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志
格式:PDF
费用:3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卢氏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8年10月
目录
封面
卢氏县志
编委会
序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区划
----
第二节 民国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
第四章 县城集镇
----
第一节 县城
------
一、70年代以前面貌
------
二、县城现状
----
第二节 重点集镇
--
第五章 地质 构造
----
第一节 地质
------
一、地层
------
二、岩浆岩
----
第二节 构造
------
一、构造体系与特征
------
二、构造的组合形式
--
第六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山脉
------
一、崤山
------
二、熊耳山
------
三、伏牛山
----
第三节 水系
------
一、洛河
------
二、老灌河
------
三、淇河
----
第四节 黄土丘陵
----
第五节 构造盆地
------
一、卢氏盆地
------
二、五里川—朱阳关盆地
--
第七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
一、卢氏土壤的分类
------
二、卢氏土壤的分布
----
第二节 各类土壤及其植被
------
淋溶土纲
--------
1、棕壤
--------
2、黄棕壤
------
半淋溶土纲
--------
褐土
------
初育土纲
--------
1、紫色土类
--------
2、红粘土
--------
3、粗骨土
--------
4、石质土
--------
5、新积土
------
半水成土纲
--------
潮土
----
第三节 土壤肥力及性质
------
一、有机质
------
二、全氮
------
三、全磷及速效磷
------
四、速效钾
------
五、PH值(酸碱度)
------
六、阳离子代换量
----
第四节 卢氏土壤的优劣势
------
一、全县土壤优势
------
二、全县土壤劣势
--
第八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一、四季特征
------
二、气候要素
------
三、灾害性天气
----
第二节 物候
------
一、动物候
------
二、植物候
--
第九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一、农作物
------
二、果树
------
三、花卉
------
四、绿肥
------
五、森林植物
------
六、药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矿藏资源
------
一、铁矿
------
二、铜矿
------
三、铅锌矿
------
四、钼钨矿
------
五、钽铌矿
------
六、辉锑矿
------
七、金矿
------
八、水泥灰岩
------
九、大理岩
----
第五节 水资源
------
一、洛河干流
------
二、老灌河干流
------
三、淇河干流
------
四、杜关河
------
五、其它河流
--
第十章 地名
----
附:全县自然村名录
第二篇 人口民族宗教
--
第一章 人口 姓氏
----
第一节 人口
------
一、人口增长简况
------
二、建国后的历次人口普查
------
三、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二节 姓氏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计划生育委员会
------
二、计划生育办公室
------
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小组
------
四、干部配备
------
五、三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工作网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
------
一、奖励政策
------
二、处罚政策
------
三、其他政策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措施
------
一、宣传教育
------
二、具体措施
--
第三章 民族 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一、民族构成
------
二、回族
------
三、蒙古族
----
第二节 宗教
------
一、伊斯兰教
------
二、基督教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二章 农业区划
----
一、洛河川区
----
二、南部山区
----
三、西、中部山区
----
四、北部浅山区
--
第三章 耕作制度
----
第一节 传统耕作制度
----
第二节 耕作制度的改进
------
一、推广“行行田”间作套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
------
二、实行套种,提前播期
------
三、提高土地肥力,改二年三熟、三年四熟为一年两熟
------
四、多种间作,充分利用地力
--
第四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小麦
------
一、播种面积
------
二、产量
----
第二节 玉米
------
一、播种面积
------
二、产量
----
第三节 豆类
----
第四节 薯类
----
第五节 杂粮
------
一、谷子
------
二、高梁
------
三、黍子
------
四、蔓豆
------
五、芒豆
------
六、豌豆
------
七、扁豆
------
八、豇豆
------
附: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
第五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烟叶
----
第二节 棉花
------
附:历年棉花生产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瓜果
------
一、西瓜、甜瓜
------
二、木本水果
----
第四节 油料
----
第五节 麻
--
第六章 蔬菜
--
第七章 技术推广
----
第一节 品种更新
------
一、小麦品种
------
二、玉米品种
------
三、豆类品种
------
四、薯类品种
------
五、棉花品种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合理施肥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一、病虫害及鸟兽害
------
二、病虫害防治
------
三、农药
--
第八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常用农具
----
第三节 耕作机械
----
第四节 运输机械
----
第五节 加工机械
------
附:一、历年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统计表
------
二、历年机耕、耙、播、机电灌溉面积
----
第六节 技术培训
第四篇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树种分布
----
第二节 各种林木
------
各类林业用地面积表
------
各类活立木蓄积分布表
----
第三节 其它林业资源
----
第四节 古老珍稀树木
--
第二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人工造林
