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8月

目录

封面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编纂职名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峰
---- 第三节 河流
------ 一 南定河水系
------ 二 南碧河水系
---- 第四节 平坝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气候
------ 一 气温
------ 二 水分
------ 三 日照
---- 第二节 水
------ 一 降水
------ 二 地表径流
------ 三 蒸发
------ 四 水源总量
---- 第三节 土壤
------ 一 土地利用现状
------ 二 土地层次分布
------ 三 土壤形成演变
---- 第四节 生物
------ 一 植物
------ 二 动物
---- 第五节 矿藏
------ 一 沿革
------ 二 1958年大闹钢铁铜矿厂
------ 三 矿藏勘测
-- 第三章 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旱涝
------ 一 干旱
------ 二 洪涝
----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
------ 一 病害
------ 二 虫害
------ 三 天敌
------ 四 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草害
------ 五 新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 一 大风
------ 二 冰雹
------ 三 低温
------ 四 火灾
-- 第四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土司
------ 一 孟定土司
------ 二 耿马土司
------ 三 勐撤土巡检
---- 第三节 区划
---- 第四节 乡镇村寨
------ 一 耿宣镇
------ 二 勐永镇
------ 三 大兴乡
------ 四 勐撒镇
------ 五 勐简乡
------ 六 河外乡
------ 七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
------ 八 福荣拉祜族傈僳族乡
------ 九 孟定镇
------ 十 四排山乡
------ 十一 贺派乡
---- 第五节 地名
------ 一 县、乡(镇)地名
------ 二 地名普查
------ 三 地名管理
-- 第五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一 1954~1958年人口调查统计
------ 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
------ 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
------ 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一 组织机构
------ 二 宣传教育
------ 三 技术队伍
------ 四 政策措施
第二篇 农业
-- 第一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稻谷
------ 一 水稻
------ 二 陆稻
---- 第二节 其他
------ 一 玉米
------ 二 冬大豆
---- 第三节 农业服务机构
------ 一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所
------ 二 种子公司
------ 三 良种繁殖场
------ 四 孟定原种场
------ 五 孟定气象站
------ 六 耿马气候站
------ 七 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
-- 第二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甘蔗
---- 第三节 其他经济作物
------ 一 棉花
------ 二 草烟
---- 第四节 热带作物
------ 一 橡胶
------ 二 胡椒
------ 三 咖啡
------ 四 紫胶
------ 五 砂仁
------ 六 草果
-- 第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一 地方言禽良种
------ 二 引进良种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一 畜禽疫病
------ 二 畜牧兽医机构
-- 第四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管理
------ 一 沿革
------ 二 农业机械服务管理机构
------ 三 大中型机械装备
---- 第二节 农机耕作
------ 一 农机作业
------ 二 经营形式
第三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
------ 一 森林面积
------ 二 林木蓄积量
---- 第二节 资源分布
------ 一 分布
------ 二 优良树种
-- 第二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林果基地
------ 一 林业基地
------ 二 水果基地
-- 第三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林业“三定”
------ 一 领导机构
------ 二 工作步骤
------ 三 工作实绩
---- 第二节 “两山一地”到户
------ 一 组织领导
------ 二 工作过程
------ 三 工作实绩
第四篇 水利
-- 第一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
------ 一 河流
------ 二 河流泥沙流失量
---- 第二节 地下水
------ 一 四方井温泉
------ 二 勐简热水塘
------ 三 耿宣南翁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一 天然蓄水面
