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市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61-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志
版权页
图 片
--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行政区域示意图
--
2000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视察新市区社区建设
--
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为新市区社区建设工作题词
--
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市委书记杨刚(左二)、市长雪克莱提·扎克尔(右二)在新市区调研时,听取区委书记李光辉(左一)、区长李原工作汇报
--
北京路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实行网络化管理
--
社区文明市民学校
--
新市区社区服务中心大楼
--
规范社区服务环境
--
1.民族情
--
2.清真寺
--
3.民族团结教育日游园活动
--
卫星广场乌瞰
--
中宣部首批确定的创建全国文明小区活动示范点——新市区北京路文明小区全景
--
铁路局步行一条街
--
海景广场
--
火炬大厦
--
乌鲁木齐市电业局
--
新市区办公楼
--
吐哈石油大厦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候机厅
--
污水处理
--
塔里木大酒店
--
环球大酒店
--
1.乌鲁木齐国际机场
--
2.乌鲁木齐铁路指挥中心
--
3.地窝堡立交桥
--
4.民航机舱内精彩的文艺表演
--
5.充满亲情和笑语的列车车厢
--
6.乌鲁木齐市电信局第二长途枢纽大楼
--
7.乌鲁木齐市电信三分局
--
天山毛纺织厂梳纺车间
--
科晨食品厂
--
新疆碟王针织有限公司
--
新疆源泰铝业有限公司
--
新联集团
--
新疆—5联合收割机
--
羊毛衫
--
针织内衣
--
铝型材
--
冷饮食品
--
2000年新划入新市区的二工乡及地窝堡乡是乌鲁木齐市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基地之一
----
1.二工乡科技园开展种植实验
----
5.草莓喜获丰收
----
3.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
----
4.农民办养鸡场
--
西部国际超市
--
农用机械设备交易市场
--
钢材市场
--
机电产品交易市场
--
建材市场
--
好家乡超市
--
瓜果市场
--
农贸批发市场
--
新疆医科大学
--
电化教育
--
自治区图书馆阅览室
--
新疆财经学院
--
乌鲁木齐铁一中
--
乌鲁木齐市三十五小学
--
新市区实施素质教育现场展示会
--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
JEM—1200Ex型电子显微镜
--
《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
--
新疆社会科学院
--
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
--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2.空军乌鲁木齐医院
--
3.铁路局中心医院
--
4.新疆肿瘤医院
--
5.医务人员下乡服务
--
6.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人员在新市区检查儿童计划免疲接种情况
--
7.在奥波同手术镜下做显微手术
--
8.核磁共振机
--
9.著名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汪师贞(中)教授在心脏内科查病房
--
自治区图书馆
--
民航文化中心
--
铁路文化中心
--
全国甲B篮球赛
--
新市区运动会
--
幼儿古筝表演
--
蒙古舞
--
维吾尔族纳孜尔库姆
--
自治区暨乌鲁木齐市第二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在新市区开幕
--
1.新城公园
--
2.乌鲁木齐市葡萄园
--
3.乌鲁木齐市植物园
--
4.铁路儿童乐园
--
5.鲤鱼山公园凉亭
--
6.庭院绿化
--
7.社区绿化
--
8.道路绿化
--
2002年“八一”建军节,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和自治区主席阿不莱提·阿不都热西提慰问驻新市区人民解放军
----
1.民兵训练
----
2.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
----
3.新市区“警民共建一条街”签字揭牌仪式
----
4.新市区庆“八一”军民情广场群众文化联欢会
--
1.住宅建设
--
2.住宅小区
--
3.购物
--
4.集体婚礼
--
5.工余娱乐
--
6.休闲健身
--
光辉的史迹(新市区获国家级先进、模范单位称号的牌匾、奖状、奖旗)
序 一
序 二
凡 例
篇 目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位置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沿革
--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乡概况
----
一、北京路街道办事处
----
二、二工街道办事处
----
三、迎宾路街道办事处
----
四、三工街道办事处
----
五、石油新村街道办事处
----
六、喀什东路街道办事处
----
七、火车北站街道办事处
----
八、地窝堡乡
----
九、二工乡
第三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一、地层
----
二、构造
--
第二节 地貌
----
一、地势
----
二、地形
--
第三节 气候
----
一、四季特点
----
二、气温
----
三、降水 蒸发 湿度
----
四、无霜期 地温 冻土
----
五、风气压 云量
----
六、辐射 日照
--
第四节 水文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第五节 土壤 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地震
----
二、洪灾
第四章 人口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分布、密度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机械变动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一、1964年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
