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得利农场志(1984-2005)
格式:PDF
费用:3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方志理论为操作规程,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以期发挥志书的“资治、存史、教化”作用。二、本书为《勤得利农场志》(1957-1983)续编本,上限自1984年初始,下限止于2005年末,纵横22年的史实。个别章节上限有突破,内容有交叉。三、本书以事分类,按类分编,横排门类,纵写史实。除概述、大事记和附录外,正文共设自然地理建置、体制改革开放开发、经济、经营管理、政治、科教文卫、社会、人物8编57章286节。
内容时限:
1984-2005
目录
封面
勤得利农场志
《勤得利农场志》(1984—2005)编纂委员会
农场史志办公室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
农垦建三江分局史志办公室
图片
--
农场地理位置图
--
农场场域区划图
--
农场场徽。(摄于2005年)
--
2005年动工兴建的农场机关办公楼。
--
农场场部鸟瞰。(摄于2007年)
--
1996年6月3日,李鹏总理视察建三江管局时,在二道河农场接见农场场长刘志林(左三)及现任农场党委书记杨久志(左一)等领导。
--
1985年7月24日,农垦部原副部长、东北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林池(左前),携夫人陈淑玉(后左二),在农场原场长丁元善(后左一)、副场长杨瑞明(后右一)陪同下,到二十八队奶牛点视察。
--
1990年7月28日,省军区副司令员、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师长王少伯(前排左一),率领原六师老领导回访团来场,受到群众夹道欢迎。(前排右一为农场工会主席高炳银)。
--
1990年7月29日,原六师老领导回访团王少伯(前排左一)、师政委贾吉祥(前排右一),与农场原党委书记孙汝勤(前排右二)、原场长丁元善(后排左二)、原副场长赵君荣(后排左一)在黑龙江上合影。
--
1990年9月9日,农业部副部长陈耀邦(左二)来场视察,与场长陈凤臻(左一)、副场长李佐同(右一)在船上合影。
--
1987年3月6日,副省长王连铮(中)来农场视察,听取场长陈凤臻(右一)汇报工作。
--
1990年7月19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王光照(左五)在原总局领导冯天益(左四)、总局土地管理处处长王飞(左二)陪同下来场视察时与农场场长陈凤臻(右三)等领导合影留念。
--
1985年6月3日,总局党委书记赵清景(左二)来农场检查工作时在老干部活动室,听取农场党委书记彭承璞汇报农场工作。
--
1992年8月6日,总局党委书记王锡禄(右二)在管局局长孟吉昌(右一)陪同下,到农场水产公司考察时与水产公司经理赵明华(左二)等人合影。
--
1991年,总局局长刘文攀(左二)、管局局长刘廷佐(后排右一)陪同财政部工作人员(左一)来农场检查工作,场长刘志林(左三)在现场汇报工作。
--
1997年10月,总局党委书记中立国(左)来农场考察时与场长刘志林(右)在中俄界碑合影留念。
--
1999年6月,总局局长王玉林(中),在分局党委副书记王道明(左一)陪同下视察农场时,农场党委书记刘相增(右一)在田间向局长汇报农业生产情况。
--
1990年8月1 2日,总局副局长刘文举(右三)、管局局长刘廷佐(右二)、农场党委书记王文信(右一)、场长陈凤臻(左二)陪同“垦区商品粮基地项目考察团”人员,考察七队大豆生长情况。
--
2005年7月,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韩乃寅(中)来场视察时与勤得利农业分公司总经理袁庆亮(左)、农场党委书记、场长杨久志(右)在勤得利湾养鱼基地合影留念。
--
1989年8月,农场场长陈凤臻(右一)陪同管局党委书记王振捷(左二)、原红兴隆管局党委书记赵峰(左一)等人视察水产公司鱼籽加工厂。
--
2000年7月12日,美国专家汤姆(左),代表亚洲发展银行到农场考察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情况,在勤得利湾养鱼基地考察时与农场党委书记杨久志(右)合影留念。
--
2001年3月13日,美国马丁先生(前排右三)来农场中学义务讲学时与校领导成员合影留念。
--
1992年1月1 6日,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著名电影剪辑师傅正义教授(右三),在管局人武部政委甘孝先(右二)、管局电视广播局局长杨璐(左二)陪同下来场访问时,与农场党委副书记侯吉亭(左三)等人在农场电视转播台合影。
--
1997年10月19日,解放军某邵模范团长、中共十五大代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李国安(右二),应场长刘志林(右一)邀请,来农场传达十五大会议精神后,在分局纪委书记刘胜利(左二)陪同下,访问水产公司时与经理赵明华(左一)亲切交谈。
--
1996年5月25日,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作家王忠瑜(左三)来农场采访,与农场场长刘志林(左四)等人在水产公司合影留念。
--
1999年8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左二)率全国政协代表团来农场视察,在总局副局长成卫东(中)、分局党委书记董世明(右二)、农场党委书记刘相增(右一)、场长陈开勇(左一)陪同下,视察史氏鲟鱼孵化厂。
--
1999年8月18日,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来场视察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十大影视名星”,一级演员李羚(左一),在黑龙江边与张思卿(中)合影留念。
--
1999年8月19日,随全国政协视察团来场视察的省文化厅厅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鸿图(左),与农场场史主编曲洪智(右)合影留念。
--