------ 二 人工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灌治河工程
------ 一 提灌工程
------ 二 治河工程
----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工程管理
第五篇 农垦
-- 第一章 农场
---- 第一节 孟定农场
------ 一 沿革
------ 二 机构
------ 三 区划
------ 四 人口
---- 第二节 勐撒农场
------ 一 沿革
------ 二 区划
------ 三 人口
---- 第三节 耿马华侨农场
------ 一 沿革
------ 二 机构
------ 三 人口
---- 第四节 场群关系
------ 一 群众工作
------ 二 支援地方发展经济文化
-- 第二章 经营
---- 第一节 橡胶
------ 一 栽培
------ 二 割胶
------ 三 制胶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蔗糖
---- 第四节 粮食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手工业
---- 第一节 行业
------ 一 缝纫
------ 二 木器家具
------ 三 五金修理
------ 四 制鞋
------ 五 陶器生产
------ 六 铁制农具
------ 七 建材
------ 八 印刷
------ 九 竹藤棕草编织
---- 第二节 名特产品
------ 一 允相锯齿镰刀
------ 二 莫牙蒲葵扇
------ 三 翁达藤篾圆凳
------ 四 福荣挑箩
------ 五 芒团白绵纸
------ 六 勐永土锅
------ 七 铁皮水桶
-- 第二章 地方工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行业
------ 一 煤炭
------ 二 电力
------ 三 制糖
------ 四 制茶
------ 五 橡胶加工
------ 六 农机修造
------ 七 乡镇工业
------ 八 其他工业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铁路和机场
------ 一 滇缅铁路
------ 二 滇缅铁路附属公路
------ 三 勐撒机场
---- 第三节 公路
------ 一 线路
------ 二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一 人力运输
------ 二 畜力运输
------ 三 机械动力运输
------ 四 汽车运输公司
------ 五 汽车客运站
---- 第五节 管理
------ 一 公路养护
------ 二 道路交通运政
------ 三 交通监理
------ 四 交通稽查
------ 五 民航导航站
------ 六 交通行政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一 邮路
------ 二 邮政业务
------ 三 集邮
------ 四 邮政储蓄
---- 第二节 电信
------ 一 电报
------ 二 长途电话
------ 三 市内电话
------ 四 农村电话
---- 第三节 机构
------ 一 县邮电局
------ 二 邮电支局
------ 三 邮电(政)所
第八篇 商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一 国营机构
------ 二 集体机构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一 沿革
------ 二 现状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一 合作商业
------ 二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一 农副产品采购
------ 二 商品销售
------ 三 物资经营管理
------ 四 其他经营业务
-- 第二章 集市与边境贸易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一 集市
------ 二 街期
------ 三 上市商品
---- 第二节 边境贸易
------ 一 沿革
------ 二 边民互市
第九篇 粮油
-- 第一章 购销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 粮食局
------ 二 基层所(店)
---- 第二节 征购
------ 一 田赋积谷
------ 二 公粮征收
------ 三 余粮收购
---- 第三节 销售
------ 一 城镇定量供应
------ 二 农村供应
-- 第二章 储运与价格管理
---- 第一节 储运
------ 一 仓储
------ 二 调运
---- 第二节 粮油价格
------ 一 价格种类
------ 二 粮食价格
------ 三 油料(脂)价格
第十篇 财税(含海关)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组织
------ 一 机构
------ 二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收支
------ 一 财政收入
------ 二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管理
------ 一 税务机构
------ 二 税政管理
---- 第二节 税制
------ 一 清代课赋
------ 二 民国期间课赋
------ 三 1950年后的税制
---- 第三节 收人
-- 第三章 海关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沿革
------ 二 体制
------ 三 人员
---- 第二节 监管
---- 第三节 征税
---- 第四节 查私
第十一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银行
------ 一 人民银行
------ 二 专业银行
---- 第二节 其他金融机构
------ 一 保险公司
------ 二 信用社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
------ 一 1950年前的货币
------ 二 人民币
------ 三 流通量持有量
---- 第二节 管理