二、1982年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
三、1990年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
四、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一、性别构成
----
二、年龄构成
----
三、民族构成
----
四、文化构成
----
五、职业构成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一、组织机构
----
二、宣传教育
----
三、节育措施
----
四、计划生育政策
----
五、优生优育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
一、民国时期人民生活
----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
第五章 城区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城建、环保机构
----
一、城建机构
----
二、环保机构
--
第二节 城市规划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一、道路
----
二、路灯
----
三、桥梁
----
四、排水
----
五、供水
----
六、供气
----
七、供电
----
八、供热
----
九、交通
--
第四节 环境卫生
----
一、街道卫生
----
二、垃圾处理
----
三、公厕管理
--
第五节 园林 绿化
----
一、绿化基本情况
----
二、园林 花坛
----
三、街道绿化
----
四、庭院绿化
--
第六节 防洪 防汛
----
一、汛期状况
----
二、防洪措施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状况
----
二、大气监测和治理
----
三、污水治理
----
四、噪声控制
第六章 工 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业概貌
--
第三节 区属工业
----
一、街办工业
----
二、区直属工业
--
第四节 驻区境工业
----
一、发展概况
----
二、主要企业
--
第五节 建筑业
----
一、区属建筑业
----
二、驻区境建筑企业
第七章 商 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附]五一商场 准噶尔商场离不开仓储购物广场
--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
[附]环球大酒店、塔里木大酒店、吐哈石油大厦、华疆大厦、红楼大酒店、新疆航空酒店
--
第六节 集市贸易
----
一、市场概况
----
二、市场特点
----
三、投资环境
第八章 粮油供应
--
第一节 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基层粮店
--
第二节 居民粮油供应
----
一、粮食供应
----
二、食油供应
----
三、供应办法
--
第三节 工商行业粮油供应
--
第四节 票证管理
--
第五节 议价购销
第九章 交 通
--
第一节 市区交通
----
一、畜力和畜力车
----
二、公共汽车
----
三、出租车
----
四、单位交通车
--
第二节 区外交通
----
一、公路
----
二、铁路运输
----
三、民航
--
第三节 驻境内公路运输单位
--
第四节 装卸搬运
----
一、管理机构
----
二、业务管理
第十章 邮政 电信
--
第一节 邮政、电信机构
----
一、邮政、电信合一时期
----
二、邮政、电信分开时期
--
第二节 邮政
----
一、邮政业务发展概况
----
二、邮件、报刊投递
--
第三节 电信
----
一、电报
----
二、市内电话
----
三、长途电话
第十一章 金融 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一、银行
----
二、信用社
----
三、证券公司
--
第二节 存款 储蓄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保险
----
一、保险机构
----
二、保险业务
第十二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一、预算管理
----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
----
四、国有资产管理
----
五、政府采购管理
--
第四节 财政收入
--
第五节 财政支出
----
一、行政事业经费支出
----
二、生产建设支出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一、财务监督
----
二、财务、税收、物价大检查
----
三、行业监察
第十三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
一、资源税
----
二、增值税
----
三、营业税
----
四、企业所得税
----
五、个人所得税
----
六、房产税
----
七、车船使用税
----
八、土地使用税
----
九、固定资金投资方向调节税
----
十、屠宰税
----
十一、印花税
----
十二、土地增值税
--
第三节 税收收入
--
第四节 税收检查
--
第五节 征收管理
----
一、征收管理制度
----
二、征管办法
----
三、税收监察
第十四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种类
--
第三节 计划编制
--
第四节 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
一、“七五”计划(1986~1990年)
----
二、“八五”计划(1991~1995年)
----
三、“九五”计划(1996~2000年)
第十五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制度 统计方法
----
一、统计制度
----
二、统计方法
--
第三节 统计项目
----
一、农业统计
----
二、工业统计
----
三、商业统计
----
四、劳动工资统计
----
五、物资、能源统计
----
六、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
七、交通运输业统计
--
第四节 专项调查
----
一、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
二、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
----
三、全国儿童抽样调查
----
四、全国第三产业普查
----
五、乌鲁木齐地区各行业增加值普查
----
六、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
七、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
----
八、 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