----
第三节 飞播造林
----
第四节 四旁植树
----
第五节 其它林业生产
------
一、封山育林
------
二、中幼林抚育
------
三、迹地更新和次生林改造
------
四、油桐垦复
------
附:重点林场简介
--
第三章 林产品加工
----
第一节 木材生产及加工
----
第二节 栓皮生产
----
第三节 果品生产
----
第四节 其它林产品生产
------
一、竹材生产
------
二、苇子荆条生产
--
第四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林业机构
----
第二节 林权归属
----
第三节 政策法规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一、森林防火
------
二、病虫害防治
------
三、乱砍滥伐的查处
----
第五节 林业经费
--
第五章 森林消长
第五篇 畜牧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畜禽品种
--
第三章 畜禽饲养
----
第一节 大家畜饲养
----
第二节 小家畜饲养
------
一、养猪业
------
二、养羊业
------
三、兔、貂饲养
----
第三节 家禽饲养
--
第四章 疫病普查防治
----
第一节 疫病普查
------
一、传染病
------
二、寄生虫病
------
三、普通病
------
四、中毒病
------
五、代谢病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一、共患传染病
------
二、牛传染病
------
三、马属动物传染病
------
四、猪传染病
------
五、禽传染病
------
六、寄生虫病
------
七、牛青岗树叶中毒症
------
八、疫病防治成效
--
第五章 牧草饲料
----
第一节 草场资源
------
一、草场面积及类型
------
二、载畜量
------
三、其它饲草资源
------
四、草场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优良饲草引种
--
第六章 品种改良
----
第一节 黄牛改良
----
第二节 小家畜品种改良
------
一、生猪品种改良
------
二、羊的品种改良
----
第三节 家禽品种改良
第六篇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建设
------
一、河道治理
------
二、蓄水工程
------
三、自流灌溉
--------
附:报废渠道
------
四、机电灌站
------
五、喷灌
------
六、井灌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状况
------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
第三节 提水改水
----
第四节 工程管理
------
一、河坝管理
------
二、水库管理
------
三、渠井管理
------
附:历年水利经费投资情况表
----
第五节 渔业
------
一、水域与水质
------
二、资源及生产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小水电站建设
------
附:火炎水力发电站简介
----
第二节 电力输送
------
一、城关变电站
------
二、十字路变电站
------
三、官坡输变电工程
------
四、五里川输变电工程
------
五、曲里村变电站
------
六、横涧变电站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管理
----
附一、1985年主要工业企业名表
--
第二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食品酿酒业
------
一、罐头食品制造业
------
二、糕点、糖果制造业
------
三、粮食加工业
------
四、乳品加工业
------
五、酿酒工业
----
第二节 缝纫纺织业
------
一、缝纫业
------
二、纺织业
----
第三节 饲料工业
----
第四节 家具制造业
----
第五节 印刷、造纸及纸制品业
------
一、印刷业
------
二、造纸业
------
三、纸制品业
----
第六节 金属制品及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
一、金属制品业
------
二、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
第七节 医药工业
----
第八节 化学工业
----
第九节 烟草加工业
--
第三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有色金属冶炼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一、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
二、农业机械制造业
----
第三节 建筑材料业
------
一、水泥制造业
------
二、水泥制品业
------
三、砖瓦制造业
----
第四节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第五节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第八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管理费的提取使用
------
一、提取的范围和比例
------
二、收费和留交办法
------
三、使用范围
----
第四节 扶持款的管理
------
一、使用范围
------
二、发放办法
------
三、资金管理
----
第五节 财会、统计人员的管理
--
第二章 行业结构
----
第一节 面粉、食品和果品加工
------
一、官道口面粉厂
------
二、瓦窑沟果脯厂
------
三、城关镇美乐福食品厂
------
四、杜关乡食品加工厂
------
五、范里酥香食品厂
----
第二节 纺织、皮毛加工
------
一、朱阳关纺织器材厂
------
二、横涧麻袋厂
------
三、朱阳关皮毛加工厂
----
第三节 工艺、木器、化工
------
一、朱阳关工艺美术厂
------
二、五里川木器厂
------
三、龙驹塑料厂
----
第四节 电力
------
一、五里川发电厂
------
二、朱阳关电厂
------
三、双槐树乡水电管理站
------
四、潘河窄沟电站
------
五、汤河乡水电站
----
第五节 机械
------
一、横涧乡机械修配厂
------
二、官坡农业机械修配厂
------
三、城关镇镀锌厂
----
第六节 建材、建筑
------
一、党家砖厂
------
二、朱阳关乡云母厂
------
三、联营建筑公司
----
第七节 煤炭、造纸
------
一、城关造纸厂
------
二、五里川干沟煤矿
--------
附:卢氏县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一览表
----
第八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
一、商业
------
二、饮食业
------
三、服务业
----
第九节 运输业
----
第十节 种植、养殖业
------
一、种植业
------
二、养殖业
----
第十一节 食用菌生产
----
第十二节 劳务输出
第九篇 土特名产
--
第一章 特产名产
----
黑木耳
----
核桃
----
生漆
----
猕猴桃
----
天麻
----
猴头
----
鹿茸
----
麻片
----
大鲵
----
烙花筷子
----
推光漆家具
----
烟叶
--
第二章 林木产品
----
栓皮栋
----
松树
----
刺槐
----
侧柏
----
青刚栎
----
桦树
----
油桐
----
花椒
----
望春花
----
金丝楸
----
河南海棠
----
槲树
--
第三章 畜禽产品
----
肉杂牛
----
伏牛大白山羊
----