------ 一 发行库
------ 二 现金
------ 三 工资基金
------ 四 反假
------ 五 金银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贷款
------ 一 农业信贷
------ 二 工商信贷
------ 三 贷款种类
---- 第二节 存款
------ 一 单位存款
------ 二 城乡储蓄
------ 三 实物存款
---- 第三节 利率
-- 第四章 其他金融业务
---- 第一节 保险
------ 一 险种
------ 二 理赔
------ 三 防灾
---- 第二节 债券
------ 一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二 国库券
------ 三 重点建设债券
------ 四 财政债券
---- 第三节 信用社
------ 一 资金业务
------ 二 管理
------ 三 行社关系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建筑
---- 第一节 城镇
------ 一 耿马城
------ 二 孟定镇
------ 三 重要集镇
---- 第二节 乡村民宅
------ 一 干栏式楼房
------ 二 坐地平房
---- 第三节 古建筑
------ 一 佛塔
------ 二 佛寺
------ 三 耿马土城
------ 四 耿马宣抚司衙门
-- 第二章 规划
---- 第一节 耿马县城
------ 一 规划范围与年限
------ 二 规划指导思想
------ 三 县城规模
------ 四 总体布局
------ 五 近期建设与重建家园
---- 第二节 重灾乡镇
------ 一 孟定镇
------ 二 四排山乡
------ 三 贺派乡
------ 四 勐撒镇
---- 第三节 震后县城规划批复
------ 一 省政府批复
------ 二 地区转省政府批复
------ 三 行署、省建委对县城1.3平方公里新区详规的批复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居住条件管理
------ 一 环境管理
------ 二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一 基建队伍
------ 二 管理机构
第十三篇 经济综合
-- 第一章 经济体制
---- 第一节 经济结构
------ 一 农业
------ 二 工业
---- 第二节 经济成分
------ 一 工业
------ 二 商业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一 农业
------ 二 工商企业
---- 第四节 经济技术协作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协作项目
-- 第二章 经济监督
---- 第一节 审计
------ 一 机构
------ 二 审计工作
---- 第二节 技术监督
------ 一 机构
------ 二 标准
------ 三 计量
------ 四 质量
---- 第三节 物价
------ 一 机构
------ 二 沿革
------ 三 物价检查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一 计划机构
------ 二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统计
------ 一 统计机构
------ 二 统计业务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个体工商户管理
------ 三 工商企业登记
------ 四 城乡集市管理
------ 五 合同仲裁
------ 六 案件查处
第十四篇 党群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耿马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县委机构
------ 一 县委
------ 二 县委会机构
---- 第二节 县党代会
---- 第三节 党组
------ 一 人委(政府)党组
------ 二 人大常委会党组
------ 三 政协党组
------ 四 其他党组
---- 第四节 县属党委(总支)
------ 一 区(公社)、乡(镇)党委
------ 二 机关、部门党委(总支)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一 党校
------ 二 党员和在职干部教育
------ 三 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七节 专项工作
------ 一 信访
------ 二 落实政策
------ 三 老干部工作
------ 四 党史资料征集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一 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 二 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三 爱国统一战线
---- 第九节 纪律检查
------ 一 机构沿革
------ 二 旧案复查
------ 三 整党整风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一 县总工会
------ 二 基层工会
------ 三 会员代表大会
------ 四 职工代表会
------ 五 经费
------ 六 职工教育
------ 七 职工福利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一 机构沿革
------ 二 历届团代会
------ 三 组织建设
------ 四 思想建设
------ 五 少先队工作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一 组织机构
------ 二 历届妇代会
------ 三 妇女工作
---- 第四节 农会
第十五篇 政务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土司政权
------ 一 孟定土司
------ 二 耿马土司
---- 第二节 设治局
------ 一 建置
------ 二 内部机构
------ 三 乡镇保甲制度
