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宝兴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0年11月
目录
封面
宝兴县志
出版页
《宝兴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
一、编纂委员会(领导小组)
--
二、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先后为序)
--
三、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先后为序)
--
四、编辑部
--
五、终审机关及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穆坪土司
----
第二节宝兴县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及清代以前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乡镇
----
第一节镇
----
第二节乡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发育简史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第四节矿产
----
第五节地震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特征和地貌类型
----
第二节山岭和主要山峰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地温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日照 湿度 蒸发 风
----
第五节天气灾害
--
第四章河流
----
第一节水系和水文特征
----
第二节主要河流
----
第三节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成土母质
----
第二节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
第六章植物
----
第一节植被概况
----
第二节珍稀植物和模式种植物
----
第三节维管植物名录
--
第七章动物
----
第一节生物学界的胜地
----
第二节模式种和亚种
----
第三节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发展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性别 年龄
----
第三节文化 职业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社会变动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节制生育
----
第二节机构 队伍
--
第五章人口普查
----
第一节第一次普查
----
第二节第二次普查
----
第三节第三次普查
第四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建国前党的组织及其活动
----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宝兴县委员会
----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党务工作
--
第二章党派
----
第一节国民党宝兴县党部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三节民社党宝兴筹备委员会
----
第四节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五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议事机构
----
第一节参议会
----
第二节人民政协
--
第三章政府
----
第一节穆坪宣慰使司
----
第二节宝兴县政府
----
第三节宝兴县苏维埃政府
----
第四节宝兴县人民政府
----
第五节区、乡人民政府
----
第六节村行政组织
第六篇公检法司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工作
----
第三节户口管理
----
第四节消防
----
第五节枪支、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第七节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律师事务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调解
第七篇军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军事科
----
第二节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四节战备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土司武装
----
第二节团练
----
第三节游击武装独立团
----
第四节国民兵团自卫总队
----
第五节天芦宝边境联防司令部
----
第六节特种保安大队
----
第七节县中队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政治教育
----
第三节军事训练
----
第四节武器装备和管理
----
第五节重要活动
--
第五章兵役
----
第一节制度
----
第二节征集
----
第三节预备役登记
--
第六章战事
----
第一节红九军团狙击战
----
第二节战事记略
第八篇民政 人事劳动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复退安置
----
第三节退休人员安置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地名普查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来源
----
第二节干部结构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精简下放
----
第五节落实政策
----
第六节奖惩
--
第三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知青安置
----
第三节劳动调配
----
第四节劳动工资
----
第五节劳动保护
----
第六节劳保福利
第九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房屋普查
--
第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镇建设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筑技术
第十篇农业
--
第一章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土司所有制
----
第二节封建地主所有制
----
第三节农民所有制
----
第四节集体所有制
----
第五节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
第二节农作物
----
第三节农业技术
----
第四节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五节农业机具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养蜂
----
第四节渔业
----
第五节病疫防治
--
第四章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五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发展
----
第三节经济效益
第十一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植被
----
第二节林种结构
----
第三节珍稀树种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造林
----
第二节迹地更新
----
第三节林木种苗
--
第三章林木采伐
----
第一节采伐单位
----
第二节采伐管理
----
第三节木材集运
--
第四章木材经营
----
第一节省属森工企业
----
第二节县林产品公司
--
第五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封山育林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防治病虫害
--
第六章保护野生动物
----
第一节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二节珍稀动物的保护抢救
--
第七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山林权属
----
第三节育林基金
第十二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结构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二轻工业
----
第三节乡镇工业
----
第四节私营、个体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电力工业
----
第二节采矿工业
----
第三节机械修造
----
第四节建材工业
----
第五节粮油加工
----
第六节其他
第十三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运输
----
第四节养护
----
第五节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三节邮递
----
第四节电信
----
第五节资费
----
第六节管理
第十四篇商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
----
第四节合营、合作
--
第二章商业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业务经营机构
--
第三章购进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第二节土产果品
----
第三节中药材
----
第四节日用杂品
----
第五节废旧物资
--
第四章销售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工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日用工业品 杂品
----
第四节副食品
--
第五章饮食业 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六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集镇、农贸市场
----
第二节物资交流会
第十五篇粮油
--
第一章粮油征收
----
第一节田赋
----
第二节公粮
--
第二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粮食
----
第二节油料
--
第三章粮油供销
----
第一节城镇居民供应
----
第二节农村供应
----
第三节议销
----
第四节行业军需及补助
--
第四章储运调拨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保管
----
第三节调拨
--
第五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机构、网点
----
第二节征购管理
----
第三节供销管理
第十六篇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企事业上交
----
第四节其他收入
--
第二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行政费用支出
----
第二节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三节社会事业支出
----
第四节其他支出
--
第三章财政监督
----
第一节征管机构
----
第二节预算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财税监察
--
第四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金银管理
----
第四节存款
----
第五节贷款
----
第六节结算
----
第七节拨款监督
----
第八节保险
----
第九节代理业务
第十七篇综合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国民收入结构
--
第二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解放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经济发展
----
第三节国民收入分配
--
第三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城镇
----
第二节农村
--
第四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基本建设投资
----
第三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第五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六节审计监督
----
第七节统计管理
第十八篇教育科技
--
第一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二章业余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章教师
----
第一节师资培训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四章教育制度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学制
----
第三节课程
----
第四节教学方法
----
第五节思想教育
--
第五章教育经费和设施
----
第一节经费来源
----
第二节经费支出
----
第三节学校设施
--
第六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活动
----
第四节科技成果
第十九篇文化体育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化活动
--
第二章图书
----
第一节书铺 书店
----
第二节图书发行
--
第三章电影
----
第一节影片发行
----
第二节电影放映
--
第四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
----
第二节音乐 舞蹈 戏曲
----
第三节书法 绘画 摄影
--
第五章民间文艺
----
第一节民间文学
----
第二节民间艺术
--
第六章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七章档案 方志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县志
--
第八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名胜
--
第九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第二十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县医院
----
第二节区、乡医院
----
第三节合作医疗站
----
第四节个体诊疗所
----
第五节麻风医院
----
第六节公费医疗
--
第二章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
----
第二节地方病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四节食品卫生
----
第五节劳动卫生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新法接生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资源
----
第二节药材经营
第二十一篇社会风俗
--
第一章社会组织
----
第一节宗族
----
第二节行会
----
第三节帮会
----
第节四会馆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喇嘛教(藏传佛教)
----
第三节道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节基督教
--
第三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行路
----
第五节节日
--
第四章礼仪习俗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庆贺
----
第四节庙会
----
第五节社会陋习
----
第六节禁忌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谚语 歇后语
第二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传
----
王夭夭
----
焦海珊
----
余子宜
----
席懋昭
----
王耀禄
----
李明哲
----
韩来珠
--
第二章传略
----
陈秉哲
----
何世映
----
张家顺
----
高敬康
----
陈绍清
----
吕启松
附录
--
一、宝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编纂宝兴县志工作的报告》的决议
--
二、宝兴县志编纂领导小组为编纂《宝兴县志》征集历史资料启事
--
三、宝兴县人民政府关于《宝兴县志》终审的请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