--
第五节 统计监督
--
第六节 统计服务
第十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群众监督
--
第四节 物价大检查
--
第五节 违纪处理
第十七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第十八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一、国营、集体工商企业登记
----
二、个体工商业户和私营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五节 打击违法活动
--
第六节 商标管理 广告管理
----
一、商标管理
----
二、广告管理
------
[附一]新市区消费者协会
------
[附二]新市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十九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四节 技术监督检查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新市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一、建区前党组织概况
----
二、党的领导机构
----
三、区委工作机构
----
四、基层党组织
----
五、党员
----
六、党建工作
--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
----
一、中共新市区 第一次代表大会
----
二、中共新市区 第二次代表大会
----
三、中共新市区 第三次代表大会
----
四、中共新市区 第四次代表大会
----
五、中共新市区 第五次代表大会
----
六、中共新市区 第六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区委主要工作
--
第四节 干部工作
----
一、干部管理权限
----
二、干部任用、管理、考察
----
三、干部培训
----
四、老干部工作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二、理论学习
----
三、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
四、宣传、学习英雄模范人物
----
五、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
一、统战对象
----
二、主要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一、查处党员违纪案件
----
二、信访
--
第八节 政法工作
第二十一章 新市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新市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一、新市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二、新市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三、新市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四、新市区革命委员会
----
五、新市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六、新市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七、新市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八、新市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
九、新市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
十、新市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机构设置
----
二、主要工作
--
第三节 议案、建议和意见处理
----
[附]新市区历届人代会代表提出议案情况
--
第四节 代表联系
--
第五节 普选
----
一、第六届人代会普选
----
二、第七届人代会普选
----
三、第八届人代会普选
----
四、第九届人代会普选
----
五、第十届人代会普选
第二十二章 新市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新市区人民政府机构沿革
----
一、新市区区公所
----
二、新市区人民委员会
----
三、新市区革命委员会
----
四、新市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政府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一、城市人民公社
----
二、街道办事处乡
--
第四节 政务工作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监察
----
一、机构
----
二、监察工作
--
第七节 目标管理
----
一、机构
----
二、目标制定
----
三、考评范围、程序、奖惩
第二十三章 政协新市区委员会
--
第一节 新市区历届政协委员会
----
一、政协新市区第一届委员会
----
二、政协新市区第二届委员会
----
三、政协新市区第三届委员会
----
四、政协新市区第四届委员会
----
五、政协新市区第五届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机构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一、组织委员学习
----
二、视察 调查
----
三、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
四、开展横向联系
----
五、统战团结
----
六、落实政策
----
七、组织编写文史资料
第二十四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城市“五反”
----
一、第一批“五反”运动
----
二、第二批“五反”运动
--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
--
第三节“揭批查”和核查三种人
----
一、“揭批查”
----
二、核查三种人
--
第四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
--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
--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十五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工会代表大会
----
三、主要工作
--
第二节 共青团
----
一、组织机构
----
二、团代会
----