---- 第三节 参议会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人代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常委会工作
------ 一 制订地方法规
------ 二 定期召开例会
------ 三 人事任免
------ 四 开展视(考)察活动
------ 五 处理代表提(议)案
------ 六 联系人民代表
------ 七 常委会自身建设
---- 第四节 基层选举
------ 一 1980年县级直接选举
------ 二 1984年县乡直接选举
------ 三 1987年县级换届选举
------ 四 1988年乡(镇)直接选举
------ 五 1990年县乡换届选举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一 机构沿革
------ 二 部门设置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廉政建设
------ 一 机构
------ 二 清理整顿
------ 三 查处违纪案件
------ 四 群众举报和人民来信来访
------ 五 宣传贯彻两个通告
------ 六 廉政制度建设
--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 一 组织委员学习
------ 二 参政议政
------ 三 广交朋友
------ 四 办理提案工作
------ 五 文史资料征集
第十六篇 政法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土司司法
------ 一 法制
------ 二 监狱
------ 三 刑罚刑具
---- 第二节 民国司法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一 公安局
------ 二 派出所
------ 三 治保会
---- 第二节 惩治犯罪
------ 一 清匪
------ 二 镇反平叛
------ 三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一 监督改造
------ 二 禁烟缉毒
------ 三 查禁赌博
------ 四 特种行业管理
---- 第四节 户籍
------ 一 户口管理
------ 二 人口统计
------ 三 颁发居民身份证
---- 第五节 其他管理
------ 一 消防管理
------ 二 交通管理
------ 三 监所管理
------ 四 边防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检察院
------ 二 检察委员会
------ 三 科室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督检察
------ 一 法纪检察
------ 二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一 人民法院
------ 二 人民法庭
------ 三 人员编制
------ 四 调解组织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其他审判
------ 一 经济审判
------ 二 行政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普法教育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 第六节 乡(镇)法律工作
---- 第七节 队伍建设
第十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一 土司武装
------ 二 耿沧抗日支队
------ 三 设治局常备队
------ 四 人民武装部
------ 五 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一 清末至民国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一 1949年前
------ 二 1950年后
---- 第二节 驻军
------ 一 民国时期驻军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 战事
---- 第一节 明清战事
------ 一 邓子龙破三尖山
------ 二 西袜里战缅兵
---- 第二节 民国战
------ 一 抗击日军
------ 二 迤南人民自卫军一支队进军耿马
------ 三 朱家璧过耿马
---- 第三节 1950年后的战事
------ 一 解放耿马城
------ 二 安民村阻击战
------ 三 平息芒洪暴乱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政治组织工作
------ 一 组织建设
------ 二 政治工作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干部(含装备)
------ 一 专职武装干部
------ 二 武器装备
---- 第四节 民兵战绩
------ 一 剿匪作战
------ 二 抢险救灾
第十八篇 外事
-- 第一章 划界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界线
------ 一 界桩
------ 二 界路
------ 三 方位物
---- 第三节 边界联检
---- 第四节 遗留问题处理
------ 一 过境耕地
------ 二 过境竹蓬
------ 三 过境居住
------ 四 过境砍伐及其他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含边境建设)
------ 一 边界管理
------ 二 边境建设
---- 第二节 友好往来
------ 一 边民外出回归
------ 二 友好交往
------ 三 互访纪实
第十九篇 人事
-- 第一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机构组织
------ 一 机构
------ 二 编制
---- 第二节 干部来源
------ 一 招工招干
------ 二 毕业生分配
------ 三 军转干安置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一 任免调配
------ 二 学习培训
------ 三 人事档案
---- 第四节 其他工作
------ 一 职称改革
------ 二 老龄工作