卢氏鸡
----
黄牛皮
----
肠衣
----
猪鬃
----
山羊皮
----
羊毛
----
兔毛
--
第四章 中草药材
----
连翘
----
柴胡
----
黄芩
----
丹参
----
桔梗
----
杜仲
----
金银花
----
枣胡
----
柏麦
----
五味子
----
苍术
----
穿地龙
----
杏仁
----
远志
----
九节菖蒲
----
五倍子
----
葛根
----
苦参
----
山豆根
----
党参
----
麝香
----
猪苓
----
金钗石斛
----
山茱萸
----
黄柏
----
辛夷
----
桃仁
----
天门冬
----
玄参
----
白芨
----
魔芋
----
博落回
----
南山楂
----
半夏
----
黄精
--
第五章 工业矿产
----
6F—1820型磨粉机
----
水平尺
----
红烧鸡肉罐头
----
虎皮竹帘
----
“828”暗锁
----
辉锑
----
钽铌
----
黄金
----
铁矿石
----
钼钨
----
铅锌
----
云母
----
大理石
----
重晶石
----
煤
--
第六章 农业产品
----
大豆
----
黑豆
----
赤小豆
----
马铃薯
----
大白菜
----
卷心菜
----
萝卜
----
辣椒
----
苎麻
--
第七章 果品
----
板栗
----
柿子
----
苹果
----
梨
----
桃
----
杏
----
樱桃
--
第八章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动物类
------
豹
------
野猪
------
鹿
------
麝
------
狐狸
------
豪猪
------
獾
------
黄鼠狼
------
水獭
------
刺猬
------
活蛇
------
甲鱼
------
野鸡
----
第二节 植物类
------
苦皮
------
拳菜
------
牛至草
------
山丹丹
第十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公路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附:卢氏县主要公路修筑情况一览表
----
第二节 公路并线归道
------
一、干线公路
------
二、二线公路
------
三、乡村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附:全县20米以上桥梁一览表
----
第四节 隧道
------
附:卢氏县公路隧道一览表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附:1987年底全县干线公路养护道班情况表
----
第六节 养路费征收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货运
------
附:1972~1987年全县群货周转量一览表
----
第二节 客运
------
附:1987年卢氏县汽车客运情况简表
----
第三节 运输价格演变
------
一、1952年价格标准
------
二、1953年价格标准
------
三、1954年价格标准
------
四、1966年价格标准
------
五、1967年价格标准
----
第四节 航运
----
第五节 沿河渡口
------
附:1985年、1987年各渡口情况一览表
----
第六节 搬运
--
第四章 交通监理
----
第一节 机动车辆的管理
----
第二节 驾驶员的管理
----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四节 事故处理
第十一篇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件汇兑
----
第二节 报刊发行
----
第三节 邮路开设
------
附一:1987年全县邮路详情表
------
附二:1987年全县投递路线详情表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国内电报
----
第二节 线路建设
------
一、长途线路
------
二、城镇线路
------
三、农村线路
----
第三节 长途电话
----
第四节 城镇电话
----
第五节 农村电话
------
附:卢氏县历年邮电业务量统计表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池
----
第二节 街道
------
一、路面硬化
------
二、新路辟建
----
第三节 建筑
------
一、人民会堂的重建
------
二、电影院的修建
------
三、县体育场的建设
------
四、砖木结构楼房的兴建
------
五、砖混结构楼房的兴建
----
第四节 供水排水
----
第五节 供电
----
第六节 住宅
------
一、干部职工住宅
------
二、城市居民住宅
----
第七节 绿化
------
附:县城古建筑简介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民住宅建设
----
第二节 农村住宅规划
----
第三节 各村、组的公房建设
--
第四章 土地征用
----
第一节 企事业单位基建用地
----
第二节 农民务工经商基建用地
----
第三节 农民住宅用地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
----
第二节 对污染事故的处理
----
第三节 工业污染调查
----
第四节 城市排污设施
--
第六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演变
----
第二节 房租收支
--
第七章 建筑队伍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施工
第十三篇 粮油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县粮食局
----
第二节 基层机构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农村粮油统购统销
------
一、粮食统购统销
------
二、粮食收购形式
------
三、油脂统购统销
--------
附一:卢氏县历年油脂购销数量表
--------
附二:卢氏县历年粮食产购销留数量表
----
第二节 粮油议购议销
------
附:卢氏县历年粮食议购交易数量表
----
第三节 桐油管理
----
第四节 粮油供应
------
一、粮食定量供应
------
二、食油计划供应
------
三、票证
----
第五节 粮油价格
------
附:卢氏县历年粮食油料油脂购销价格表
--
第三章 粮油储存与调运
----
第一节 粮油储存
------
一、粮仓建设
------
二、粮油储存
------
三、粮食虫害与防治
------
四、粮仓机械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第十四篇 物资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经营范围
--
第三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购进
----
第二节 供应
----
第三节 价格
------
附:卢氏县历年物资收费项目、标准表
----
第四节 仓储
------
一、设施
------
二、清仓查库
第十五篇 商业
--
第一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商品经营
------
一、主要商品经营
------
二、商品流通渠道和批发业务
------
三、商品运输和库储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四节 专业公司及其它
------
一、百货公司
------
二、食品公司
------
三、石油煤炭公司
------
四、五交化公司
------
五、副食品公司
------
六、饮食服务公司
------
七、合作总店
--
第二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行栈店铺
----
