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岭农场志(1958-2005)

红旗岭农场志(1958-2005)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现,实事求是地记述农场1958年至2005年自然和社会发展面貌,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二、本志上限起于1958年,下限断于2005年。为反映农场现状,个别章节和文前彩页部分照片突破下限。

内容时限: 1958-2005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目录

封面
红旗岭农场志
《红旗岭农场志(1958~2005)》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
红兴隆分局史志办公室
图片
-- 农场区域分布图
-- 农场场部鸟瞰。(摄于2007年)
-- 2001年7月,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左二)视察农场时,在大豆地与农场领导合影留念(右二为农场场长田雷、左一为党委书记赵秋柱、右一为副场长安柏悦)。
-- 2006年,总局党委书记吕维峰(左一)在农场党委书记张晶华(右一)的陪同下,到农场木材场检查工作。
-- 2006年7月,红兴隆分局党委书记王有国(右)在农场场长葛怀安(左)的陪同下到农场检查工作。
-- 红兴隆分局局长贺天元(中)在农场场长葛怀安(左一)等人陪同下参观农场小城镇建设。(摄于2007年)
-- 垦区著名水稻专家徐一戎(右二)来农场检查指导水稻生产情况。(摄于2006年)
-- 2008年7月,垦区著名版画家晁楣为《红旗岭农场志》题写书名。
-- 农场场长葛怀安(左一)、党委书记张晶华(右一)、副场长崔建华(左二)、安柏悦(右二)在基层单位召开现场会。(摄于2006年)
-- 1999年9月30日农场离退休领导回场庆祝建场30周年。
-- 2001年12月在农场俱乐部召开的中共红旗岭农场第七次代表大会。
-- 中共红旗岭农场第七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摄于2001年12月)
-- 农场政法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法律宣传及服务。(摄于2007年)
-- 农场举办的2002年科技之冬综合培训班。
-- 农场及五十八团原领导回农场参加场庆活动时合影留念。(摄于1999年)
-- 农场复转官兵屯垦戍边50年纪念合影。(摄于2006年)
-- 农场举行的“红旗岭之夏”大合唱演出现场。(摄于2003年7月)
-- 农场小学的学生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摄于2006年)
-- 农场举办的“老少同乐共建和谐”文艺活动演出现场。(摄于2008年)
-- 2000年7月,农场举行的“红旗岭之夏”秧歌比赛现场。
-- 农场职工为欢庆春节扭起了大秧歌。(摄于1999年1月)
-- 农场水稻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摄于2005年)
-- 农场丰收在望的水稻田。(摄于2004年)
-- 现代化大马力收获机正在收获水稻。(摄于2006年)
-- 农场长势喜人的大豆。(摄于2007年)
-- 农场场长葛怀安。(摄于2007年)
-- 农场党委书记张晶华。(摄于2008年)
-- 农场办公大楼落成典礼时机关于部合影留念。(摄于2006年10月)
-- 飞机航化作业。(摄于2005年)
-- 大豆摇铃收获忙。(摄于2006年)
-- 收获青贮饲料。(摄于2006年)
-- 水稻催芽,科学拌种。(摄于2008年)
-- 农场水稻育苗摆栽秧盘。(摄于2006年)
-- 农场水稻育秧大棚。(摄于2005年)
-- 1999年5月,驻珍宝岛某部官兵帮助农场农户插秧。
-- 农场作业站农具厂一角。(摄于2005年)
-- 农场新购进的插秧机。(摄于2006年)
-- 农场防雹民兵小分队正在实施人工降雨。(摄于2008年)
-- 农场气象站观测场。(摄于2006年)
-- 农场职工养殖的绒山羊。(摄于1998年)
-- 小区养牛。(摄于2006年)
-- 野外牧牛。(摄于2008年)
-- 圈养梅花鹿。(摄于2008年)
-- 养兔场。(摄于2007年)
-- 职工家庭养殖的狐、貉。(摄于2006年)
-- 农场东北黑蜂养殖场。(摄于2006年)
-- 农场向阳沟五味子种植基地。(摄于2008年)
-- 农场棚参栽培基地。(摄于2007年)
-- 农场栽培的人参。(摄于2006年)
-- 农场地栽木耳基地。(摄于2006年)
-- 南瓜花开十里香。(摄于2006年)
-- 闻名全国的农场五星湖大米。(摄于2008年)
-- 畅销垦区东部地区的农场“张记元宵”。(摄于2007年)
-- 农场民营筷子厂车间一角。(摄于2006年)
-- 2006年竣工的农场机关办公大楼。
-- 农场党委会议室。(摄于2006年)
-- 建于1976年的农场四合院办公室。
-- 农场丁字路口标志。(摄于2008年)
-- 农场场部越岭大街。(摄于2006年)
-- 农场别墅小区。(摄于2008年)
-- 农场管理区一角。(摄于2008年)
-- 1984年建成的农场俱乐部。
-- 2008年翻新后的农场俱乐部更名为文化中心。
-- 农场文化广场。(摄于2008年)
-- 农场宾馆。(摄于2006年)
-- 建于2005年的农场政法大楼。
-- 建于2004年的农场公安税务办公及住宅综合楼。
-- 建于2002年的农场土地局办公及商服住宅大楼。
-- 农场通信发射塔。(摄于2007年)
-- 农场客运站。(摄于2007年)
-- 农场加油站。(摄于2007年)
-- 农场五星湖米业。(摄于2007年)
-- 北大荒米业集团红旗岭制米厂。(摄于2007年)
-- 农场大坝北山过水桥。(摄于2006年)
-- 农场二号强排站。(摄于2005年)
-- 建于2001年的农场大河口排灌站。
-- 农场中学教学楼。(摄于2007年)
-- 建于1990年的农场小学教学楼。
-- 建于2005年的农场小学生公寓。
-- 建于1986年的农场医院。
-- 农场中心公园一角。(摄于2008年)
-- 农场北山红塔。(摄于2008年)
-- 2008年建成的农场北山公园爱心亭。
-- 农场北山新型小区。(摄于2008年)
-- 锦绣农场。(摄于2008年)
