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一中史志
格式:PDF
暂停接单,等处理完堆积订单后再开放。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史志系记述莱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的资料性著述。旨在通过客观真实地记录学校的百年曲折历程,再现其历史和现实面貌,展示其优秀的精神、传统和丰硕的办学成果,以使代代承传弘扬,发展光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内容时限:
1905-2005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目录
封面
莱州一中史志
《莱州一中史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
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题辞
--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辞
--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题辞
--
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振题辞
--
原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陆懋曾题辞
--
原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韩喜凯题辞
--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题辞
--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题辞
--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军区政委李春廷题辞
--
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连礼题辞
--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题辞
--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题辞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题辞
--
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题辞
--
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桂芳题辞
--
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长才题辞
--
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王裕晏题辞
--
原国家副总督学、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题辞
--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王风胜题辞
--
原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字培杲题辞
--
香港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会长范婴子登题辞
--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莱州一中新校总设计师奠天伟教授题辞
图片
--
学校钤印
--
(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画家、书法篆刻家孙其峰书)
--
山东省人大代表、校长王倩君
--
学校领导干部
--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左一)来我校视察
--
原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左二)来我校视察
--
1985年,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左)来我校视察
--
原中央财政部领导来校视察
--
1992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在我校召开全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交流现场会,省委副书记高昌礼(前排右二)、陈建国(前排右四)莅临指导
--
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前左三)来我校视察
--
2002年11月,我校为山东省高中建设与发展经验交流会提供现场。山东省副省长邵桂芳(左二)莅临指导
--
2003年11月,山东省社会综合治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省地市领导莅临指导
--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赵春兰(中)来我校视察
--
山东省2004年“学校杯”中学生运动会在我校召开,山东省人民政府王军民副省长(左二)到会视察
--
2005年5月,中央外宣办蔡名照(右)主任来校视察
--
原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恩大(左二)来我校视察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季平(右)来我校视察
--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中)来我校视察
--
香港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会长范婴子登先生来校参观并挥毫题辞
--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右三)视察一中新校建设工地
--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风梧(左二)来我校视察
--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风胜来我校视察并挥毫题辞
--
中共莱州市委书记刘延林(左一)视察一中新校建设工地
--
莱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建宁(中)视察我校
--
莱州市教体局局长于元涛(左三)在新校建设工地
--
2005年3月王倩君校长一行赴韩国湖源大学考察;图为王校长与湖源大学校长(右)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
2005年7月,韩国21世纪文化财团董事长李施英、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校长徐义泽、韩国三益株式会社代表朴锺一行来我校考察
--
2005年5月,王倩君校长参加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大会,研讨交流学校管理体制与经验
--
以色列教育考察团来我校访问
--
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校访问
--
王倩君校长赴欧洲进行教育考察
--
莱州一中赴韩国湘原大学留学培训开班仪式
--
莱州一中校史办全体人员
--
1983年3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教育工会委员会授予“五讲四美”先进集体
--
1993年3月,学校进入全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行列
--
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之一
--
学校被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室授予首批“烟台市明星学校”之一
--
学校高中是山东省首家通过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中
--
莱州一中新校全景
--
莱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示意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凡例
目录
上编 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一部分 晚清莱州府官立中学堂
----
概述
----
第一章 莱州府官立中学堂的创建
----
第二章 莱州府官立中学堂概况
------
第一节 校址、校舍资产及经费
------
第二节 体制及规模
------
第三节 办学宗旨、组织机构与管理
------
第四节 学制、课程设置与教学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
--------
三、教学概况
--------
四、考试
------
第五节 师生活动
--------
一、主任国文教习赵金漳领导的同盟会与莱州辛亥革命
--------
二、学生刘文歧毕业后的活动
------
附录
--
第二部分中华民国时期的省立九中、西海中学和掖平中学
----
概述
----
第一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抗日战争前
--------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 办学宗旨和特点
--------
一、办学宗旨
--------
二、战时学校的主要特点
------
第三节 行政原则
--------
一、要有全盘计划
--------
二、要有始有终
--------
三、实行专责
--------
四、身先履行
--------
五、精神贯注
--------
六、注意效用
--------
七、随时改革
--------
八、平均发展
--------
九、结论
------
第四节 校训校风校歌
--------
一、校训
--------
二、校风
--------
三、校歌
------
第五节 工作计划
--------
一、学期工作计划(民国二十三年度第二学期)
--------
二、周工作预计(民国二十一年度第二学期)
--------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工作制度及临时打算
------
第六节 管理制度
--------
一、请假规定
--------
二、个人服装规定
--------
三、个人饮食规定
--------
四、个人起居规定
--------
五、个人习惯规定
--------