第二节 个体商贩
----
第三节 合作店组
第十六篇 供销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供销社
----
第二节 县社直属单位
------
一、土产公司
------
二、生产资料公司
------
三、工业品联营公司
------
四、果菜副食加工公司
------
五、再生资源综合公司
------
六、汽车修配厂
------
七、招待所
----
第三节 基层供销社
--
第二章 收购业务
----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
一、粮食
------
二、棉花
----
第二节 土特产品收购
------
一、黑木耳
------
二、生漆
------
三、核桃
------
四、中药材
----
第三节 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节 扶持商品生产
--
第三章 供应业务
----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节 服务方式
--
第四章 民主管理
----
第一节 社员代表会
------
一、县社代表会
------
二、基层社代表会
----
第二节 监事会
第十七篇 对外贸易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收购
------
土产
------
中药材
------
畜产品
------
活动物
------
粮油食品
------
工业矿产品
------
纺织工艺品
----
第二节 出口
--
第三章 商品生产
----
第一节 养殖业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工业矿产
----
第四节 扶持生产
------
一、扶持黑木耳生产
------
二、扶持养殖业
------
三、扶持种植业
--
第四章 大宗出口商品
----
第一节 土产类
------
一、黑木耳
------
二、核桃
------
三、蜂蜜
------
四、辣椒干
----
第二节 工矿产品
------
一、辉锑
------
二、水平尺
------
三、罐头
------
四、云母渣
----
第三节 畜产品
------
一、兔毛
------
二、牛皮
------
三、山羊皮
------
四、猾子皮
------
五、貂皮
------
六、绵羊皮
------
七、猪鬃
------
八、肠衣
------
九、羊毛
------
十、山羊绒
----
第四节 中药材
------
一、连翘
------
二、柴胡
------
三、苦杏仁
------
四、苍术
------
五、五倍子
------
六、槐米
------
七、穿地龙
------
八、椴树叶
------
九、桦树叶
------
十、牛至草
----
第五节 粮油食品
------
一、活牛
------
二、黑豆
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经济
----
第二节 宏观调控
------
附:卢氏县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
------
一、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变化
------
二、个体工商业者的群众组织
----
第三节 市场
------
一、市场管理
------
二、市场建设
------
三、物资交流大会
----
第四节 工商登记
----
第五节 合同、商标管理
------
一、合同管理
------
二、商标管理
--------
附:1982年至1987年全县注册商标统计表
------
三、广告宣传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物价变化
----
第三节 价格管理与调整
----
第四节 价格开放
----
第五节 毗邻地区的价格衔接
----
第六节 物价检查
----
第七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商业计量管理
----
第二节 工业计量管理
--
第五章 审计
第十九篇 财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办法
------
一、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
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
三、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
四、收支挂钩,总额分成
------
五、定收定支,收支包干
------
六、收入留成分成,支出按指标包干
------
七、收支挂钩,增长分成
------
八、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
九、核定收支,定额补助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 乡镇财政管理
----
第五节 金库管理
----
第六节 冻结资金
----
第七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三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一、农业税收入
------
二、农业税照顾和减免
------
三、利税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一、各项支出
------
二、对乡镇投资
--------
附:卢氏县1953—1987年财政收支统计表
--
第四章 财政监察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监察实效
第二十篇 税务
--
第一章 税务机构
--
第二章 税制
----
第一节 历代税制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制
------
一、统一税种
------
二、税制修正
------
三、改革工商税制
------
四、全面改革工商税制
--
第三章 税种
----
一、货物税
----
二、工商税
----
三、印花税
----
四、文化娱乐税
----
五、车船使用牌照税
----
六、商品流通税
----
七、城市房地产税
----
八、牲畜交易税
----
九、利息所得税
----
十、工商统一税
----
十一、屠宰税
----
十二、交易税
----
十三、工商税
----
十四、工商所得税
----
十五、产品税
----
十六、增值税
----
十七、营业税
----
十八、建筑税
----
十九、国营企业所得税
----
二十、调节税
----
二十一、国营企业奖金税
----
二十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
附:卢氏县1950—1987年主要税种税收统计表
--
第四章 征收管理
----
附:卢氏人民的抗税斗争
第二十一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民国时期金融机构
----
解放区县银行
----
县人民银行
----
县农业银行
----
县建设银行
----
县工商银行
----
县保险公司
----
其它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货币及其管理
----
第一节 金属货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节 现金管理
----
第四节 金银管理
--
第三章 储蓄
--
第四章 信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一、典当
------
二、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
第二节 工商信贷
----
第三节 农业信贷
--
第五章 信用合作社
--
第六章 拨款监督
----
农业拨款
----
基本建设拨款
--
第七章 保险
--