-- 河道弯弯。(摄于2007年)
-- 草丰水美的湿地。(摄于2008年)
-- 湿地塔头墩。(摄于2003年)
-- 农场湿地风光。(摄于2006年)
-- 湿地夕阳暮色。(摄于2008年)
-- 长渠引得清水来。(摄于2002年)
-- 鸥鹭翔集。(摄于2006年)
-- 希望的田野。(摄于2006年)
-- 松鼠。(摄于20世纪80年代)
-- 林中野猪。(摄于2008年5月)
-- 野鸭觅食。(摄于2008年)
-- 渔舟唱晚。(摄于2006年)
-- 水库一角。(摄于1998年)
-- 落日映照挠力河。(摄于2005年)
-- 北国荷花赛江南。(摄于2005年)
-- 多彩小路,农场北山公园。(摄于2008年)
-- 北山将军亭。(摄于2008年)
-- 绿草白桦。(摄于2004年)
-- 秋到塞北。(摄于2004年)
-- 紫气东来。(摄于2008年)
-- 北山公园石雕仙人洞。(摄于2008年)
-- 雪韵。(摄于2007年)
-- 银色红旗岭。(摄于2008年)
-- 1990年8月,时任总局局长刘成果为农场题词。
-- 1990年8月,原总局局长王强为农场题词。
-- 1990年8月,时任总局党委书记王锡禄为农场题词。
-- 1990年8月,时任总局副局长刘文举为农场题词。
-- 晁楣为农场志书题写的书名。
-- 晁楣版画《麦海翻金浪》。(创作于1958年)
-- 晁楣版画《建马架房》。(创作于1958年)
-- 晁楣版画《荒原春夜》。(创作于1958年)
-- 晁楣版画《漂流在七里沁河》。(创作于1958年)
-- 1984年,农业部副部长张林池(前右一)来农场检查工作。
-- 农场领导和基层干部一起查看苗情。(摄于1977年)
-- 农场基层党政领导在麦地合影留念。左起连长马宗金、政治指导员王文章、连长刘希年、政治指导员焦自善、连长李瑞隆、夏海龙、李吉武、周德川。(摄于1978年)
-- 五十八团十一连指导员何忠兴在水利会战中扛草皮。(摄于20世纪70年代)
-- 1974年春,五十八团团长郝忠彦(中)与副团长刘向东(右)副参谋长周宝林(左)正在野外勘查水利工地。
-- 五十八团党委常委会会场。(摄于20世纪70年代)
-- 五十八团团长郝忠彦(左三)组织基层干部开会,研讨团远景规划。(摄于20世纪70年代)
-- 1972年,在五十八团首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团长李希峰(右三)主持会议。
-- 农场场长雷会友(中)、党委书记胡怀亮(右)在第四届职代会主席台上。(摄于1990年)
-- 1989年春,农场场长李尚权(前左一)和机关干部义务植树。
-- 1989年,农场工会主席李志鸿(左一)和职工在七里沁河防洪堤抗洪。
-- 1990年,农场领导会见俄罗斯客商。
-- 1990年,农场党委副书记王宝泰(左)参加首届青年杯围棋赛比赛。
-- 农场农业学大寨会议代表合影留念。(摄于1975年)
-- 农场首届老干部会议全体代表合影留念。(摄于1984年9月)
-- 农场粮油厂面粉车间政治学习现场。(摄于1976年)
-- 农场播种比武大会现场。(摄于1988年)
-- 1958年,农场五分场勘测队队员合影留念(左三为晁楣)。
-- 1958年晁楣在五分场劳动时留影。
-- 农场电影放映员正在播放电影。(摄于20世纪70年代末)
-- 1958年,农场五分场勘测队队员勘测作业时的野外午餐。(后右一为晁楣)
-- 兵团五十八团的战士们正在擦拭枪械。(摄于1971年)
-- 农场职工进驻荒原建设新点。(摄于20世纪70)年代)
-- 1958年进军五分场时住的帐篷,现为农场第一作业站。
-- 农场晒场清选大豆场景。(摄于20世纪80年代末)
-- 农场丰收的粮食堆满晒场。(摄于20世纪80年代)
-- 农场职工水中捞麦,龙口夺粮。(摄于1972年)
-- 农场职工水中拉草皮筑堤。(摄于20世纪80年代)
-- 农场人工排水会战现场。(摄于1976年)
-- 农场水利会战现场,推土机正在筑坝。(摄于1976年)
-- 农场职工河中运送物资。(摄于20世纪70年代)
-- 农场罐头厂女工正在灌装罐头。(摄于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70年代农场职工准备过冬锯柴的场景。
-- 农场养蜂姑娘。(摄于1975年)
-- 1984年,农场引进种植黑加仑项目。图为农场职工正在采摘黑加仑果。
-- 曾经打入人民大会堂的农场产果酒“星星蜜”获得省级优胜奖奖杯。(摄于20世纪80年代)
-- 农场幼儿运动会。(摄于1980年)
-- 20世纪70年代刻苦学习的女职工。
-- 农场中学整洁的学生宿舍。(摄于2008年)
-- 农场中学图书室。(摄于2007年)
-- 农场庆祝“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现场。(摄于20世纪80年代)
-- 农场文艺演出队剧照。(摄于20世纪70年代)
-- 农场场部全景。(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场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场部驻地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霜期
---- 第五节 风
-- 第三章 水系山脉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水库
---- 第四节 沟渠
---- 第五节 山脉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涝灾
---- 第二节 风灾雹灾
---- 第三节 低温霜冻
---- 第四节 病害虫害
第二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创建五分场
---- 第二节 建立向阳团六师五十八团三师五十八团
---- 第三节 恢复农场
-- 第二章 农业单位
---- 第一节 管理区
---- 第二节 作业站
-- 第三章 工商运建服企事业单位
---- 第一节 企业单位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编 改革
-- 第一章 农业改革
---- 第一节 建立家庭农场
---- 第二节 确立双层经营体制
---- 第三节 “两自理”“四到户”
---- 第四节 开发土地资源
---- 第五节 建立农业服务体系
---- 第六节 农机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