-- 第二章 劳动事务
---- 第一节 劳动工资
------ 一 工资制度改革
------ 二 工资调整
------ 三 企业工资改革
------ 四 计件(计时)工资
------ 五 公安干警工资
------ 六 海关人员工资
------ 七 保留工资
------ 八 附加工资
------ 九 浮动工资
------ 十 津贴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一 安全监察
------ 二 安全技术培训
------ 三 工伤事故
------ 四 保健(食品)费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一 公费医疗
------ 二 社会劳动保险
------ 三 离休、退休(退职)
------ 四 节假日
------ 五 劳保用品
---- 第四节 职工福利-
------ 一 1960年前的福利待遇
------ 二 1960年后的职工福利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三工改革
------ 三 劳动制度改革
------ 四 以工代干、转干
------ 五 劳动仲裁和鉴证
------ 六 劳动服务公司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一 褒扬抚恤
------ 二 伤残抚恤
------ 三 群众优待
------ 四 国家补助
------ 五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安置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政权建设
第二十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一 教育局
------ 二 乡镇教育组
------ 三 厂矿企业教育机构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一 沿革
------ 二 福利待遇
------ 三 培训进修
-- 第二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教育
------ 一 私垫
------ 二 边地小学
------ 三 省立耿马小学
------ 四 保国民学校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
------ 一 学前教育
------ 二 小学
-- 第三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一 沿革
------ 二 教学
------ 三 招生
------ 四 管理
---- 第二节 职业学校
------ 一 农业中学
------ 二 师范班
------ 三 教师进修学校
------ 四 职业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村业余扫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一 职工文化技术补课
------ 二 职工业余高等教育
-- 第五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经堂教育
------ 一 佛寺
------ 二 教堂
------ 三 清真寺
---- 第二节 民族小学
------ 一 双语教学
------ 二 特殊措施
-- 第六章 学校建设
---- 第一节 经费
------ 一 国家拨款
------ 二 社会捐资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一 沿革
------ 二 劳动建校舍
------ 三 课余劳动
------ 四 勘工俭学典型学校
---- 第三节 设备
------ 一 教学设备
------ 二 校舍
------ 三 震后恢复重建
第二十一篇 文化
-- 第一章 少数民族文化
---- 第一节 歌谣故事
------ 一 傣族民歌
------ 二 佤族民歌
------ 三 景颇族民歌
------ 四 故事
---- 第二节 舞蹈(含乐器)
------ 一 舞蹈
------ 二 器乐
---- 第三节 其他
------ 一 泥塑
------ 二 剪纸
------ 三 绘画
------ 四 扎纸
------ 五 雕刻
-- 第二章 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文化馆
------ 一 机构
------ 二 民间文娱活动
------ 三 业余文艺演出
---- 第二节 文工队
-- 第三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普查
------ 一 普查
------ 二 新石器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迹
------ 一 耿马大白塔
------ 二 三尖山古战场
------ 三 洞景佛寺
------ 四 耿马总佛寺
------ 五 佤族城遗址
------ 六 景信古城址
------ 七 古墓群
------ 八 耿马土城及衙门
---- 第三节 金石碑刻
------ 一 罕华基墓志
------ 二 尖山摩崖石刻
------ 三 其他金石
------ 四 诗画
------ 五 胜览
---- 第四节 文物(附传统工艺)
------ 一 印章
------ 二 古铜钟
------ 三 古铜硭
------ 四 传统工艺
-- 第四章 图书影视
---- 第一节 图书
------ 一 图书馆
------ 二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电影
------ 一 沿革
------ 二 发行放映
------ 三 民族语片译制
---- 第三节 广播电视
------ 一 机构沿革
------ 二 业务工作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一 机关档案室
------ 二 档案科(馆)
------ 三 档案局
------ 四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管理
------ 一 设施
------ 二 馆藏
------ 三 业务
---- 第三节 利用
------ 一 借阅
------ 二 编译
