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文化通览 滨州文化通览
格式:PDF
暂停接单,等处理完堆积订单后再开放。
介绍
内容简介:
总序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编委会
图片
齐鲁文化与山东区域文化(代总序)
目录
绪论
--
一、自然地理环境
--
二、千载州府之地
--
三、市情大略,文教概览
--
四、人文大观,异彩纷呈
上编
--
第一章 滨州史前至商代文明的足迹
----
第一节 滨州史前环境与人类文明
----
第二节 先于甲骨文的丁公陶文
----
第三节 禹疏九河与“九河文化”
----
第四节 夏商时期的滨州古国与东夷文化
----
第五节 薄姑国与薄姑文化
--
第二章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滨州“九河文化”的勃发
----
第一节 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
----
第二节 千古兵圣孙武子
----
第三节 钟磬齐鸣阳信邑,百家争鸣有於陵
--
第三章 秦汉时期滨州“九河文化”的成长
----
第一节 “河济并流”对滨州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邹平伏生与尚书学
----
第三节 “大隐之雄”东方朔
----
第四节 秦汉滨州人文景观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滨州多元文化的融合
----
第一节 闻名遐迩碣石山
----
第二节 名士风流溢光彩
----
第三节 乐安任氏家族
--
第五章 隋唐时期滨州盛世文化的隆盛
----
第一节 隋代滨州政区变迁与隋末农民大起义
----
第二节 唐代滨州风貌
----
第三节 大家辈出的盛世文化
--
第六章 五代宋元时期滨州文化的递兴
----
第一节 滨州的建置与人文
----
第二节 “相国楷模”范仲淹的邹乎情结
----
第三节 人才济济,文化递兴
--
第七章 明代滨州多元文化的繁荣
----
第一节 明代初期的风云变幻
----
第二节 明朝移民与滨州社会变迁
----
第三节 乡贤名宦,文英武烈
----
第四节 耕读传家、诗书济世的文化望族
----
第五节 多元文化繁兴与名士文化意趣
--
第八章 清代滨州文化世家的兴盛
----
第一节 滨州政治与生态变迁
----
第二节 名宦治绩,声名显赫
----
第三节 马骕创新史学体裁
----
第四节 科甲蝉联、家学相继的文化名门
----
第五节 书香门第,贤宦世家——海丰吴氏家族
----
第六节 一代帝师,七世仕进——滨州杜氏家族
----
第七节 域内群英,文化荟萃
--
第九章 民国时期滨州进步文化的发展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和民主革命的开展
----
第二节 民国政府的地方治理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宣传及活动
----
第四节 鲁北地区抗战的峥嵘岁月
----
第五节 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渤海解放区
----
第六节 滨州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文化贡献
----
第七节 渤海区的革命文化
下编
--
第一章 悠久的滨州水文化和盐文化
----
第一节 河海交融,水润千年——水环境变迁
----
第二节 治水用水,泽物润生——治水文化
----
第三节 来自大海的馈赠——盐文化
--
第二章 董永故里孝义博兴
----
第一节 孝子楷模,应时而生
----
第二节 孝子董永,故里博兴
----
第三节 跌宕起伏——历史记载中董永故事的流变
----
第四节 孝行感天——画像石刻中董永孝行的描绘
----
第五节 荡气回肠——董永戏文的传唱
----
第六节 董永孝义的传播
--
第三章 滨州佛教文化与历代碑刻
----
第一节 滨州佛教文化
----
第二节 滨州历代碑刻
--
第四章 诞生于博兴的吕剧
----
第一节 吕剧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吕剧的唱腔与唱词
--
第五章 民间曲艺竞技大平台——胡集书会
----
第一节 薪火相传八百春秋
----
第二节 民间艺人与大众的曲艺盛会——胡集书会参与者
----
第三节 民众娱乐需求的体现——胡集书会艺术表演
----
第四节 民间文化的集体狂欢——胡集书会仪式功能
----
第五节 胡集书会的影响
--
第六章 吴式芬与金石学
----
第一节 吴式芬生平及其家学渊源
----
第二节 吴式芬金石学著述
----
第三节 吴式芬印学独树一帜
--
第七章 独具特色的城堡建筑——惠民魏氏庄园
----
第一节 魏氏家族
----
第二节 魏氏庄园的修建与衰败
----
第三节 魏氏庄园的建筑格局与特色
----
第四节 魏氏庄园的文化思索
--
第八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在邹平的社会实践
----
第一节 乡村建设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
----
第二节 乡村建设理论在邹平的社会实践
----
第三节 乡村建设运动的借鉴与教训
--
第九章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一节 博兴草柳编
----
第二节 滨州剪纸
----
第三节 清河镇木版年画
----
第四节 惠民河南张泥塑
----
第五节 惠民大鼓子秧歌
----
第六节 其他民问艺术
--
第十章 独具特色的滨州饮食文化
----
第一节 移民与滨州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
第二节 滨州特产与饮食文化
----
第三节 滨州特色美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