1999年8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左),视察农场小学时为小学校校歌谱曲并与校歌词作者、校长刘桂云(右)合影留念。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作曲家王世光,在农场宾馆举办的联欢会上演唱。(摄于1999年8月)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特型演员王铁成,在农场宾馆为农场题字(左一为农场党委书记刘相增)。(摄于1999年8月)
--
1984年农场领导班子合影。
--
1988年4月20日,党委书记谷凤林调离时农场领导班子合影留念。
--
1998年7月,场长刘志林调离时农场领导班子合影留念。
--
2002年4月,栾发武、金庆凯离任时,农场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
--
1988午6月20日,衣场建场30岗年庆祝大会主席台人员。
--
1988年6月20日,农场庆祝建场30周年时,农场领导班子与来农场参加庆祝活动的历届场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
--
1988年6月20日,农场庆祝建场30周年时,农场领导班子与来农场参加庆祝活动的1副处级以上干部合影(前排左三为同江市委书记刘俊波)。
--
1998年9月10日,农场40周年场庆时,原农场老领导回场参加庆祝活动时合影留念。
--
1998年9月10日,农场庆祝建场40周年时,部分回场城市知青合影留念。
--
2004年8月1 5日,上海返城知青23人来农场回访,农场在宾馆召开的欢迎会会场。
--
1986年,农场出口蕨菜、薇菜13.83吨。图为农场党委书记彭承璞(左)、副场长杨瑞明(右)到现场检查山野菜加工情况。
--
1992年7月20日,农场领导为小学楼奠基。
--
农场残疾人闫树宝在省 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F46男子100米金牌。(摄于2002年8月)
--
获全国模范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农场职工康金环(左)和她收养的精神病知青李永奎合影。(摄于2005年)
--
2001年8月19日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张炯,在农场宾馆会议室举行的中国作协采风团成员与农场江柳文学社社员座谈会上发言。
--
2001年8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率中国作家采风团来场时与农场江柳文学社社员在宾馆会议室座谈(左侧为江柳文学社社员,右侧为采风团成员)。
--
2000年6月11日,农场党委书记杨久志(左三)等人与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建福(左四)率领的省作家协会采风团在农场培训中心门前合影留念(左五为北大荒文联主席王广贺)。
--
1990年9月21日,《北大荒文学》、《岁月》杂志社,联合在农场水产公司举办垦区散文、诗歌笔会,垦区骨干作者8名、农场作者10名参加笔会。《北大荒文学》主编平青(中排左四)、《岁月》主编阚峰(后排左六)等人与学员合影留念。
--
2002年8日3日,分局宣传部在农场古城山庄举办的“三江文友联谊会”。
--
1998~2000年,农场文学爱好者曲洪智、李吉忠出版的文学作品集。
--
2005年,农场摄影家张化林出版的摄影作品集。
--
农用飞机喷肥田间作业。(摄于2005年)
--
现代化收获机正在收割水稻。(摄于2005年)
--
水田泡田整地。(摄于2002年)
--
丰收的粮食堆成山。(摄于2003年)
--
农场额图林业站职工曹华种植的木耳段。(摄于1998年6月)
--
农场职工林下养蜂基地。(摄于2005年7月)
--
1987年5月10日,因同江街津口山林失火,引起农场额图山发生森林火灾,农场山林过火面积5万余亩,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图为火灾现场。
--
1990年,农场二十六队职工刘志良地膜覆盖种植的玉米,创亩产800千克全场最高产量。图为丰收的玉米(摄于1990年11月)
--
2004年农场新购进的大马力胶轮拖拉机。
--
大马力拖拉机正在进行秋整地作业。(摄于2005年)
--
2005年农场新购进的大马力康拜因。
--
水稻机械停放库。(摄于2005年12月)
--
科技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测土试验。(摄于2004年)
--
农场职工正在进行种子加工。(摄于2005年)
--
野外放牧的奶牛。(摄于1994年6月)
--
农场职工正在放牧绒山羊。(摄于2005年)
--
1989年7月20日,农场鲟鳇鱼孵化站首次将5万尾人工孵化的鲟鳇鱼苗放流黑龙江,在全国首开先河。图为放流仪式现场。
--
农场鱼子加工厂的工作人员正在收获鳇鱼子(摄于1990年5月)。
--
农场鱼子加工厂的工作人员正在加工鳇鱼子(摄于1990年5月)。
--
农场生产的鲟鳇鱼子,先后出口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图为加工好的鲟鳇鱼子已装盒存入冰柜,等待出口日本(1990年5月)。
--
大江初开。(摄于1999年)
--
渔民们捕到一条鲟鱼。(摄于2001年5月)
--
捕鱼归来。(摄于2004年)
--
黑龙江冰雪即将开化时节 ,渔工们正在等待下江捕鱼(摄于1995年4月)。
--
农场医护人员正在为病人进行手术。(摄于2005年)
--
农场电视转播台工作人员正在录制农场新闻。(摄于2004年4月)
--
农场民兵打靶训练。(摄于2005年8月)
--
农场民警司法人员正在为学生上遵章 守纪教育课。(摄于2005年)
--
1997年6月29日,农场在中学操场举办的“庆‘七一’歌咏比赛”评委席。
--
1990年8月28日,农场举行 第十一届亚运火炬传递仪式。图为仪式现场。
--
1997年6月30日,农场中小学师生2000余人,在场部举行“庆‘七一’迎‘回归’(香港)”游行活动。
--
农场广场文艺演出现场。(摄于2008年)
--
2004年,农场举行“庆祝教师节 师生联欢表彰大会”,图为师生们正在表演大合唱。
--
农场中学的学生们正在上物理试验课(摄于2002年)。
--
2002年6月1日,农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入场式。
--
2003年6月1日,农场 第一小学劳技课包饺子比赛现场。
--
1998年9月10日,在庆祝农场建场40周年联欢会上,教师演出队正在演出.
--
2000年”六一”儿重节 时,小学乐队正在演奏。
--
2000年“六一”儿童节 时,小学生们正在演唱。
--
2005年老年节 时,农场老年乐队在联欢会上演奏。
--
农场场部楼群一瞥。(摄于2008年)
--