第二十二篇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一 医疗机构
------ 二 防疫保健机构
---- 第二节 人员
------ 一 中西医
------ 二 乡村医疗保健人员
------ 三 业务培训
-- 第二章 防病
---- 第一节 疫病(上)
------ 一 烈性传染病
------ 二 常见传染病
---- 第二节 疫病(下)
------ 一 慢性传染病
------ 二 寄生虫病
------ 三 其他疾病
---- 第三节 免疫
------ 一 预防接种
------ 二 建卡建证
------ 三 冷键设备
------ 四 免疫意外事故
---- 第四节 除害灭病
------ 一 灭蚊
------ 二 灭鼠、灭蚤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传统医疗
------ 一 中草医
------ 二 傣医
---- 第二节 西医
------ 一 沿革
------ 二 医疗技术
------ 三 设施
------ 四 技术协作
------ 五 涉外医疗
------ 六 护理
---- 第三节 其他
------ 一 乡村医疗
------ 二 巡回医疗
------ 三 医疗事故
-- 第四章 药物
---- 第一节 药政
------ 一 剧毒麻醉药品管理
------ 二 质量监督
------ 三 医药市场管理
------ 四 药检机构
---- 第二节 经营
------ 一 外来药物
------ 二 地产药材
------ 三 引进种植
------ 四 中草药材加工
-- 第五章 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卫生宣传
------ 一 沿革
------ 二 贯彻法令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一 沿革
------ 二 管理
---- 第三节 饮水食品卫生
------ 一 饮水卫生
------ 二 食品卫生
-- 第六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一 普及妇女卫生常识
------ 二 新法接生
------ 三 妇女病查治
------ 四 节育技术指导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一 托幼机构
------ 二 健康体检
------ 三 疾病调查
第二十三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一 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 科学技术协会
------ 三 科技推广站(所)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一 职称评定
------ 二 落实政策
------ 三 获奖科技人员
---- 第三节 体制
------ 一 科技管理
------ 二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科普
---- 第一节 科普活动
------ 一 宣传培训
------ 二 引进推广
------ 三 科技扶贫
---- 第二节 咨询服务
-- 第三章 成果
---- 第一节 农作物改良
------ 一 土壤普查
------ 二 杂交制种
------ 三 杂交稻丰产栽培
------ 四 水稻病虫防治
------ 五 “两化”上山
------ 六 甘蔗丰产
------ 七 引种胡椒
---- 第二节 畜牧兽医
------ 一 猪贝巴西虫调查
------ 二 牛双芽焦虫病防治
------ 三 牛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 四 牛口蹄疫气雾免疫
------ 五 良种鸡推广
------ 六 畜牧业区划
------ 七 畜禽疫病普查应用
---- 第三节 医药卫生
------ 一 左小腿下1/3不全离断再植
------ 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
------ 三 子宫腔内电灼阻管节 育
------ 四 副霍乱病治疗
------ 五 灭害厕所
---- 第四节 其他
------ 一 沼气推广
------ 二 池塘养鱼
------ 三 防虫磷应用
------ 四 霜冻甘蔗磷酸亚硫酸制糖
------ 五 酒精连续发酵
------ 六 微机煮糖
第二十四篇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组织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一 行政机构
------ 二 体育协会
------ 三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体育队伍
------ 一 等级裁判员
------ 二 等级运动员
------ 三 优秀运动员
-- 第二章 体育类别
----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
------ 一 体育项目
------ 二 体育运动会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 学校体育工作
------ 二 体育锻炼标准
------ 三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 四 学校历年输送的体育人才
---- 第三节 业余体育
------ 一 职工体育
------ 二 农村体育
------ 三 老年体育
------ 四 残疾人体育
---- 第四节 体育赛事
第二十五篇 民族
-- 第一章 傣族
---- 第一节 源流
------ 一 族称
------ 二 分布
---- 第二节 经济
------ 一 农业生产
------ 二 畜牧业
------ 三 手工业
------ 四 商品交换
---- 第三节 习俗
------ 一 住房
------ 二 服饰
------ 三 婚姻家庭
------ 四 丧葬
------ 五 饮食
------ 六 信仰
---- 第四节 文化
------ 一 文字
------ 二 历法
------ 三 节日
------ 四 方言
------ 五 娱乐
------ 六 其他
-- 第二章 佤族
---- 第一节 源流
------ 一 族称
------ 二 分布
---- 第二节 经济
------ 一 农业生产
