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傩戏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的内容包括种、剧目、表演、音乐、演出习俗、报刊著作等。
内容时限:
0000-2004
出版时间:
2004年01月
目录
封面
四川傩戏志
《四川傩戏志》编辑委员会
《四川傩戏志》编辑部
撰稿人
前言
傩戏志与“无形文化财产”——《四川傩戏志》代序
凡 例
目 录
综述
--
四川疆域沿革和古巴蜀傩俗
--
汉唐宋元时期的四川傩俗与傩戏
--
明清民国时期的四川傩俗与傩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川傩戏
--
四川傩戏的构成
--
四川傩戏的演剧特点
--
四川傩戏的演出习俗
大事年表
--
大事年表
剧种
--
概述
--
芦山庆坛
--
嘉绒藏戏
--
释比戏
--
儒坛戏
--
苍溪庆坛
--
成都端公戏
--
师道戏
--
德格藏戏
--
土戏
--
土地戏
--
庆坛戏
--
射箭提阳戏
--
梓潼阳戏
--
剑阁阳戏
--
秧苗戏
--
赵侯坛
--
傩坛戏
--
傩愿戏
--
佛坛戏
--
接龙阳戏
--
酉阳阳戏
--
佛教丧戏
--
阴戏
--
庆三霄坛
--
庆养牲坛
--
太平延生
--
急救延生
剧目
--
概述
--
《二郎记》
--
《二郎扫荡》
--
《八蛮领牲》
--
《三圣起马》
--
《上太白》
--
《上功曹》
--
《大战洪山》
--
《工兵牢子》
--
《小开堂》
--
《勾愿》
--
《太白投本》
--
《开坛》
--
《开坛奠灶》
--
《开路》
--
《王宣闯考》
--
《木姐珠与斗安珠》
--
《木姐珠剪纸救百兽》
--
《长生乐》
--
《凤凰记》
--
《东楼配》
--
《仙鹳配》
--
《冬梅花》
--
《出二郎》
--
《出二位伯公》
--
《出三伯公婆》
--
《土地记》
--
《出土地》
--
《出小鬼》
--
《出五郎、八郎》
--
《出凤冠、柳青》
--
《出化主》
--
《出仙锋》
--
《出石州和尚》
--
《出关、韩二将》
--
《出扫棚钱》
--
《出杨泗将军》
--
《出走马》
--
《出陈牢》
--
《出和合二仙》
--
《出和事老者》
--
《出郎君》
--
《出屏风小姐》
--
《出春牛》
--
《出结事郎》
--
《出梁山土地》
--
《出梅花》
--
《出猿猴》
--
《出僧道》
--
《出陈公师姐》
--
《功曹开路》
--
《发牒》
--
《打梅山》
--
《皮金滚灯》
--
《礼请》
--
《吉祥颂》
--
《关爷镇殿、扫殿》
--
《团兵扎寨》
--
《安安送米》
--
《扫台》
--
《红黑拷》
--
《老夫与少妇》
--
《血湖报冤》
--
《讲佛》
--
《过桥》
--
《过关》
--
《初二三亮》
--
《杜老送子》
--
《赤机格补》
--
《灵山请旨》
--
《灵官镇坛》
--
《孟姜女》
--
《岳母刺字》
--
《庞氏女》
--
《庞氏夫人镇台》
--
《画梁》
--
《采草》
--
《金花八套》
--
《金镯配》
--
《降蓝蛇》
--
《姜子牙下山》
--
《战岐山》
--
《拜新年》
--
《点盘土地》
--
《哈热巴》
--
《施药补难》
--
《祖师排朝》
--
《统兵排兵》
--
《赵云求寿》
--
《诺桑法王》
--
《钟馗斩鬼》
--
《借五台》
--
《倮倮记》
--
《桃山救母》
--
《唐二》
--
《捉五瘟》
--
《检斋》
--
《破狱》
--
《请神》
--
《郭董特青》
--
《颁诏》
--
《高台设焰》
--
《乾元县》
--
《梅花》
--
《梅花四套》
--
《添寿缘》
--
《接仙娘》
--
《盖馗》
--
《猎人与猩猩》
--
《领牲》
--
《鸾凰记》
--
《朝桥拜塔》
--
《游十殿》
--
《湘子度妻》
--
《童子请仙娘》
--
《裁缝偷布》
--
《赐福》
--
《鲁班造船》
--
《黑煞神驱鬼》
--
《催愿》
--
《痴痴度愚愚》