农场场部一角。(摄于2007年)
--
农场场部中央大街。(摄于2008年)
--
1992年7月动工兴建的农场小学教学楼(2003年接到五层)。
--
1996年动工兴建的农场培训中心(宾馆)侧景。(摄于2005年)
--
2001年动工兴建的“古城山庄旅游区”。(摄于2005年)
--
农场职工顾建国投资兴建的6215平方米的中央商城(摄于2003年5月)。
--
农场场部元宵夜。(摄于2008年)
--
界江风光。(摄于2007年7月)
--
额图月亮湾。(摄于2008年8月)
--
秋到五星山。(摄于2007年9月)
--
勤得利山北鸟瞰图。(2005年9月)
--
芦花。(摄于2006年8月)
--
晚钓。(摄于2007年5月)
--
农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百鸟来临。(摄于2004年4月)
--
兀惹城骆驼石。(摄于2006年)
--
石林中的鳄鱼石。(摄于2008年)
--
石林中的佛祖石。(摄于2006年)
--
额图祈望石。(摄于2006年)
--
石林中的吼天石。(摄于2008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地理建置
--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三节 地形地貌
----
第四节 地质土壤
----
第五节 山脉水系
----
第六节 岛屿水文
----
第七节 气候物产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基层单位
--
第三章 名优特产旅游风光
----
第一节 名优特产
----
第二节 家乡名菜
----
第三节 旅游风光
第二编 体制改革开放开发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财务包干与基本工资加奖励
----
第二节 浮动工资与承包经济责任制
----
第三节 家庭农场
--
第二章 林牧渔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渔业
--
第三章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教育改革
----
第二节 卫生改革
--
第四章 开放开发
----
第一节 开发性家庭农场
----
第二节 内引外联
第三编 经济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三节 作物
----
笫四节 耕作
----
第五节 施肥
----
第六节 种子
----
第七节 航化
----
第八节 植保
----
第九节 应用推广新技术
--
第二章 水稻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种子
----
第四节 育 秧
----
第五节 栽培
----
第六节 施肥与植保
----
第七节 收获
--
第三章 农机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机发展更新
----
第三节 农机转让与转卖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五节 田间作业
----
第六节 农机维修
----
第七节 机务队伍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森林分布
----
第三节 森林资源
----
第四节 造林绿化
----
第五节 退耕还林工程
----
第六节 苗圃建设
----
第七节 多种经营
----
第八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第九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十节 林政管理
----
第十一节 森林防火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节 繁育改良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畜牧技术人员培训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概况
----
第三节 水产资源
----
第四节 捕捞生产
----
第五节 安全生产与重大事故
----
第六节 渔工培训
----
第七节 人工养鱼
----
第八节 鲟鱼繁育与饲养
----
第九节 渔政管理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发展概况
----
第四节 电力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水利队伍与水利机械
----
第四节 治涝工程
----
第五节 旱改水工程
----
第六节 水库建设
----
第七节 防洪与防汛
----
第八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
----
第九节 水利管理
----
第十节 水利工程建设在抗灾增产中的作用
--
第九章 建筑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建筑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安装业概况
----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及管理
----
第五节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
第十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三节 公路建设与养护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安全
--
第十一章 物资商业
----
第一节 物资
----
第二节 商业
--
第十二章 粮贸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粮食管理
----
第三节 粮管设施
----
第四节 粮食销售
----
第四节 外贸
--
第十三章 非国有经济与服务业
----
第一节 非国有经济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四编 经营管理
--
第一章 经营方略
----
第一节 管理机制
----
第二节 指导思想
----
第三节 经营方针
----