------ 二 生产工具
------ 三 畜牧业
------ 四 副业
------ 五 商业
---- 第三节 习俗
------ 一 居住
------ 二 服饰
------ 三 饮食和生活用具
------ 四 信仰
------ 五 禁忌
------ 六 家庭
------ 七 婚姻
------ 八 丧葬
------ 九 财产继承
---- 第四节 文化
------ 一 记数
------ 二 干支纪年纪日
------ 三 方位
------ 四 娱乐
------ 五 村规习惯
---- 第五节 村寨关系
------ 一 村寨
------ 二 头人
------ 三 土地
-- 第三章 拉祜族
---- 第一节 源流
------ 一 族称
------ 二 分布
---- 第二节 经济
------ 一 土地
------ 二 农业
------ 三 辅助性生产活动
------ 四 互助和分配
---- 第三节 习俗
------ 一 居住
------ 二 服饰
------ 三 婚娶
------ 四 丧葬
------ 五 信仰
------ 六 饮食爱好
------ 七 禁忌
------ 八 村寨与家庭组织
---- 第四节 文化
------ 一 语言文字
------ 二 响篾和芦笙
------ 三 打歌
------ 四 唱调
------ 五 讲故事
------ 六 节 日
-- 第四章 其他民族
---- 第一节 布朗族
------ 一 源流
------ 二 分布
------ 三 生产生活
------ 四 文化
------ 五 习俗
---- 第二节 德昂族
------ 一 源流
------ 二 习俗
------ 三 禁忌
---- 第三节 景颇族
------ 一 源流
------ 二 习俗
------ 三 文化
---- 第四节 傈僳族
------ 一 源流
------ 二 习俗
------ 三 文化
---- 第五节 彝族和回族
------ 一 彝族
------ 二 回族
---- 第六节 汉族
-- 第五章 民族事务
---- 第一节 民委机构
---- 第二节 工作专述
------ 一 民族事务工作
------ 二 技术培训
------ 三 经费管理使用
第二十六篇 宗教
-- 第一章 南传佛教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派别
------ 一 摆润
------ 二 多列
------ 三 摆顺
------ 四 左抵
---- 第三节 逸闻轶事
------ 一 遗骨莫佛基
------ 二 “田吃人”
------ 三 佛像出汗
------ 四 割乳赕佛
------ 五 独居素僧尼
------ 六 胜地
-- 第二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教派沿革
------ 一 内地会
------ 二 浸信会
------ 三 神召会
---- 第二节 教义教规
------ 一 经典
------ 二 诫条
------ 三 神职
------ 四 信徒
------ 五 节 日
-- 第三章 其他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原始宗教
------ 一 神
------ 二 鬼
------ 三 魂
------ 四 巫术
第二十七篇 历法
-- 第一章 傣历
---- 第一节 纪年
------ 一 阴阳合历
------ 二 闰月
------ 三 8月满月
------ 四 泼水节
------ 五 年历表
------ 六 干支
------ 七 纪元年号
------ 八 傣历周日
------ 九 傣历纪时
---- 第二节 历算
------ 一 大众年历
------ 二 计算年历
---- 第三节 其他
------ 一 月亮
------ 二 当月日序
------ 三 星宿日
------ 四 出生年月
------ 五 三晦三望的孟定坝
------ 六 日蚀月蚀
------ 七 天文图
------ 八 傣历文献
-- 第二章 佤历
---- 第一节 纪年
------ 一 佤历纪时
------ 二 佤历闰月
---- 第二节 历算
------ 一 老寨佤历
------ 二 弄巴佤历
------ 三 芒俄佤历
人 物
-- 一 人物传
---- 罕虔
---- 西袜里
---- 播边亚
---- 罕华基
---- 丁 二
---- 罕定国
---- 罕富廷
---- 罕华文
---- 罕富强
---- 宋国梁
---- 宋文兴
---- 南文敏
---- 罕富勇
---- 南玉新
---- 杨选芝
---- 俸秀斋
---- 田湘
---- 金光明
---- 沈小清
---- 刀自明
---- 娜线翁
---- 李正才
---- 杨明强
---- 朗德哥
---- 英达片
---- 曹应龙
---- 赵福华
---- 李正清
---- 马绍武
---- 韩富国
---- 罕忠元
---- 布来俄
---- 田老二
---- 金国柱
---- 宋思荣
---- 刀开应
附录
-- 一 条例、决定
---- (一)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二)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森林保护和管理条例
---- (三)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禁止追“屁拍”(鬼)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决定
-- 二 碑刻艺文
---- (一)恤忠祠记
---- (二)再捣耿马老巢三尖山班师
---- (三)安插耿马纪略诗碑并序
---- (四)耿马一瞥
---- (五)勐撒岩诗
---- (六)悉宜厂记
---- (七)走进封建古国
---- (八)耿马省小鸟瞰
---- (九)在退居太后别墅中
---- (十)孟定概况
---- (十一)金鸡厂
---- (十二)允楞佛寺重建碑记
-- 三 文献目录
---- (一)傣文
---- (二)汉文
-- 四 杂录
---- (一)新老地名录
---- (二)土司府官阶称谓备考表
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审查验收的意见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出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的决定
修志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