第八章 债券
----
附:历年国库券发行量简表
第二十二篇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乡村农民生活
----
一、1987年人均纯收入
----
二、人均全年总支出
----
三、人均主要食物消费品用量
----
四、户均耐用物品拥有量
----
五、农民衣、食、住、行用品的变化
--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三章 职工生活
第二十三篇 中共卢氏地方组织
--
第一章 县委机构沿革
----
第一节 中共卢氏地下县委
----
第二节 地下党各区委、支部
----
第三节 卢灵洛中心县委所辖县委
------
一、卢灵洛县委的建立
------
二、卢灵洛中心县委的建立
------
三、卢嵩县委的建立
------
四、卢洛县委的建立
------
五、卢灵县委的建立
------
六、卢洛灵县委的建立
------
七、卢灵洛工委
------
八、豫陕工委
----
第四节 建国后县委机构沿革
----
第五节 党员代表会议及党员代表大会
------
一、历次党员代表会议
------
二、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附三:中共卢氏县委书记、副书记名表
--
第二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状况
----
第二节 整党建党
----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
----
第四节 审干肃反
------
一、审干
------
二、肃反
----
第五节 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
第六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七节 干部状况
--
第三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中心工作宣传
----
第二节 干部理论教育
--
第四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甄别平反和纠正冤假错案
----
第四节 案件的检查与处理
----
第五节 贯彻执行《准则》,促进党风好转
--
第五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民主人士工作
----
第二节 对台与侨务工作
----
第三节 非党知识分子工作
----
第四节 右派改正工作
----
第五节 起义投诚人员工作
--
第六章 党校教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校干部训练
--
第七章 政策研究
第二十四篇 建国后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
--
第一章 巩固人民政权
----
第一节 剿匪反霸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
----
第四节 三反、五反
--
第二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
第一节 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 对私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章 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
第一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
第二节 “大跃进”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反“右倾”、反“五风”
----
第五节 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
----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
----
第二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
----
第三节 清理阶级队伍
----
第四节 “一打三反”
----
第五节 “刹妖风”
----
第六节 批林批孔
----
第七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八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
--
第五章 拨乱反正
----
第一节 揭批查
----
第二节 真理标准讨论
----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四节 清理“三种人”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
第二十五篇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基层选举
--
第三章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更迭表
----
第二节 主要工作活动
------
一、常委例会
------
二、法制教育
------
三、信访与提案办理
------
四、代表活动
第二十六篇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一、人民民主政府
------
二、建国初期的县人民政府
------
三、县人民委员会
------
四、县革命委员会
------
五、县人民政府
--------
1987年政府机构设置
--------
县长、副县长(革命委会主任、副主任)更迭表
----
第二节 政务工作
------
一、工作重点
------
二、领导干部主要活动
------
三、政绩记要
--
第二章 基层政权
第二十七篇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委员构成
------
县政协正副主席更迭表
--
第二章 全会与提案
----
第一节 历届全会
----
第二节 委员提案
--
第三章 主要活动
----
第一节 工作组活动
------
一、咨询服务
------
二、举办科技讲座和技术培训斑
----
第二节 对外联谊
------
一、横向联谊
------
二、“三胞”联谊
第二十八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地方工会
------
二、基层工会
------
三、产业工会
----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一、思想政治工作
------
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三、职工教育
------
四、职工福利
------
五、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县、区、乡团委会
------
二、基层组织
----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一、思想政治工作
------
二、社会生产活动
------
三、精神文明建设
------
四、少先队工作
--
第三章 妇联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一、社会活动
------
二、生产活动
------
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四、妇幼保健
------
五、在妇女中树社会主义新风
------
六、妇女参政
--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协会活动
------
附:各学会、协会基本情况简表
--
第五章 其他群众团体
----
中苏友协
----
工商联
----
农民协会
----
贫下中农协会
----
个体劳动者协会
----
