扬州市财政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扬州地域襟江带海,土地肥沃,物产丰盈,素擅鱼盐之利。汉吴王刘濞封藩扬州,煮盐东海,铸钱铜山,财富甲天下。故扬州自两汉以来,一直以东南财富之区见称。
出版时间:
1996年05月
目录
封面
扬州市财政志
题词
--
原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宫志毅同志题辞
--
原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姜其温同志题辞
--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施学道同志题辞
--
中共扬州市委书记李炳才同志题辞
--
扬州市市长施国兴同志题辞
--
扬州市副市长蒋进同志题辞
图片
--
1978年在扬州梅岭出土的唐代船形银铤,铸有“田”字;据《中国钱币》考证,与田赋有关
--
1989年在泰州滕坝发现清道光十五年(1835)江苏巡抚林则徐所立“南北货税告示碑”。图为泰州市政府修建的“税碑亭”
--
清同治、光绪年间江都、甘泉二县的版串
--
清光绪十八年和三十一年江都县的钱粮串(版串)
--
民国时期江都县的钱粮糟米易知由单
--
1951年江都县签发的苏北行署土地房屋产权证
--
扬州市财政局办公楼
--
1981年4月扬州地区财税干部训练班成立。后于1985年4月改建为扬州市财会职工中专,图为校门夜景
--
扬州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及1989年9月开业的扬州市国债服务部
--
1989年7月10日开业的扬州市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
--
1987年9月15日开业的扬州会计师事务所
--
1995年动工兴建的扬州市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又称二十四桥宾馆
--
1989年8月16日,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同志来扬视察。图为王部长(左一)在市委书记姜永荣(左二)、省财政厅厅长姜其温(右一)和市财政局局长米志明的陪同下,阅看《扬州财会》杂志
--
王丙乾同志于1989年8月18日在扬州西园国宾馆接见扬州市部分财政干部后的合影
--
1991年扬州遭遇特大洪涝灾害。8月4日,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前右三)率工作组在江办省财政厅厅长姜其温(前右一)、扬州市市委书记姜永荣(前右二)、扬州市财政局局长米志明(前左二)等同志陪同下,深入重灾区视察
--
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农税干部,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做到该征则征,该减则减,图为乡农税干部将农业税减免款送到农户手中
--
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牢固树立国家观念,走村串户,服务上门,努力组织财政收入。图为市郊区财政干部上门推销国库券
--
多年来,扬州市财政局重视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图为1990年4月召开的扬州市财政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代表合影
--
经过各方努力,扬州市财政收入历年有所增长,截至1995年底,全市各县(市)皆已跨入亿元县行列,它们是:仪征、泰兴、江都、靖江、姜堰、兴化、邗江、高邮、宝应。图为江苏省财政收入超亿元县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
1990年7月26日,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90年年会”在我市举行,图为会议代表合影
--
扬州市财政系统1992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双文明财政所命名会议于1993年4月19日—20日在扬州召开
--
1992年10月,扬州市农村财政研究会成立,图为大会会场
--
1989—1990年举行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扬州赛区获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一赛程中,扬州市获得了全省第二名:在第一赛程中,扬州队取得了全省冠军。图为1990年2月13日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史汉民同志(左一)在颁奖后与扬州代表队合影
--
1992年11月6日,苏北七市第八届珠算技术比赛在我市举行,扬州一队获团体冠军,赵雪梅、李文获个人第二名。图为比赛场景
--
1991年9月21日,我市第一家会计核算电算化企业(扬州齿轮厂)通过验证
--
《扬州市财政志》编写人员在校审送审稿后合影
目录
序
前言
概述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财政体制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体制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财政收入综述
--
第二节 田赋 农业税
----
一、田赋
----
二、公粮、公草
----
三、农业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四节 企业收入
--
第五节 工商各税
--
第六节 其他收入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
--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支出
----
一、经济建设支出
----
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
三、行政管理支出
----
四、优抚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
五、其他支出
----
六、上解支出
----
附:扬州各县(市)历年财政收支表(1949—1987)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 预算管理
----
一、预算编制
----
二、预算执行
----
三、决算编报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演变过程
----
二、管理措施
----
三、收支概况
--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
一、资金管理
----
二、成本管理
----
三、利润分配
----
四、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
五、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一、财政监督机构及人员设置
----
二、财经纪律大检查
----
三、查处违纪要案
----
四、设置财政驻厂员
--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第五章 国债发行及基金征集
--
第一节 公债与国库券
--
第二节 基金征集
第六章 财政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区政权的财政机构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机构
--
附:1、扬州市财政部门领导人员更迭情况表
--
附:2、扬州市财政局机构设置和人事更迭情况表
第七章 财政教育及其他
--
第一节 财政教育与干部培训
--
第二节 财政科学研究
--
第三节 学会及协会
--
第四节 技术职称的评定
--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公证事业
扬州市财政大事记
附录
--
附录一:林则徐《泰州滕坝税务告示碑》
--
附录二:国民政府财政部《田赋整顿办法》
--
附录三:华东区地方党政军民学校机关团体供给标准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