三、主要工作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妇女代表大会
----
三、主要工作
--
第四节 侨联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
--
第五节 残联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
--
第六节 工商联
----
一、组织机构
----
二、主要工作
第二十六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构
----
一、区公安分局
----
二、基层派出所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一、特种行业管理
----
二、除“六害”扫黄打非
----
三、对危险物品的管理
----
四、基层治保组织
--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一、机构
----
二、宣传教育
----
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
四、加强经验交流
----
五、建设模范城区和安全小区
----
六、揭批“法轮功”
----
七、重点地区治理 流动人口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户口管理
----
二、新中国成立后户籍管理
--
第六节 消防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一、机构
----
二、管辖区
----
三、交通秩序管理
----
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五、防事故
------
[附]看守所 拘留所
第二十七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执行工作
--
第七节 立案审查和审判监督
--
第八节 平反冤、假、错案
第二十八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一、审查批捕
----
二、起诉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出庭支持公诉 审判活动监督
----
一、出庭支持公诉
----
二、审判活动监督
第二十九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教育
----
一、普法活动
----
二、依法治区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一、人民调解组织
----
二、调解工作
--
第四节 律师 公证
----
一、律师
----
二、公证
第三十章 军 事
--
第一节 军事机关
----
一、区人民武装部
----
二、基层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兵役
----
一、兵役制度
----
二、兵员征集
--
第三节 驻军
----
一、新中国成立前驻军
----
二、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四节 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军事训练
----
三、政治教育
----
四、民兵活动
--
第五节 人民防空
----
一、人防组织
----
二、人防工程
第三十一章 民 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一、拥军优属
----
二、抚恤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一、定期定量补助
----
二、最低生活保障
----
三、临时补助
----
四、收容 遣返
----
五、支援灾区捐款捐物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管理
--
第七节 社区建设
----
一、社区建设内容
----
二、社区建设主要措施
----
三、社区建设成效
----
四、自治区社区建设试点
------
[附]新市区二工地区社区建设试点方案
第三十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一、区劳动人事局
----
二、区机构编制委员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一、就业管理
----
二、技术培训
----
三、劳动力市场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一、干部调配
----
二、干部培训
----
三、干部考核
----
四、奖惩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一、工资制度
----
二、工资调整
----
三、津贴 补贴 奖金
------
[附]2000年奖金发放办法
--
第五节 编制工作
----
一、管理机构
----
二、人员编制
----
三、干部结构
--
第六节 职称评聘
--
第七节 福利 保险 劳动保护
----
一、福利
----
二、保险
----
三、劳动保护
----
四、劳动监察
----
五、劳动仲裁
--
第八节 离休 退休
----
一、离休
----
二、退休
----
三、老龄工作
------
[附]新市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第三十三章 教 育
--
第一节 机构
----
一、文教科 教育局
----
二、区教研室
----
三、区教育督导室
--
第二节 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教师培训
----
三、尊师重教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教育设施
----
一、教育经费
----
二、教育设施
----
三、校舍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重点幼儿园简介
--
第五节 小学教育
----
一、区境小学发展概况
----
二、区属小学概况
--
第六节 中学教育
----
一、区境中学发展概况
----
二、区属中学概况
----
三、区境重点中学简介
--
第七节 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
--
第八节 残疾儿童、残疾少年中小学教育
----
一、随班就读
----
二、开设弱智班
--
第九节 中等专业教育
----
一、区教师进修学校
----
二、专业技术学校 师范学校
--
第十节 技工教育 职业教育
----
一、技工教育
----
二、职业教育
--
第十一节 高等教育
--
第十二节 成人教育
----
一、机构
----
二、业余教育
----
三、扫盲
--
第十三节 勤工俭学
--
第十四节 教育改革
----
一、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
----
二、中小学教学改革
----