第四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三章 财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
----
第三节 资产管理
----
笫四节 流动资金管理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六节 成本和费用管理
--
第四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统计管理
----
第四节 车编控购与政府采购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审计情况
--
第六章 工商物价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协会与消费者协会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第七章 土地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规划
----
第四节 土地划界
----
第五节 土地纠纷
----
第六节 土地监察
--
第八章 通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概况
----
第三节 通信线路
----
第四节 电话
----
第五节 传真
----
第六节 传呼机手机
----
第七节 其他
第五编 政治
--
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干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机构改革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三章 宣传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理论学习
----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
第五节 新闻报道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党纪教育
----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四节 案件查处
----
第五节 行政监督
--
第五章 行政
----
第一节 农场行政领导
----
第二节 行政工作机构及科级干部
--
第六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国保边防
----
第四节 社会治安
----
第五节 刑侦
----
第六节 户政管理
----
第七节 交警
----
第八节 消防
--
第七章 法庭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础建设
----
第三节 审判工作
--
第八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普法宣传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五节 刑释解教安置帮教
----
第六节 公证代理
--
第九章 武装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战备执勤与抢险救灾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五节 民兵组织
----
第六节 双拥工作
----
第七节 参建工作
----
第八节 国防教育
--
第十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工会活动
----
第四节 民主管理
----
第五节 劳动竞赛
----
第六节 扶贫帮困
----
第七节 会员代表大会
--
第十一章 妇女工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女工工作
----
第四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十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团的活动
----
第四节 少先队组织
----
第五节 团员代表大会
第六编 科教文卫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四节 科研项目
----
第五节 获奖科技成果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学设施建设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医疗
----
第四节 卫生队伍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音乐曲艺创作
----
第四节 美术创作
----
第五节 摄影创作
----
第六节 广播电视
----
第七节 电影
----
第八节 档案
----
第九节 图书
----
第十节 史志
----
第十一节 体育
第七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素质
----
第四节 人口分布
----
第五节 人口变动
----
第六节 姓名
----
第七节 民族
--
第二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语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陋习
----
第四节 风尚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机构
----
第二节 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四节 工伤保险
----
第五节 生育保险
----
第六节 失业保险
----
第七节 风险互助
--
第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来信来访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殡葬
----
第六节 残联工作
----
第七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八节 赈灾捐助
