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镇志(1840-1989)

安丘镇志(1840-1989)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内容:本志主要内容包括安丘镇的疆域区划、天文地理、民财建教、农工商贸,交通邮电、银信供销、军政党团、公安司法、文体医药,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9

出版时间: 199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安丘镇志
序言
凡例
图片
-- 安丘县安丘镇行政图
-- 安丘镇人民政府
-- 荣誉附图
-- 城关税务所办公楼
-- 城关供销社综合大楼
-- 安丘镇医院
-- 中国农业银行安丘县支行安丘镇办事处山东省安丘县安丘信用合作社
-- 安丘镇计划生育站
-- 安丘镇水利站
-- 安丘汽车站
-- 兴安路
-- 永安路
-- 人民公园
-- 安丘农贸市场
-- 永安路商场
-- 汶河桥头公园
-- 汶河大桥
-- 牟山水库
-- 汶河桥头公园凉亭
-- 石泉提水站
-- 城里村民委员会
-- 城里村卫生室
-- 潍坊市3V诊断技术研究所(城里村办)
-- 安丘县膨润土矿(镇办)
-- 安丘县膨润土矿生产的部分名优产品
-- 安丘县建筑机械厂(镇办)部优产品
-- 制砖机
-- 搅拌机
-- 安丘县电器厂车间一角(镇办)
-- 安丘县水泥制品厂(镇办)生产的省优产品
-- 安丘县织布一厂车间一角(庄头村办)
-- 城里面粉厂(城里村办)
-- 安丘县铝门窗厂(北关村办)
-- 潍坊市塑料九厂(西关村办)
-- 城北服装厂车间一角(城北村办)
-- 安丘县铸造厂(西关村办)
-- 部分产品
-- 安城旅社(东关村办)
-- 安丘县化纤厂(十二户村办)
-- 中心旅社(烟市村办〉
-- 山楂园
-- 葡萄园
-- 安丘镇中心中学
-- 安丘镇中心小学
-- 高跷
-- 狮子舞
-- 抬花轿
-- 旱船
-- 龙灯
-- 跑毛驴
-- 安丘县烈士陵园
-- 汉画像石墓
-- 昔日安丘镇居民庭院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大事记述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境域变化
-- 第三章 区划更易
-- 第四章 城区村庄
第三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河流
-- 第二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物候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动、植物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雹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水灾
---- 第四节 风、虫、霜冻灾
第四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文化构成
---- 第三节 民族、姓氏、城乡人口
-- 第四章 婚龄、家庭,育龄
---- 第一节 初婚年龄
---- 第二节 家庭规模
---- 第三节 育龄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第五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的地下活动
---- 第三节 镇党委与党代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贫协
---- 第三节 妇救会、妇联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少先队
第六篇 政权、政法、民政
-- 第一章 政权
---- 第一节 权力机构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三节 信访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优抚工作
----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五节 土地征用
第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旧兵役制
---- 第二节 新兵役制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旧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新民兵组织
---- 第三节 镇武装部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解放前驻军
----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
-- 第四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义军兵事
---- 第二节 土匪骚乱
---- 第三节 日军入侵
---- 第四节 解放军攻城
第八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结构
---- 第一节 区域结构
---- 第二节 作物结构
---- 第三节 产值产量
-- 第三章 农艺农具
---- 第一节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合理密植
---- 第四节 施肥植保
---- 第五节 农机具
-- 第四章 农田建设
---- 第一节 土壤改良
---- 第二节 农田治理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 第四节 农民生活
第九篇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体制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林业体制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三章 林果生产
-- 第四章 林木管理
第十篇 水利
-- 第一章 治水蓄水
---- 第一节 治水
---- 第二节 蓄水
-- 第二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蓄水灌溉
---- 第二节 扬水灌溉
---- 第三节 井灌、喷灌
-- 第三章 抗旱防汛
-- 第四章 水电、水产
---- 第一节 水电
---- 第二节 水产
-- 第五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十一篇 工业、手工业
-- 第一章 私营工业、手工业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私营手工业
---- 第三节 个体、联合体工业、手工业
-- 第二章 合作工业、手工业
---- 第一节 铁木业合作社
---- 第二节 服装鞋帽合作社
---- 第三节 红炉业合作社
---- 第四节 淋硝制肥合作社
-- 第三章 镇(社)办工业
---- 第一节 启蒙工业
---- 第二节 建筑、建材业
---- 第三节 机械、采矿业
---- 第四节 化工、电器业
---- 第五节 印刷、针织、加工业
---- 第六节 电业
-- 第四章 村(队)办工业
---- 第一节 金属铸造加工业