六、团体纪律规定
--------
七、学生卫生规定
--------
八、操行考查
--------
九、惩奖办法
--------
十、教务处章则条目选录
--------
十一、训育处章则条目选录
--------
十二、事务处章则条目选录
------
第七节 管理概况
--------
一、教务处管理
--------
二、训育处管理
--------
三、事务处管理
----
第二章 德育工作
------
第一节 训育制度
--------
一、训育实施之目的
--------
二、训育实施之标准
------
第二节 训育工作的途径
--------
一、全校范围的
--------
二、个别进行的
------
第三节 重大教育活动
--------
一、冯玉祥将军的抗日演讲
--------
二、高象九校长谈苏区
--------
三、非常时期的救亡教育
--------
四、张加洛宣讲“西安事变”
------
第四节 战争实践锻炼
--------
一、抗日战争时期
--------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
----
第三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招生情况
--------
一、抗日战争前的招生情况
--------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招生情况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课程设置
--------
一、抗日战争前的课程情况
--------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课程设置
------
第四节 教师与教学
--------
一、抗日战争前的教学
--------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教学
----
第四章 学生运动
------
第一节 “五·四”运动时期
--------
一、声援活动
--------
二、成立校友会
--------
三、创办省立九中校友会《杂志》
--------
四、省立九中校友会《杂志》第一期目录及部分文章选载
------
第二节 “五卅”运动时期
------
第三节 省立九中中共党员的发展和支部的建立
------
第四节 “九·一八”事变时期
--------
一、“九·一八”之后的九中学生运动
--------
二、“一二·九”时期的掖中学生运动
--------
三、“七·七”事变后,师生的救亡活动
------
第五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一、党组织
--------
二、学生组织章程
--------
三、出席第一届“胶东学联”代表大会
--------
四、参加胶东学生干部会议
----
第五章 规划、建设及办学经费
------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学校建设
--------
一、九中一度迁平度
--------
二、爆炸事件前后的学校建设
------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的经费收支情况
--------
一、经常费
--------
二、临时费
--------
三、学生缴费
------
第三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师生待遇
--------
一、抗日战争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下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概述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一、中国共产党莱州一中领导机构
------
二、行政领导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一、行政办公室
------
二、教务处
------
三、政教处
------
四、总务处
------
五、人力资源处
------
六、勤工俭学办公室
----
第三节 科研机构
----
第四节 服务机构
------
一、后勤服务中心和后勤服务集团
------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第五节 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
------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责和组织形式
------
二、教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三、历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基本情况
--
第二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任用和构成
------
一、任用
------
二、构成
----
第二节 地位和待遇
------
一、地位
------
二、待遇
----
第三节 职称评定和业务培训
------
一、职称评定
------
二、业务培训
----
第四节 考核和奖惩
------
一、考核
------
二、奖惩
----
第五节 教职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章 学生
----
第一节 学生来源
------
一、招生的时间及地域
------
二、学生入学资格
----
第二节 学生管理
------
一、班级建设
------
二、常规管理
------
三、组织领导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教育工会
------
一、组织概况
------
二、工作职责和主要活动
----
第二节 共青团
------
一、组织概况
------
二、主要职责和活动
------
三、莱州一中历任团委书记、干事名录
----
第三节 学生会(学生自治自理委员会)、少先队
------
一、学生会
------
二、少先队
--
第五章 德育
----
第一节 目标和内容
----
第二节 途径与管理
------
一、领导管理机构
------
二、途径、方式和措施
--
第六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和学籍
------
一、学制
------
二、学籍
----
第二节 课程设置和教材
------
一、课程设置
------
二、教材
------
三、课程表
----
第三节 作息时间
----
第四节 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
------
一、课堂教学
------
二、课外教育
----
第五节 考试制度
----
第六节 教学质量管理
------
一、“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期间
------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20世纪末
------
三、进入21世纪后
----
第七节 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
------
一、教学研究
------
二、教育科学研究
----
第八节 教学设备
------
一、图书报刊资料
------
二、实验仪器设备
------
三、电化教学设施
------
四、体育、音乐、美术设施
--
第七章 体育、美育和卫生
----
第一节 体育
------
一、体育课
------
二、课外群体活动
------
三、运动队管理和训练
------
四、军事教育和训练
----
第二节 文娱
------
一、音乐课
------
二、课外文娱活动
------
三、音乐专业班
----
第三节 美术
----
第四节 卫生
------
一、组织机构
------
二、卫生室
------
三、清洁卫生活动
------
四、预防与治疗
----
第八章 总务
------
第一节 办学经费
--------
一、经费收支
--------
二、经费管理
------
第二节 校舍建设和维修
--------
一、规划和建设
--------
二、管理和维护
------
第三节 内部设施及管理
--------
一、内部设施建设与配置
--------
二、内部设施管理与维护
------
第四节 师生生活和管理
--------
一、饮食和管理
--------
二、住宿和管理
----
第九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勤工俭学活动
--------
一、校内生产建设劳动
--------
二、校外劳动
--------
三、自我服务性劳动
--------
四、小副业和手工业
------
第二节 校办农场
--------
一、校内农场
--------
二、潘家屋子农场
--------
三、“蛤蟆湾”农场
------
第三节 校办工厂
------
第四节 其他企业
----
人物
------
历任校长
--------
秦□
--------
刘启昌
--------
刘章楹
--------
李浩光
--------
孙遵善
--------
朱文会
--------
彭汝霖
--------
高象九
--------
常溪萍
--------
王熙斋
--------
许剑波
--------
吴幸之
--------
王鸣雷
--------
邓缄三
--------
刘仁
--------
马晓初
--------
郝韶光
--------
许萍
--------
傅雨事
--------
孙希华
--------
张发德
--------
王倩君
------
教师
--------
赵金漳
--------
田仲济
--------
李潘林
--------
李建刚
------
校友
--------
宋海艇
--------
马侠村
--------
郑耀南
--------
王鼎臣
--------
李佐长
--------
王式廓
--------
袁振
--------
兰干亭
--------
马少波
--------
梁辑卿
--------
宫维桢
--------
王磊
--------
张烈
--------
张加洛
--------
刘岐云
--------
张少华
--------
王成斌
--------
徐效武
--------
王高义
--------
赵法箴
--------
王泰铭
--------
崔光祖
--------
王景茂
--------
施安廷
--------
綦连安
--------
张毓清
--------
赵淑敏
--------
邵桂芳
--------
王文成
--------
杨群力
--------
刘广浩
--------
朱瑞云
莱州一中大事记
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章程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