----
第九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八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独生子女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落实政策
----
第五节 强化管理
----
第六节 技术服务
--
第九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工作进程
--
第十章 驻场单位
----
第一节 税务
----
第二节 邮电
----
第三节 金融
第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农场主要领导
------
孙光俭
------
孙汝勤
------
李万宝
------
陈凤臻
------
周培然
------
路连山
----
第二节 其他人物
------
马友民
------
曹实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农场主要领导
------
丁元善
------
于鸿麟
------
王文信
------
刘志林
------
刘相增
------
陈开勇
------
杨久志
------
李佐同
------
张殿甲
------
侯吉亭
------
姜增伟
------
郭开政
------
郭茂连
------
郭长军
------
费国良
------
袁庆亮
------
彭承璞
------
焦国瑛
----
第二节 知名人物
------
马云才
------
王立恩
------
叶永祥
------
关建光
------
李明光
------
宋先华
------
陈克祥
------
陈庭华
------
李国富
------
张秀卿
------
郭文光
------
阎才
------
康金环
------
唐海尧
------
高绪波
------
奚日辉
------
翟永生
------
颜喜成
----
第三节 获硕士以上学位者
------
一、博士后 博士
--------
叶伟
--------
邵浩
--------
马春燕
--------
曲海源
--------
孙喜全
--------
初宁宁
--------
徐田来
--------
颜培刚
------
二、硕士
--------
孙丹
--------
刘宇
--------
刘华
--------
刘洋
--------
刘金华
--------
杨帆
--------
初文江
--------
陆书文
--------
陆宇晗
--------
陈俊松
--------
林长吉
--------
徐彦
--------
郭勇
--------
戚增坤
--------
戚增媚
--------
薄风华
----
第四节 先模人物
------
一、省级劳动模范及先进
--------
陈庭华
--------
谢忠宽
--------
黄德和
--------
肖洪武
------
二、总局劳动模范
--------
李成臻
--------
程学义
--------
李本亭
--------
张志远
--------
高德堤
--------
王培娟
--------
贺可福
--------
赵明华
--------
李宜信
--------
康金环
--------
刘汝华
--------
李承明
--------
赵久臣
--------
王培民
--------
杨喜会
--------
贺兆来
--------
田继民
--------
董建国
--------
李勇
--------
孙长龙
--------
史松义
--------
梁洪军
--------
焦华
--------
陈德江
--------
栾发武
--------
于杰
--------
刘启义
--------
陈雪松
--------
刘晓清
--------
覃丹君
--------
陈江利
--------
吕勤
--------
张美英
--------
刘洋
--------
邢立国
--
第三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人大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先进个人与先进单位
----
第三节 在职副高职称人员.
附录
--
一、文献
----
建三江农管局勤得利农场联合调查组对勤得利农场负担过重情况的调查报告
----
建三江管局勤得利农场联合调查组对勤得利农场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
--
二、领导讲话
----
解放思想理清思路 加快发展提前两年奔小康 农场场长刘志林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 录)
--
三、回忆录
----
难忘的一九五八年
----
难忘走过的岁月
----
开会路上
----
怀念两位老场长
----
北大荒的广播电视情结
----
惊心动魄的大火
----
想起那年修水利
----
难忘的一场电影
--
四、新闻作品选录
----
深化改革增活力科学种田多打粮勤得利今年获大利
----
刘成果副部长对本报两篇文章 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垦区在耕作上多做文章 ,同时加大治涝力度
----
北大荒精神在特区闪光
----
二十六载姐弟情一声“大姐”泪涟涟康金环收养疯知青感人至深
----
廉成祥的帮扶情——记“北大荒百面旗”廉成祥
----
台湾嘉义市建起“阿里山勤得利鲟鱼养殖场”
--
五、文学作品选录
----
大潮托起的星辰(报告文学)——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改革纪实
----
矗立天地间(报告文学)
----
深情倾注勤得利——上海知青回访记
----
兀惹之战(散文)
--
六、杂录
----
关于史氏鲟的备忘录
----
用颗粒饲料饲养史氏鲟仔鱼和幼鱼的初步试验
--
七、考录
----
勤得利古代交通考
----
赫哲人集中营——三江地区三个部落的由来
--
八、地名考证
--
九、传说民间故事
----
“骆驼石”的传说
----
石林景区诸石的传说
----
“祈望石”的传说
----
“五星山”的传说
----
“鳖头砬子”的传说
----
“峰火台”的来历
----
鳇鱼得名的故事
--
十、补遗
《勤得利农场志》(1984—2005)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