---- 第二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
---- 第三节 服装、木材加工业
---- 第四节 建材、机电、采矿业
---- 第五节 化纤、攀料、纺织业
-- 第五章 村镇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职工待遇
第十二篇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商号、摊贩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集体商业
---- 第一节 公私合营
---- 第二节 村办商业
---- 第三节 镇办商业
-- 第三章 粮油商业
---- 第一节 议价购销
---- 第二节 统购统销
---- 第三节 合同定购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业务经营
---- 第三节 代购代销
-- 第五章 集市外贸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外贸商品
-- 第六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七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商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粮管所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所
第十三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沿革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五节 保险
-- 第三章 财税金融机构
---- 第一节 财税机构
---- 第二节 金融机构
第十四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官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汶河桥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装卸搬运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五篇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村镇旧貌
---- 第一节 故城街道
---- 第二节 城乡住宅
-- 第二章 城乡新姿
---- 第一节 县城改建
---- 第二节 房舍更新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十六篇 教育
-- 第一章 儒学、塾学、学堂
---- 第一节 儒学和塾学
---- 第二节 学堂、教会学校
-- 第二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幼儿、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来源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 考试制度
第十七篇 文体育
-- 第一章 群众文艺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节 民间杂耍
---- 第四节 戏楼剧院
-- 第二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电视
-- 第三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安丘古八景
---- 第二节 亭台楼阁
---- 第三节 寺祠庵庙
---- 第四节 陵墓坊碑
-- 第四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十八篇 卫生
-- 第一章 预防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器械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源
---- 第二节 药材加工与坐产
第十九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群众科技队伍
---- 第二节 专业科技队伍
---- 第三节 技术职称评定
-- 第二章 科研成果
---- 第一节 获省以上奖的科技成果
---- 第二节 获市,县级奖的科技成果
第二十篇 风俗
-- 第一章 节日习俗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新立节日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衣着习俗
---- 第二节 饮食习俗
---- 第三节 房舍格式
---- 第四节 家用器具
-- 第三章 婚丧习俗
---- 第一节 婚嫁习俗
---- 第二节 丧葬习俗
-- 第四章 迷信习俗
---- 第一节 崇拜神鬼
---- 第二节 清规成律
---- 第三节 祭祀、喜庆活功
-- 第五章 陋习流弊
---- 第一节 赌博、吸毒
---- 第二节 缠足、娼妓
-- 第六章 社会新风
第二十一篇 方言
-- 第一章 方言特点
---- 第一节 方言词语
---- 第二节 方言字音
-- 笫二章 语法
---- 第一节 方言词语
---- 第二节 句法
-- 第三章 俗语、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俗语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二十二篇 杂记
-- 第一章 民间传说
-- 第二章 斗争纪实
-- 第三章 文献简介
-- 第四章 诗词书画
-- 第五章 名吃
第二十三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第一节 烈士传略
------ 曹星海
------ 曹勉夫
------ 叶之枞
------ 赵钦
------ 于乐新
----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革命干部
---- 张公制
---- 董汝勤
---- 崔杰千
---- 刘炳祥
---- 叶锡三
---- 李效曾
-- 第三章 古今闻人简介
---- 第一节 已故闻人
------ 曹贞吉
------ 张贞
------ 张在辛
------ 张枞恒
------ 马步元
------ 于复新
------ 曹庚生
------ 韩连琪
------ 张坚
---- 第二节 当今闻人
------ 王好平
------ 张瑞云
------ 马萧萧
------ 张桂山
------ 吕方润
------ 王伦
------ 张任
------ 张健
------ 张大铎
------ 王友枚
------ 韩世儒
-- 第四章 先进集体与个人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附录
-- 一、革命回忆录
---- 回忆安丘城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活动情况
-- 二、安丘镇所属行政村
-- 三、乡规民约
---- 文明村民行为规范
---- 文明户标准
---- 社会风尚
-- 四、报刊文摘
编后记
《安丘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