体育协会
----
文联
第二十九篇 民国时期党政群团组织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国民政府地方政权
----
第一节 县参议会
------
一、机构设置
------
二、历次会议
------
三、省参议员和国大代表的选举
----
第二节 县政府
------
附:明(部分)、清、民国年间卢氏知县(县长)名录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目
----
第二节 其他群众团体
------
一、工会
------
二、农会
------
三、商务会
第三十篇 公安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政治保卫
----
第一节 剿匪反霸
----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和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
------
一、取缔反动会道门
------
二、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
--
第三章 刑事侦破和预审
----
第一节 侦破
----
第二节 预审
--
第四章 治安管理
----
第一节 户籍、交通管理
------
一、户籍管理
------
二、交通管理
----
第二节 禁烟禁毒、治安保卫
------
一、禁烟禁毒
------
二、治安保卫
--
第五章 监狱 消防
----
第一节 监狱
----
第二节 消防
------
附:旧政权下的警察监狱
--------
一、警察
--------
二、旧监狱
第三十一篇 检察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附:县检察院历任主要领导更迭表
--
第二章 刑事检察
--
第三章 经济检察
--
第四章 法纪检察
--
第五章 监劳所检察
--
第六章 控告申诉检察
第三十二篇 审判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附:县法院历任主要领导更迭表
--
第二章 刑事审判
--
第三章 经济、民事审判
----
第一节 经济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四章 公开宣判
----
附:清代、民国年间司法概况
第三十三篇 司法行政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人民调解和法律宣传
----
第一节 人民调解
----
第二节 法律宣传
--
第三章 公证和法律顾问
----
第一节 公证
----
第二节 法律顾问
第三十四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事记略
----
第一节 古、近代重要兵事活动
------
附:关隘
----
第二节 卢氏人民的三次围城斗争
----
第三节 红军在卢氏的武装斗争
----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
------
石大山激战
------
附一:日军侵卢暴行
------
附二:抗战时期卢氏的备战情况
----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
------
一、杜关镇战斗
------
二、沙河、横涧战斗
------
三、双槐树、五里川、朱阳关战斗
----
第六节 卢氏解放纪略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沿革
----
第三节 卢氏县大队
----
第四节 民兵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
第四章 兵器
--
第五章 驻军
第三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私塾·书院
----
第一节 社学·义学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书院
--
第二章 科举取士
--
第三章 学前及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一、高等(级)小学堂(校)
------
二、初等(级)小学堂(校)
------
三、完全小学
------
四、民办小学
------
五、耕读小学
------
附:重点小学简介
--------
一、卢氏县实验小学
--------
二、朱阳关中心小学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中等教育
------
一、初级中学
--------
附:卢氏县实验中学简介
------
二、高级中学
--------
附:卢氏县高级中学简介
----
第二节 师范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教育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电大·函授教学
------
一、电视大学
------
二、函授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师资培训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
--
第八章 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教学仪器
----
第二节 电化教学
----
第三节 体育器材
------
1987年全县中、小学校舍情况
------
1987年中小学课桌凳情况统计
--
第九章 勤工俭学
----
附:重点校办工厂简介
第三十六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队伍状况
------
专门人才专业类状况调查表
----
第二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
附:1985年底专门人才技术职称分类情况统计表
------
1988年评聘技术职称情况及分布系列
--
第三章 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
----
一、工业科研成果
----
二、农业科研成果
----
三、林业科研成果
----
四、水资源利用和电业科研成果
----
五、畜牧兽医科研成果
----
六、医药卫生科研成果
------
1984—1987年卢氏县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下)获奖情况简表
--
第四章 科技情报 科学普及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科学普及
--
第五章 地震测报
----
第一节 群测群防
----
第二节 专业测报
--
第六章 气象测报
第三十七篇 文化艺术
--
第一章 文化机构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
一、建国前的群众文化活动
------
二、建国后的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节 传统民间文艺
------
背台
------
狮子舞
------
旱船
------
竹马
------
老寿星玩花
------
十二相
------
高跷
------
鹤蚌舞
------
花鼓
------
抬垛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附: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统计表
----
第二节 戏剧创作
----
第三节 书法、美术、摄影创作
------
一、书法
------
二、美术
------
三、摄影
--
第四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民间故事
------
“望夏”与“奠汤”
------
对诗
------
凤凰落架不如鸡
