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569-1988
出版时间:
1994年12月
目录
封面
紫金县志
版权页
紫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紫金县志》审定委员会
《紫金县志》编辑部
图片
--
紫金县行政区划图
--
紫金县地势图
--
紫金县交通图
--
紫金县水利水电图
--
紫金县县城总体规划图l99l一2010
--
紫金县城新貌
--
中共紫金县委办公楼
--
紫金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中山公园
--
1993年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河源市领导陪同下视察紫金县城南开发区
--
199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紫金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座谈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
199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紫金县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座谈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丁
--
紫金华侨宾馆
--
中国银行紫金支行营业大楼开办ATM自动柜员机服务
--
人民银行紫金县支行
--
工商银行紫金县支行
--
建设银行紫金县支行
--
农业银行紫金县支行
--
紫金县税务局办公楼
--
紫河路段柏油路
--
紫金运输公司(原紫金汽车站)
--
紫金县第二运输公司
--
县邮电大楼一角
--
数字传输机房
--
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大哥大)机房
--
县城程控电话交换机房
--
附城城西厂背陂
--
县水电局大楼
--
散滩四级水电站机组
--
紫金荣获全国水土保持金杯奖
--
县城110千伏输变电站
--
古竹平渡渡槽
--
白溪水库
--
散滩三级水电站
--
东江林场梅子坑人工造林
--
附城中洞阔叶林
--
龙窝月形岗人工营造湿地松
--
龙窝嶂下龙告的水保林
--
1993年元月,紫金荣获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绿化达标奖杯
--
古竹荔枝园
--
苏区穿龙杉树林
--
附城新庄茶场一角
--
柑桔树
--
古竹沙田柚
--
临江甘蔗
--
古竹蚕桑
--
紫金食品出口供应公司义客现代化瘦肉型养猪场
--
三黄胡须鸡
--
义容现代化瘦肉型养猪场一角
--
蓝塘良种猪
--
宝山铁厂一角
--
县水泥厂
--
县糖厂一角
--
县缫丝厂自动缫丝机生产线
--
县造纸厂一角
--
县林产化工公司松香车间一角
--
县城金宝鞋厂
--
紫金竹壳茶
--
紫金算盘
--
紫金铁锅
--
紫金椒酱
--
县金刚石厂生产的金刚石
--
紫金矿产
--
紫金宝山生铁
--
紫金日用陶瓷
--
县水泥厂生产的“石王牌”水泥
--
省委书记谢非为紫金(古竹)经济开发试验区题词
--
朱森林省长为紫金(古竹)经济开发试验区题词
--
建设中的紫金(古竹)经济开发试验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视察紫金(古竹)经济开发试验区时听取古竹镇党委书记黄作霖汇报
--
建设中的紫金古竹东江大桥
--
古竹圩镇一角
--
古竹镇与外商合资的华发电子厂
--
中共河源市委书记张凯为临江工业开发区大型投资项目台湾工业邨题词
--
朱森林省长为临江工业开发区题词
--
临江工业开发区规划总平面图
--
临江工业开发区一瞥
--
中共临江镇委、镇人民政府办公楼
--
临江日产一
--
临江35千伏输变电站
--
临江程控电话机房
--
临江工业开发区加油站
--
紫金县临江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办公楼
--
紫金中学
--
尔崧中学
--
县城第一小学
--
县机关幼儿园
--
县广播电视大楼
--
紫金电视调频转播台
--
紫金影剧院
--
周世聪女士书画
--
古竹越王石
--
古竹孔埔道姑岩
--
青溪天字嶂(仙人石)
--
九和热水温泉
--
孙中山祖籍公馆村
--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及徐向前元帅题词
--
龙窝桂山围石屋
--
刘尔崧纪念馆
--
紫金县烈士纪念碑
--
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
--
紫金体育馆
--
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目录
序
凡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位置 境域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代行政区划
----
第二节清代行政区划
----
第三节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四节建国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乡镇概况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火成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壳演化史简述
----
第二节地势
----
第三节主要地貌类型
----
第四节主要山脉及分布
----
第五节主要山坳、路垭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四章气候 物候
----
第一节气候
----
第二节物候
--
第五章土壤 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七章矿藏
----
第一节黑色金属矿
----
第二节有色金属矿
----
第三节冶金辅助原料矿
----
第四节燃料矿
----
第五节化工原料非金属矿
----
第六节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
--
第八章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低温冷害
----
第五节雷电 地震
----
第六节病虫鼠害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发展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地理分布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第三节性别
----
第四节年龄
----
第五节文化
----
第六节职业
----
第七节婚姻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队伍
----
第二节政策 措施
----
第三节经费 设备
--
第五章姓氏渊源选介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经济发展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消费水平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作物生产
----
第一节耕地和劳动力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气象服务
--
第三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作物栽培
----
第四节肥料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四章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垦荒
----
第二节平整土地
----
第三节改造低产田
--
第五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
