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大方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91
出版时间:
1996年09月
目录
封面
大方县志
版权页
《大方县志》编纂委员会
顾问
人物篇审定小组
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总纂人员
审定验收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序 四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和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区乡概况
----
第一节 城关镇
----
第二节 城关区
----
第三节 响水区
----
第四节 双山区
----
第五节 坡脚区
----
第六节 马场区
----
第七节 理化区
----
第八节 鸡场区
----
第九节 六龙区
----
第十节 百纳区
----
第十一节 达溪区
----
第十二节 瓢井区
----
第十三节 长石区
----
第十四节 沙厂区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矿产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矿产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特征
----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地貌分区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的母质类型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六章 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物和植被
----
第二节 动物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及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民族结构
----
第二节 性别年龄结构
----
第三节 行业职业结构
----
第四节 文化结构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第四篇 少数民族
--
第一章 民族概况
----
第一节 彝族
----
第二节 苗族
----
第三节 白族
----
第四节 蒙古族
----
第五节 仡佬族
----
第六节 布依族
----
第七节 满族
--
第二章 民族地区建设
----
第一节 经济
----
第二节 文化教育
----
第三节 卫生体育
--
第三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乡
----
第三节 民族干部
----
第四节 民族识别
第五篇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建设投资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分配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节 审计监督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节 物资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管理
----
第七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八节 标准计量管理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主要作物栽培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三章 烤烟
----
第一节 种植概况
----
第二节 生产布局
----
第三节 栽培
----
第四节 烘烤
----
第五节 生产扶持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营林生产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木材生产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六节 林场
--
第五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禽品种及养殖
----
第二节 水产及其它养殖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草场及饲料
----
第五节 畜牧繁殖场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人畜用水工程
----
第五节 防洪排涝工程
----
第六节 水电工程
----
第七节 水利管理
--
第七章 农田基本建设与水土保持
----
第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八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九章 气象工作
----
第一节 测报预报
----
第二节 人工防雹人工降雨
--
第十章 土壤普查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土壤普查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十一章 名特农林产品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部门工业
----
第五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六节 经济联合体
--
第二章 工业行业
----
第一节 煤炭化工
----
第二节 电力建材
----
第三节 冶金机械
----
第四节 制鬃烟叶复烤
----
第五节 食品粮油加工
----
第六节 纺织服装鞋类
----
第七节 其它行业
--
第三章 大方漆器
----
第一节 发展概略
----
第二节 生产企业
----
第三节 技艺种类
----
第四节 产品品种
--
第四章 企业及产品选介
----
第一节 企业选介
----
第二节 产品选介
第八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发展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济体制
----
第三节 企业分布和构成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种植养殖业
----
第三节 运输与建筑业
----
第四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九篇 交通邮电建筑业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隧道 渡口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装卸搬运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网点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工程设计
----
第三节 技术设备
----
第四节 施工管理
第十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第十一篇 贸易
--
第一章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商业状况
----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和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和桐籽(油)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四章 工业品农副产品经营
----
第一节 生产资料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
----
第四节 外贸商品
--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三节 宴谱名菜风味食品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债券推销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征收税种
----
第三节 其它征收项目
----
第四节 税收收入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贷币与管理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与管理
----
第六节 保险
------
附民间信用
第十三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大定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党务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大方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大定地下组织
----
第二节 中共大方县委
----
第三节 中共大方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县委领导方法
----
第五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六节 组织工作
----
第七节 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
----
第八节 宣传教育
----
第九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十节 党校
----
第十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
第六节 科学技术组织
----
第七节 社会公益组织
----
第八节 文联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 县公署县政府
----
第二节 区团 乡镇 保甲
----
第三节 参议会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选举
----
第四节 提案办理调查视察
--
第三章 县人民政权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 政府下属地方机构
----
第四节 施政方式
--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智力支边文史资料征集
第十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民团民兵
----
第一节 民团 团防 国民兵团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章 兵役支前战备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支前
----
第三节 战备
--
第四章 战事记略
第十六篇 重要政事
--
大定辛亥革命
--
红二、六军团在大定
--
国民党大定县政府应变措施
--
接管建政
--
土地改革
--
“三反”“五反”运动
--
社会主义改造
--
整风反右斗争和“反右倾”
--
“大跃进”
--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农业学大寨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文化大革命”运动
--
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七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 警察
----
第二节 审判与检察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清查登记清匪镇反
----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禁烟禁毒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交通监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其他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执行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调解
第十八篇 民政劳动人事监察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烈士褒扬
----
第三节 安置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残疾人工作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三章 监 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监察工作
第十九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府学 义馆 书院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师范教育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教师
----
第九节 教学研究学术活动
----
第十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
----
第三节 科学普及
----
第四节 管理
第二十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节 农民画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灯谜
----
第六节 摄影
--
第二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
第二节 金石文物
----
第三节 纪念地
----
第四节 地方名胜
----
第五节 文物管理
--
第三章 图书电影音像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音像
--
第四章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 通讯报道
----
第二节 报刊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视
--
第五章 档案 地方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第二十一篇 体育卫生
--
第一章 体 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业余训练及培训
----
第四节 参赛活动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
第二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防疫保健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药物
----
第五节 机构管理
第二十二篇 社会
--
第一章 道德风尚
----
第一节 尊师敬长
----
第二节 拾金不昧
----
第三节 济困扶贫
----
第四节 抢险救灾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日习俗
----
第三节 婚嫁习俗
----
第四节 丧葬习俗
----
第五节 寿诞
----
第六节 杂仪禁忌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称谓
--
第四章 宗 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章 同乡会行会
----
第一节 同乡会
----
第二节 行会
--
第六章 帮会 会道门 儒教 巫教
----
第一节 帮会
----
第二节 会道门
----
第三节 儒教
----
第四节 巫教
--
第七章 方言谣谚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谣谚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传说异象
第二十三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奢香
----
陈恩
----
王登弟
----
黄宅中
----
周婉如
----
章永康
----
谭冠英 简忠义
----
姚蕴山
----
王其澍
----
周俭成 周习之
----
孙钟瀛
----
赵鉴
----
吴大馨
----
王相琴
----
彭新民
----
叶刚
----
简书
----
向世滨
----
符诗镕
----
叶绍奎
----
赵伯刚
----
蔡应达
----
杨筱耿
----
王渭滨
----
饶家琳
----
李占春
----
杜伯华
----
杨景尧
----
罗文笔 罗国义
----
杨玉章
----
余辉
----
王胜标
----
张保恩
----
张伯卿
----
赵金平
----
王宝珩
----
陈焕华
----
臧恕皆
----
王其藻
----
李朝轩
----
杨宝山
----
陈奎章
----
席绍庭
----
陈希周
----
王学臣
----
万仁慕
----
杨伯瑶
----
杨叔文
----
杨国荣
----
丁远祥
----
毛树棠
----
李光明
----
董怀芝
----
吴仲恭
----
陈继虞
----
王义佳
----
薛巨明
----
司敬思
----
杜博民
----
蒋彤
----
王振健
----
李仲三
----
吕栋
----
石勋
----
胡索文
----
陈德有
----
吴纯让
----
张晓光
----
赵福亮
----
杨本和
----
欧觉民
附录
--
1992~1995年大事记略
--
林则徐《大定府志》序
--
周西成《大定县志》序
--
大定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始末
--
大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案(首届一九五○年三月十七日)
--
大定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
--
中共大方县委关于执行中央、省、地委放宽农业政策的指示的意见(摘录)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方县建镇并乡撒区行政区域变更的批复
--
新修县志编纂班子变动情况
本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