------
“猴头”的来历
------
猕猴桃
----
第二节 民间歌谣
------
一、民歌
------
二、儿谣
--
第五章 民间艺术
----
第一节 剪纸、皮影
------
一、剪纸
------
二、皮影
----
第二节 木版年画
----
第三节 烙花、刺绣、印花布
------
一、烙花
------
二、刺绣
------
三、印花布
----
第四节 纸扎、供果
------
一、纸扎
------
二、供果
--
第六章 文化娱乐设施
----
第一节 剧院(会堂)
----
第二节 影院
----
第三节 文化馆
----
第四节 图书馆
--
第七章 戏剧 曲艺
----
第一节 戏剧
------
一、卢氏县豫剧团
------
二、卢氏县蒲剧团
------
三、卢氏县文艺宣传队
------
四、业余剧团
----
第二节 曲艺
--
第八章 电影·电视
----
第一节 放映队伍
----
第二节 影片发行与放映
------
一、影片发行
------
二、影片放映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电视录像
--
第九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广播
------
一、机构沿革
------
二、节目设置
------
三、广播建设
--------
附:全县广播喇叭发展统计表
----
第三节 通讯报道
--
第十章 图书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附:卢氏县新华书店图书历年发行额简表
----
第二节 图书阅览
--
第十一章 文物 胜迹
----
第一节 化石
------
附:卢氏县主要化石点简况表
----
第二节 遗址
------
祁村湾古文化遗址
------
岗台古文化遗址
------
石龙头遗址
------
锄钩峪刘家岭遗址
------
薛家岭遗址
------
县级保护的古遗址简介
----
第三节 墓葬·墓碑
------
燕王冢
------
李密墓
------
王伯当墓
------
蔡将军墓
------
耿清惠公墓
------
李家坟
------
御史坟
------
高申甫墓碑
------
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
----
第四节 古建筑
------
卢氏古城
------
卢医庙
------
房公祠
------
城隍庙
------
石桥
------
清真上寺
----
第五节 馆藏文物
------
一、古籍、古字画
------
二、古器物
------
三、碑碣经幢
----
第六节 纪念地
------
农民反军阀斗争指挥部
------
“杀上前去”
------
四友饭店
------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
红三军革命根据地
------
石大山抗日工事
------
卢嵩县政府旧址
------
新四军军分区会议室
------
河南省流亡政府迁卢旧址
------
河南省飞机场旧址
------
新四军洞
------
革命烈士陵园
------
卢指导员墓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宣传抗日标语
------
曹植甫教泽碑
----
第七节 名胜
------
夏禹导洛处
------
九龙洞
------
伏虎山卢敖洞
------
熊耳山
------
南寺洛河大桥
------
县人民会堂
------
汤池
------
鱼库
------
三眼井
------
玉仙洞
------
石佛寺
------
古槐
------
七星古柏
------
刘秀松
------
双梭罗树
------
附:卢氏古八景简介
----
第八节 文物保护
------
附:卢氏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第三十八篇 地方史志 档案
--
第一章 地方史志
----
第一节 旧志纂修
----
第二节 新方志编纂
------
一、机构建立
------
二、资料征集
------
三、概况编写
------
四、县志编修
----
第三节 党史资料征编
------
一、组织建立
------
二、资料搜集
------
三、资料汇编
----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编
------
一、资料征集
------
二、编发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关档案
------
一、文书档案
------
二、科技档案
------
三、专业档案
----
第二节 县档案馆
------
一、机构设置
------
二、馆藏内容
------
三、业务建设
第三十九篇 医药
--
第一章 中药材资源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主要品种分布
----
第三节 大宗商品药材
------
连翘
------
柴胡
------
丹参
------
黄芩
------
桔梗
------
杜仲
------
金银花
------
枣胡
------
柏麦
------
五味子
------
苍术
------
九节菖蒲
------
五倍子
------
苦参
------
猪苓
--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
----
第一节 资源管理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章 医药经营
----
第一节 药品
------
一、中药材
------
二、中成药
------
三、西药
------
四、药品流通
----
第二节 医疗器械
--
第四章 药政药检
----
第一节 药政
------
一、药品管理
------
二、医药市场管理
------
三、医药衡制改革
----
第二节 药检
------
附:药品检验情况统计表
第四十篇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一、县第一人民医院
------
二、县第二人民医院
------
三、县卫生防疫站
------
四、县妇幼保健所
------
五、县卫生学校
------
六、县中医院
------
七、县公疗医院
------
八、县药品监督检验所
------
九、县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十、乡卫生院
----
第三节 其他医疗单位
------
一、联合诊所
------
二、乡村卫生院
--
第二章 防疫灭病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一、卫生防疫检验
------
二、工业卫生
------
三、食品卫生监督和监测
------
四、学校卫生
------
五、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公费医疗
------
附:农村合作医疗简介
--
第四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 专科发展
------
一、内科
------
二、外科
------
三、骨科
------
四、传染科
------
五、妇产科
------
六、中医科
------
七、五官科
------
八、检验科
------
九、放射科
------
十、药剂科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第四十一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二章 职工体育
--
第三章 农民体育
--
第四章 其它体育活动
--
第五章 体育设施
--
第六章 历届体育运动会
----
附一、乒乓球、篮球1976—1987年各级比赛第一名简表
----
附二、卢氏运动员参加地区以上田径运动会各项目最高记录
--
第七章 体育训练及人才输运
----
附:卢氏县业余体校简介
第四十二篇 民政 劳动 移民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抚恤