--
《碓磨》
--
《蓝继子》
--
《解带封官》
--
《路遇》
--
《镇宅祖师》
--
《雕梁画栋》
表演
--
概述
--
上纂
--
上刀山
--
女巫跳坛
--
劝茅人
--
打火棍
--
打粉火
--
白鹤仙童与青蛙大仙
--
过奈河桥
--
迁坛
--
吃火吐火
--
拆坛
--
和山
--
洗火澡
--
衔耙钉
--
背茅人
--
砍红山
--
穿铁鞋
--
捉寒林
--
捞油火
--
罡步
--
挽手诀、掌诀
--
祭猖
--
接驾
--
滚落材
--
赎魂
--
踩九州
--
踩钉板
音乐
--
概述
--
唱腔的艺术特征
----
坛歌
----
小调
--
器乐
--
傩戏唱腔(汉族部分选例)
--
傩戏唱腔(少数民族部分选例)
--
傩戏器乐:唢呐曲牌(少数民族部分选例)
--
唢呐曲牌(汉族部分选例)
陈设造型
--
概述
--
一、坛场陈设
----
陈设种类
----
坛场陈设选例
------
三圣坛坛场陈设
------
三清坛坛场陈设
------
三教坛坛场陈设
------
大洞法桥坛场陈设
------
开天门坛场陈设
------
阳戏坛场陈设
------
过桥坛场陈设
------
芦山庆坛坛场陈设
------
佛坛般若坛坛场陈设
------
佛坛戏坛场陈设
------
迎灯坛场陈设
------
高台设焰坛场陈设
------
清醮、虫蝗醮坛场陈设
------
泓济坛赵侯坛坛场陈设
------
超八难坛场陈设
------
道教坛场陈设
------
儒教勇善坛焰口科仪坛场陈设
--
二、坛场神挂、神图
----
坛场神挂
----
总真图选例
------
太极坛总真图
------
先天灵宝坛总真图
------
虚皇坛总真图
----
主神神图选例
------
赵侯坛坛神图
------
九皇屏
------
救苦真人图
------
三圣坛神图
------
墨尔多山神
------
羌族白石崇拜
--
三、道服、道冠、杂设(选例)
----
道冠、道服
----
法器
----
乐器
----
面具、剧照
机构
--
一、班社
----
芦山感应堂
----
德格更庆乡藏戏团
----
党坝乡德楞戏班
----
党坝嘎南村戏班
----
泸县金龙乡许家班
----
梓潼县马鸣乡阳戏班
----
合江县白鹿乡权家班
----
江维林坛班
----
李市镇道教坛班
----
吴长富坛班
----
余万盛坛班
----
犹泽民坛班
----
杨中立坛班
--
二、艺人小传
----
拉青·祥巴彭措
----
勒斗布·罗尔依
----
钟云鹏
----
向紫清
----
权春林
----
白炳生
----
刘映富
----
陈树辉
--
三、研究单位
----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
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
----
重庆市艺术研究所
----
四川省傩文化研究会
演出习俗
--
文昌会
--
庆坛还愿
--
岁终庆坛
--
虫醮
--
灵官镇坛
--
寿醮、丧醮
--
雨醮、旱醮
--
抢童子
--
姜庆楼庆坛
--
神会戏
--
财神与贴门神
--
春祭
--
城隍出驾
--
请水
--
祭八蜡
--
祭山会
--
清醮习俗
--
游傩
--
跳加官
--
德格藏戏演出习俗
--
嘉绒藏戏演出习俗
报刊著作
--
梓潼阳戏剧本手抄本
--
《四川戏剧》
--
《成都艺术》
--
《四川戏曲史料》
--
《成都通鉴》
--
《四川灯戏、四川傩戏》
--
《四川竹枝词》
--
《中国傩文化论文选》
--
《傩戏文选》
--
《艺苑求索》
--
《绵阳艺术》
--
《四川藏戏》
--
《边鼓集》
--
《梓潼阳戏》
--
《渝州艺谭》
--
《巴蜀面具艺术》
--
《傩蜡之风》
--
《民族艺术》
--
《嘉绒地区藏戏问题研讨会资料汇编》
--
《四川省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双河区小冈乡兴隆村面具阳戏》