---- 第一节 工业改革
---- 第二节 商业改革
---- 第三节 运输业改革
---- 第四节 建筑业改革
---- 第五节 物资供应改革
--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医疗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农场管理机构改革
---- 第四节 基层管理机构改革
第四编 经济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耕地面积
---- 第三节 粮豆作物产量
---- 第四节 作物种类及栽培
---- 第五节 种子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八节 农业气象
---- 第九节 农业开发
---- 第十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十一节 水稻种植
---- 第十二节 土壤改良
---- 第十三节 耕作体制
---- 第十四节 农业风险互助
---- 第十五节 农时活动
--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机械管理
----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
---- 第五节 农机革新与维修制造
---- 第六节 农机更新
---- 第七节 农机监理
---- 第八节 晒场机械化
---- 第九节 机务人员培训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洪工程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排水工程
---- 第五节 引水工程
---- 第六节 开发水田水利工程
---- 第七节 水土保持
---- 第八节 防汛抗旱
---- 第九节 水利投入
---- 第十节 专业技术队伍
---- 第十一节 治水成果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界划分
---- 第三节 林业资源
---- 第四节 林业生产
---- 第五节 造林与绿化
---- 第六节 护林防火
---- 第七节 林政管理
---- 第八节 多种经营
---- 第九节 森林病虫害检疫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家禽家畜生产
---- 第三节 野生动物养殖
---- 第四节 饲料饲草
---- 第五节 绒山羊养殖
---- 第六节 畜牧科技
---- 第七节 防疫
---- 第八节 畜禽产品
---- 第九节 经营形式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自然捕捞与养殖
---- 第三节 渔政管理
-- 第七章 工副业生产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副业生产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生产经营
---- 第四节 修理制造
---- 第五节 其他副业
-- 第八章 交通通信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通信
-- 第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四节 饮食服务集市贸易
-- 第十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单位建设
---- 第三节 主要工程建设
---- 第四节 房产建筑管理
-- 第十一章 物资电力
---- 第一节 物资
---- 第二节 电力
-- 第十二章 粮食外贸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外贸
-- 第十三章 环境建设与保护
---- 第一节 污染防治
---- 第二节 生态保护区建设
---- 第三节 环境教育工作
第五编 经营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二章 财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会队伍
---- 第三节 核算体制
---- 第四节 资金管理
---- 第五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六节 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七节 经济状况
-- 第三章 审计稽查清欠基建审核
---- 第一节 审计
---- 第二节 财务稽查
---- 第三节 清欠
---- 第四节 基建审核
-- 第四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工资
---- 第三节 劳动定额
---- 第四节 劳动保险
---- 第五节 劳资档案
---- 第六节 安全生产
-- 第五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第三节 土地管理利用
-- 第六章 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工商物价
----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
第六编 政治
-- 第一章 党的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员队伍
---- 第四节 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 第五节 宣传工作
---- 第六节 干部工作
---- 第七节 纪检监察工作
----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九节 统战工作
-- 第二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
---- 第三节 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 第四节 劳动竞赛“十好”竞赛
