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志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真实地反映浮梁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二、本志为续志,上限为1994年,与前志(1999年版《浮梁县志》)下限相衔接,下限为2005年。为让读者对浮梁县自然、历史有相对完整认识,本志对前志建置、自然部类中的部分内容予以修改、节录、重载。为保持某些事物的完整性,部分事物时限适当上溯或下延。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目录
封面
浮梁县志
浮梁县政区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浮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
<浮梁县志(1994~2005)>编纂人员
<浮梁县志(1994~2005)>资料员
审稿单位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 人口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质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土壤 植被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划调整
--
第三章 乡镇 古村
----
第一节 乡镇
----
第二节 文化古村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姓氏
第二篇 政党 群团
--
第一章 中共浮梁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县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委常委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
----
第四节 重大决策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农村工作
----
第八节 统战工作
----
第九节 政法工作
----
第十节 日常党务
----
第十一节 党校教育
----
第十二节 新闻报道
----
第十三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中共浮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四节 行政监察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
第一节 民主党派
----
第二节 工商联
--
第四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浮梁县委员会
----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县社会科学联合会
----
第六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节 县残疾人联合会
第三篇 人大 政协
--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县人大主要工作
----
第五节 乡镇人大
--
第二章 政协浮梁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政协委员
----
第三节 政协会议
----
第四节 政协工作
第四篇 政府 人民武装
--
第一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第二节 会议制度
----
第三节 综合政务
--
第二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武装组织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拥政爱民
----
第五节 预备役部队
----
第六节 武装警察
第五篇 公安 法治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严打”斗争
----
第三节 刑事侦察
----
第四节 经济犯罪侦察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户政管理
----
第七节 安全保卫
----
第八节 执法审核
----
第九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十节 纪检 督查
----
第十一节 森林公安
----
第十二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其他检察工作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立案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执行工作
----
第八节 审判辅助工作
----
第九节 案例选录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基层工作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
第六节 安置帮教工作
----
第七节 法律援助工作
第六篇 人事 民政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机构编制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
第六节 劳动就业
----
第七节 社会保障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六节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移民安置与扶持
----
第九节 社团工作
----
第十节 区划 地名 勘界
----
第十一节 殡葬管理
第七篇 城建 房产 环保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总体规划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市容管理
--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房地产交易管理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节 滨江小区安居工程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保机构
----
第二节 环境状况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公路建设
----
第一节 高等级公路
----
第二节 国道
----
第三节 省道
----
第四节 县乡公路
--
第二章 公路养护与运输
----
第一节 公路养护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交通规费稽征
--
第三章 铁路 航空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航空
--
第四章 桥梁 津渡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津渡
--
第五章 邮政 电讯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通信
----
第四节 互联网
第九篇 土地 矿产
--
第一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土地执法监察
--
第二章 地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地质矿产勘察
----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四节 地质灾害预防
第十篇 农业 林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村经济
----
第四节 种植业
----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六节 种子管理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机械及技术推广
----
第九节 沼气利用
----
第十节 畜牧水产业
----
第十一节 实施阳光工程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蓄积
----
第二节 森林培育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林政管理
----
第五节 林业产业
----
第六节 银钨林场
第十一篇 茶业
--
第一章 茶业生产
----
第一节 茶叶 产量
----
第二节 茶树品种
----
第三节 生产技术
--
第二章 茶叶经营
----
第一节 浮梁茶品牌
----
第二节 主要茶叶企业
--
第三章 基地建设
----
第一节 经济扶持
----
第二节 吉湖工程
----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
第十二篇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
第三节 防汛抗旱
----
第四节 水利科技应用
----
第五节 水利执法
----
第六节 农村饮水工程
----
第七节 水电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农村电网
----
第三节 电力经营管理
第十三篇 工业 招商引资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工业生产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工业园区
----
第六节 工业企业
--
第二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招商举措
第十四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三节 石油供应
--
第二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外贸出口
--
第三章 供销合作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企业改制
----
第三节 贸易公司
--
第四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粮油收购
----
第四节 粮油销售
----
第五节 粮油调运
----
第六节 粮油仓储
----
第七节 粮油加工
第十五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宏观经济
----
第一节 国民经济运行
----
第二节 经济结构调整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水平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计划实施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监督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注册登记
----
第四节 商标、广告与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个体与私营企业管理
----
第六节 维护消费者权益
----
第七节 经济执法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监督与鉴证
----
第四节 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征收
--
第六章 审计事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国家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内部审计
--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监督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设备管理
--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生产事故
----
第三节 安全隐患整治
--
第九章 烟草专卖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烟草专卖
----
第三节 烟草执法
第十六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外资贷款
----
第六节 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八节 会计事务管理
----
第九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农业四税
----
第二节 国家税收
----
第三节 地方税收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融管理
----
第四节 信贷业务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
第三节 太平洋保险
第十七篇 教育 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综合管理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义务教育
----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考试与招生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九节 教育科研
----
第十节 教育经费
----
第十一节 教育设施
----
第十二节 社会办学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竞赛活动
----
第五节 场地建设
第十八篇 科技 文化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及推广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机构与经费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文化市场
----
第四节 文物事业
--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四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创作队伍
----
第二节 创作活动
--
第五章 史志档案
----
第一节 党史编研
----
第二节 方志编纂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六章 新华书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业务
第十九篇 旅游
--
第一章 管理开发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开发机构
----
第三节 旅游规划
--
第二章 旅游景区
----
第一节 古县衙旅游区
----
第二节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
第三节 金竹山寨风景名胜区
----
第四节 玉田湖风景名胜区
----
第五节 前程风景名胜区
----
第六节 诸仙洞风景名胜区
----
第七节 程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第八节 首批乡村五秀游
----
第九节 森林 古迹旅游
--
第三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酒店 特产
----
第二节 小吃 菜肴
第二十篇 卫生 计划生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
----
第三节 疾病预防与控制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六节 药品经营管理
----
第七节 农村卫生
----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九节 红十字会工作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生管理
----
第二节 计生服务
第二十一篇 方言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方言状况
----
第二节 内部异同
----
第三节 归属
--
第二章 语音系统
----
第一节 旧城声韵调
----
第二节 勒功声韵调
----
第三节 鹅湖声韵调
--
第三章 同音字汇
--
第四章 词汇举例
--
第五章 词汇现象
----
第一节 亲属称谓词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形容词与代词
----
第三节 方位词
--
第六章 语法现象
----
第一节 “搭”字句
----
第二节 “很”字句及其相关句式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赵慨
----
陶玉
----
霍仲初
----
薛仲佐
----
金君卿
----
王仲舒
----
彭汝砺
----
何召一
----
蒋祈
----
臧廷凤
----
昊十九
----
童宾
----
唐英
----
陈安
----
程步蟾
----
马步英
----
方云峰
----
林景梧
----
陈齐达
--
第二章 人物表
第二十三篇 文录
--
一、诗文
----
(一)诗词赋
----
(二)散文
--
二、文献
--
三、前志补正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