------
一、优抚对象的定期定量补助和临时救济
------
二、牺牲、病故军人和工作人员的抚恤
------
三、残废人员的抚恤
------
四、评残换证
------
五、革命烈士褒扬
----
第二节 复退安置与拥军优属
------
一、复退安置
------
二、拥军优属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一、结婚登记
------
二、离婚登记
------
三、复婚登记
----
第四节 救济·福利
------
一、社会救济
------
二、生产救灾
------
三、福利事业
------
附一、敬老院工作简况
------
附二、县烈士陵园简介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一、职工队伍建设
------
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
三、技术培训及奖惩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一、干部队伍状况
------
二、各类专业技术干部
------
三、干部编制及整顿
----
第三节 知青安置与劳动就业
------
一、知青下乡与安置
------
二、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工资制度与福利
------
一、工资制度及其改革
------
二、生活福利
------
三、退职退休
--
第三章 移民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建国前的移民
----
第三节 兴建洛北渠、公路等工程的移民
----
第四节 修建故县水库移民
------
一、卢氏淹没区的三次测算
------
二、移民的安置原则及去向
------
三、安置规划
------
四、移民经费总概算
------
五、经费的拨入和支出
------
六、移民各项财产补偿标准
------
七、移民建材供应
------
八、移民进度
第四十三篇 民俗
--
第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一、职业、劳动
------
二、生产禁忌
------
三、农村作息时间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居住
------
四、坐骑
------
五、婚姻
------
六、丧葬
------
七、传统节日
------
八、礼节
------
九、称谓
----
第三节 民间结社
------
一、老人会
------
二、喜神会
------
三、唐将班
------
四、神会
------
五、护秋组
------
六、硬兵学
----
第四节 谚语
------
一、民谚
------
二、农谚
------
三、气象谚语
----
第五节 歇后语
------
一、喻意类
------
二、谐音类
----
第六节 民间游戏
------
一、老鹰抓小鸡
------
二、丢手巾
------
三、过星星月亮
------
四、藏猫狐
------
五、捉迷藏
------
六、蹶子打瞎子
------
七、抵牛
------
八、摆方
------
九、行五马
------
十、朝金顶
----
第七节 建国前社会情况简介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新的道德风尚
----
第二节 文明礼貌活动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县境方言概况
------
一、老灌河话的声、韵、调系统
------
二、崤山话的声、韵、调系统
------
三、方言岛瓦窑沟话的声、韵、调系统
----
第二节 语音系统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四、变调、轻声、儿化
----
第三节 卢氏话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
------
一、声母对应规律
------
二、韵母对应规律
------
三、声调对应规律
----
第四节 卢氏话方言词汇
------
附:标音举例
第四十四篇 乡镇
--
第一章 城关镇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第三节 经济文化
--
第二章 洛河川丘陵区
----
第一节 城郊乡
----
第二节 范里乡
----
第三节 文峪乡
----
第四节 横涧乡
----
第五节 沙河乡
--
第三章 北部浅山丘陵区
----
第一节 杜关乡
----
第二节 官道口乡
--
第四章 西部深山区
----
第一节 磨沟口乡
----
第二节 徐家湾乡
----
第三节 官坡乡
----
第四节 潘河乡
----
第五节 木桐乡
--
第五章 南部深山区
----
第一节 五里川乡
----
第二节 双槐树乡
----
第三节 汤河乡
----
第四节 朱阳关乡
----
第五节 瓦窑沟乡
----
第六节 狮子坪乡
人物
--
一、人物传
----
张士贵
----
耿九畴
----
耿裕
----
王邦才
----
李炳
----
萧戴金
----
王尔鉴
----
段长福
----
莫瞻菉
----
贺时
----
孙裕
----
刘震元
----
赵魁太
----
祝永慧
----
杜平志
----
陈继舜
----
常沐瞻
----
陈士凯
----
李瑞亭
----
杨育华
----
姚雪涛
----
孙承武
----
李仲美
----
张鉴炯
----
杨文渭
----
曹培元
----
李桂春
----
权汉三
----
吴好仁
----
马生贵
----
杨志荣
----
权铭信
----
鲁洪文
----
朱飞
----
魏永春
----
李中良
----
李士伟
----
李玉合
----
张金德
----
杜九皋
----
常尚福
----
曹靖华
----
杨春亭
----
麻志异
----
薛湛然
--
二、人物简介
----
杜桂
----
李名扬
----
孙钟秀
----
高维岳
----
郭葆坤
----
李恒春
----
僧梁
----
苏俊楼
----
于湘
----
时文庆
附录
--
重要文件辑存
----
一、旧志序、跋、凡例
------
1、卢氏县旧志序
------
2、卢氏县旧志杜跋
------
3、康熙版《卢氏县志》谢序
------
4、康熙版《卢氏县志》宋序
------
5、康熙版《卢氏县志》杜序
------
6、康熙版《卢氏县志》靳序
------
7、乾隆版重修《卢氏县志》序
------
8、光绪版续修《卢氏县志》郭序
------
9、光绪版续修《卢氏县志》刘序
------
10、光绪版续修《卢氏县志》凡例
----
二、中共卢氏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文件选载
------
1、支前工作的几项规定
------
2、禁止破坏一切公共建设
------
3、恢复与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几项规定
------
4、关于借地的几项规定
------
5、关于全面开展发放林权证工作的意见
--
优秀诗文选录
----
一、诗词
----
二、散文
------
1、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
------
2、革命烈士纪念碑记
------
3、《卢氏县概况》序
----
三、书信
------
致吉甫
----
四、曹靖华翻译、著作目录
------
曹靖华翻译目录
------
曹靖华创作目录
--
作战纪实、回忆录选载
----
一、犯卢日军行军作战纪实摘录
----
二、革命回忆录选载
------
1、中原突围,转战豫西
------
2、转战洛河南北
--
史志论文选载
----
卢氏县名溯源
--
补记:1989—1997年大事记要
--
为本书提供资料的单位
--
卢氏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
在县志总编辑室先后工作过的人员工作期限
--
县志稿县评审组成员
--
1982年以来先后主管县内修志工作的领导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