----
第三节农机供应与管理
--
第六章畜牧 水产
----
第一节畜牧业
----
第二节渔业
----
第三节疫病防治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林业体制
--
第二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种分布
----
第二节面积与蓄积
--
第三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林业区划
----
第二节采种育苗
----
第三节植树造林
----
第四节林木抚育
----
第五节营林投资
--
第四章山林保护
----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森林防火
----
第四节改燃节柴
----
第五节病虫防治
----
第六节林政
--
第五章林产品经营
----
第一节木材采伐
----
第二节木材运输
----
第三节木材经销
--
第六章林区建设
----
第一节林区河道整治
----
第二节林区公路修筑
--
第七章林场
----
第一节国营林场
----
第二节集体林场
----
第三节个体林场
第七篇水利 水电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蓄水
----
第二节引水
----
第三节提水
----
第四节河道整治
--
第二章水电建设
----
第一节水电站
----
第二节输变电
--
第三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流失治理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水利管理
----
第三节水电管理
--
第五章移民安置
----
第一节水库浸区
----
第二节移民安置
第八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采矿工业
----
第二节冶炼工业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工业
----
第五节机械工业
----
第六节金属制品业
----
第七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八节食品工业
----
第九节木制品业
----
第十节纺织缝纫业
----
第十一节烟花炮竹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四章产品选介
第九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产业结构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农业企业
----
第三节运输企业
----
第四节建筑企业
----
第五节商业服务业
--
第二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经营管理
第十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
----
第二节水路
----
第三节桥梁 渡口 港口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十一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城墙
----
第二节市政设施
----
第三节公共建筑
----
第四节厂房建筑
----
第五节住宅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圩镇建设
----
第二节农村住宅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第三节建筑技术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六章地名管理
第十二篇商业
--
第一章市场
----
第一节圩场
----
第二节购销网点
----
第三节商品供求
--
第二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三章国内贸易
----
第一节粮油贸易
----
第二节计划物资采购与供应…407
----
第三节商品购销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收购
----
第二节主要出口商品
第十三篇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收支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五节乡镇财政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其他税捐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
----
第四节贷款
----
第五节结算
----
第六节债券
----
第七节保险
第十四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与统计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统计管理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工商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市场调节价
----
第二节国家指导价
----
第三节计划价格
----
第四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审计机构
----
第二节审计监督
第十五篇党派 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紫金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489
----
第二节县党代表大会、党员代表会议
----
第三节宣传教育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五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六节主要政治运动
----
第七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紫金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概况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节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十六篇政权 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历届会议和大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及其主要活动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县级行政机构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主要政务
----
第四节历任知县、知事正副县长
--
第三章议会 参议会
----
第一节议会
----
第二节参议会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县政协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机构和活动
第十七篇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清查登记
----
第二节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案件侦查
----
第四节禁毒 禁赌 禁娼
----
第五节治安管理
----
第六节监所管理
----
第七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制度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公证业务
----