三、中小学政治思想教育
第三十四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构
----
一、新市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新市区科学技术协会
----
三、其他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管理体制
----
一、科技队伍
----
二、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
--
第四节 科技普及
----
一、青少年科普活动
----
二、科普宣传
----
三、“科普之家”科普小组
----
四、科技讲座
----
五、科技培训
--
第五节 民营科技试点区
--
第六节 发挥专家智囊作用
--
第七节 科研成果
--
第八节 驻区科研单位
第三十五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事业机构
----
三、街道文化站 居委会文化室
--
第二节 培训基层文艺骨干
--
第三节 青少年文艺活动
--
第四节 文艺演出和文艺汇演
----
一、文艺演出
----
二、文艺汇演、调演
--
第五节 社区文化
----
一、发展概况
----
二、社火活动
--
第六节 文艺创作
--
第七节 摄影 书法 美术
--
第八节 图书
----
一、图书发行
----
二、图书阅览
--
第九节 文化管理
第三十六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一、放映场地
----
二、放映活动
第三十七章 档案 史志
--
第一节 档案
----
一、机构
----
二、档案工作
--
第二节 编史 修志
----
一、机构
----
二、党史工作
----
三、地方志工作
----
四、地名普查
第三十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防疫保健机构
----
三、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劳保医疗
--
第三节 卫生 防疫 保健
----
一、计划免疫
----
二、传染病防治
----
三、妇幼保健
----
四、中小学学生卫生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一、环境卫生
----
二、除害灭病
--
第五节 食品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
--
第六节 医政、药政管理
----
[附]红十字会
第三十九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
----
一、区体委 区文体局
----
二、区体育总会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一、区属体育设施、设备
----
二、驻区单位体育设施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一、主要体育项目
----
二、社区体育
--
第四节 中小学体育
----
一、“两课、两操、两活动”
----
二、体育锻炼“达标”活动
----
三、学校体育训练
----
四、传统体育项目训练
--
第五节 体育训练
----
一、区业余体校
----
二、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
第六节 体育比赛
----
一、运动会
----
二、其他比赛
第四十章 民 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回族
--
第五节 哈萨克族
--
第六节 其他民族
----
一、满族
----
二、蒙古族
----
三、锡伯族
----
四、俄罗斯族
--
第七节 民族工作
----
一、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
三、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
四、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
第四十一章 宗 教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佛教 道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东正教
----
一、基督教
----
二、东正教
--
第五节 宗教管理
第四十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族团结
--
第三节 “双模、双拥”
--
第四节 创建文明城区
第四十三章 人 物
--
第一节 烈士
----
王新民
----
赵 海
----
于 刚
----
于锡强
--
第二节 模范人物 科技人员 知名人士
----
安庆明
----
麻皮孜·卡斯木
----
於文昌
----
陈其雨
----
张定省
----
丁月芹
----
蒋梦渔
----
凌敬之
----
涂凤英
----
周秀英
----
袁秀萍
----
黎兰英
----
毛德华
----
彭加木
----
夏训诚
----
杨利普
----
吕立义
----
吴湘洪
----
谢香方
----
汪 浩
----
李维琪
----
庄顺庆
----
樊自立
----
侯介礼
----
刘甲金
----
黄 俊
----
曾大昭
----
伍兴才
----
孙巧缡
----
贺卫东
----
陆东林
----
汪师贞
----
谷 苞
----
乌依古尔·沙依然
----
马泉艺
----
李廷猷
----
陈善明
----
张常春
----
周兆祥
--
第三节 人物表
附录
--
一、2002年新市区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表
--
二、文件辑存
----
新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区工作的若干意见
----
新市区关于促进民办科技实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
新市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
----
新市区关于加快发展城区经济的优惠政策
----
新市区关于加快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
----
新市区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奖励暂行规定
----
新市区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
新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
新市区关于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规定
----
新市区经济发展奖励办法
编后记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