--
《四川省江津市李市镇神霄派坛口科仪本》
--
《江北县复盛乡协睦村四社谌宅的“庆坛”祭仪调查》
--
《四川省江北县舒家乡上新村陶宅的汉族“祭财神”仪式》
--
《四川傩文化通讯》
--
《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
--
《四川省重庆市巴县接龙区汉族的接龙阳戏接龙端公戏之一》
--
《中国傩》
--
《四川省芦山县清源乡芦山庆坛田野调查报告》
--
《四川省接龙端公戏之二——接龙庆坛》
--
《四川省接龙端公戏之三——接龙延生》
--
《中国戏曲志·四川卷》
--
《成都巫傩文化》
--
《中国面具史》
--
《四川省江北县舒家乡龙岗村刘宅的还阳戏》
--
《四川省重庆市巴县双河口乡钟维成家五天佛教请荐祭祀仪式》
--
《中国巫傩面具艺术》
--
《巴蜀傩戏》
--
《川剧简史》
--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
--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论文集》
--
《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研讨会论文集》
--
《太极坛神图调查》
--
《祭祀·傩俗与民间戏剧》
--
《泓济坛诀罡密谱汇编》
--
《四川省重庆市巴县接龙区诀罡密谱汇编》
--
《民间祭礼与仪式戏剧》
--
《古傩神韵》
--
《接龙丧戏——重庆市巴县接龙乡刘家山合作社杨贵馨五天佛教丧葬仪式之调查》
--
《古郡傩风》
轶闻传说
--
一、傩戏轶闻
----
“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
----
二郎降孽龙的传说
----
广阳坝的蓝蛇坛
----
王伯吉当道士
----
化主的由来
----
水淹许州
----
“石敢当”的由来
----
庆寿开坛人落气
----
刘珍得道成仙
----
刘端公路遇“显道神”
----
伏羲兄妹造人
----
张亚子封神
----
张道显使谷草变蓝蛇
----
陈掌教和他的“师傅”
----
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
岐山大王和罗和二王
----
姜庆楼成为芦山庆坛总坛的由来
----
敕法降妖
----
猴头神和羊皮鼓
----
鬼罐子的由来
----
“鬼”缠端公
----
释比的传说
----
躲鬼躲进城隍庙
----
端公的来历
----
端公收鬼遭鬼打
----
“觯神”还愿
--
二、戏神传说
----
三圣为戏神
----
三教坛的由来
----
马灵官
----
王灵官
----
太极坛《总真神图》
----
太极坛主神考述
----
青龙、白虎
----
关公为坛神的传说
----
伏魔大圣钟馗
----
观音大士
----
罗公元帅
----
赵侯圣主
----
道教祖师张天师
----
傩公傩婆
----
傩傩
附录
--
嘉绒藏戏于清乾隆年间在北京紫光阁演出记载三则
--
《蜀游日记》(摘录)
--
《酉阳直隶州总志》(摘录二则)
--
四川省嘉绒地区藏戏问题研讨会情况简报
--
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成立四川省傩文化研究会的批复
--
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同意四川省傩文化研究会的资格审查意见
--
四川省傩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纪要
--
四川省文化厅关于同意编撰《四川傩戏志》的批复
--
关于编撰《四川傩戏志》的请示报告
索引
--
条目汉字笔画索引
--
条目汉语拼音索引
--
主要参考书目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