第四节律师事务
第十八篇民政 信访
--
第一章优抚 安置
----
第一节褒扬烈士
----
第二节抚恤 优待
----
第三节拥军优属活动
----
第四节复退安置
--
第二章老区建设
----
第一节老区分布
----
第二节扶持老区
--
第三章救灾 救济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救济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事业
----
第二节收容遣送
--
第五章婚烟登记
--
第六章信访
----
第一节信访工作
----
第二节县长接访
第十九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队伍
----
第一节干部
----
第二节工人
--
第二章管理
----
第一节调配任用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奖惩
----
第四节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
第三章待遇
----
第一节工资 奖金
----
第二节退职 退休 离休
----
第三节劳保福利
第二十篇华侨和港澳事务
--
第一章华侨、港澳同胞概况
----
第一节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分布与职业
--
第二章侨务工作
----
第一节华侨、港澳事务活动…650
----
第二节落实侨务政策
--
第三章华侨和港澳同胞对祖国的贡献
----
第一节支援祖国抵御外国侵略
----
第二节支援家乡建设
第二十一篇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解放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二章驻军 防务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防务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建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明、清、民国时期的兵役
----
第二节建国后的兵役
----
第三节预备役
--
第五章重要兵事
----
第一节明清时期重要兵事
----
第二节民国时期重要兵事
第二十二篇教育
--
第一章私塾 书院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书院
--
第二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三章业余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四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教师素质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教师管理
--
第五章教育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第二十三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组织与队伍
----
第一节县科委学术团体
----
第二节专业科研单位
----
第三节基层科技推广单位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技术培训
----
第三节科技引进与推广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工业科技成果
----
第二节农业科技成果
----
第三节林业科技成果
----
第四节畜牧、卫生科技成果
第二十四篇文化
--
第一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诗文
----
第二节戏剧 曲艺
----
第三节音乐 舞蹈
----
第四节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五节民间文艺
----
第六节文化馆(宫、站、室)
--
第二章花朝戏
----
第一节演变与流行
----
第二节艺术特点
----
第三节剧团
--
第三章电影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章图书 报刊 通讯报道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报刊
----
第三节通讯报道
--
第五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博物馆
----
第二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遗址
----
第四节馆藏文物
----
第五节名胜
--
第六章档案
----
第一节档案馆(室)
----
第二节档案管理
----
第三节档案利用
--
第七章地方志编修
第二十五篇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 队伍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中药材
----
第六节医政
----
第七节药政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人才培养
----
第四节竞赛
----
第五节经费与设施
第二十六篇风俗 宗教
--
第一章民情风俗
----
第一节岁时习俗
----
第二节生产习俗
----
第三节生活习俗
----
第四节礼仪习俗
----
第五节迷信习俗
--
第二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基督教
----
第三节天主教
第二十七篇方言 谚谣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紫金话语音特点
----
第二节声母
----
第三节韵母
----
第四节声调
----
第五节紫金话声韵调配合
--
第二章词汇和语法
----
第一节词汇
----
第二节语法
----
第三节标音举例
--
第三章谚谣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歇后语
第二十八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林天赐
----
陈荣祖
----
孙鼎标
----
钟丁先
----
钟时行
----
刘名载
----
廖笃材
----
朱戴开
----
温带雄
----
邓缵先
----
李荣泰
----
刘尔崧
----
叶铁魂
----
赖炎光
----
丘国忠
----
朱豹
----
朱乙
----
戴瑞玲
----
钟子廉
----
钟坤诏
----
张子玉
----
张佐忠
----
蓝璇均
----
钟佩璜
----
缪冠儒
----
刘乃宏
----
钟战群
----
钟一朋
----
赖谷良
----
刘庆初
----
钟定香
----
温丽生
----
刘琴西
----
钟子怀
----
蓝蔚林
----
叶振强
----
朱炎
----
李素娇
----
钟一强
----
蓝湘眉
----
杜林芳
----
温国瑛
----
戴耀田
----
张光农
----
温子良
----
黄高阳
----
孙慧基
----
赖炎
----
黄火坤
----
赖方平
----
苏丹
----
刘海帆
----
温敬尧
----
彭锐
----
叶添
----
叶莲香
----
钟良
----
钟灵
----
甘善斋
----
张发
----
陈果
----
傅晋淮
----
李福华
----
李照生
----
钟汉光
----
黄肇青
----
何玉
----
陈用良
--
第二章人物表
----
第一节科举人物表
----
第二节名人表
----
第三节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省级以上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
附录
--
一、《永安县志》序辑录
--
二、文献辑存
--
三、新修专业志和区(镇)志目录
续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