---- 第五节 安全监督与维权
---- 第六节 扶贫帮困
---- 第七节 新技术推广
---- 第八节 自营经济
---- 第九节 宣传工作
---- 第十节 妇女工作
-- 第三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共青团活动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庭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五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民兵教育和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执勤
---- 第四节 兵役工作
---- 第五节 武器管理
---- 第六节 军事会操
---- 第七节 全民国防教育
-- 第六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办理
第七编 科教文卫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体制
---- 第二节 科技攻关
---- 第三节 科技投入
---- 第四节 科技论文
---- 第五节 科技队伍管理与培训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初中教育
---- 第五节 高中教育
---- 第六节 职业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教师队伍
---- 第九节 教学研究
---- 第十节 教育改革
---- 第十一节 设施建设
-- 第三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史志工作
---- 第五节 档案工作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医疗器械
---- 第三节 医德医风
---- 第四节 医药
---- 第五节 预防防疫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五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建设
---- 第三节 人才培训
---- 第四节 大事脉络
第八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单位建设
---- 第二节 文明户创建
---- 第三节 小康队建设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工作
---- 第三节 荣复转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 移民安置
---- 第五节 救济工作
---- 第六节 婚姻管理
-- 第四章 街道办事处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工作任务
-- 第五章 邮电保险税务
---- 第一节 邮电
---- 第二节 保险
---- 第三节 税务
-- 第六章 社会风俗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设定的纪念节日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第三节 喜庆习俗
---- 第四节 哀丧之礼
第九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史怀贵
---- 第二节 英名传略
------ 曲予鲁
------ 王富文
------ 郭贵山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农场领导
------ 张玉卿
------ 王金镒
------ 白彦胜
------ 赵继亭
------ 李希峰
------ 王真
------ 孙洪武
------ 方弼奎
------ 李润
------ 潭治安
------ 杨珍
------ 吴树绵
------ 郝忠彦
------ 刘向东
------ 隋凤舞
------ 周宝林
------ 宋广民
------ 高士令
------ 李青
------ 刘书信
------ 孙秀荣
------ 刘兴
------ 胡怀亮
------ 彭厚生
------ 李尚权
------ 雷会友
------ 李玉清
------ 刘振声
------ 王学章
------ 雒长富
------ 黄光友
------ 刘占印
------ 李志鸿
------ 韩维钦
------ 万学臣
------ 王祥
------ 王宝泰
------ 姜春义
------ 纪景春
------ 苏宝祥
------ 李明山
------ 苑晓平
------ 要武
------ 安柏悦
------ 崔建华
------ 赵秋柱
------ 董佰军
------ 田雷
------ 葛怀安
------ 张晶华
---- 第二节 劳动模范
------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 孙如贵
-------- 姜春义
------ 总局劳动模范
-------- 马明智
-------- 刘广才
-------- 廖先成
-------- 蔡春芝
-------- 黄向阳
-------- 谭洪任
-------- 易书仪
-------- 黄新贤
-------- 王翠玲
-------- 王文武
-------- 吴兰浩
-------- 刘向东
-------- 苑海平
-------- 马书汉
-------- 杨海
-------- 田雷
-------- 张振龙
-------- 邹淑杰
-------- 张志平
-------- 葛怀安
---- 第三节 立功人员
------ 王元礼
------ 李凤岐
------ 吴建平
------ 何忠兴
------ 姜贵洲
------ 侯绍增
------ 樊广增
------ 程国安
------ 焦自善
------ 成玉
------ 张三海
------ 张柱
------ 刘金双
---- 第四节 抗战干部
------ 王云辉
------ 王兵
------ 张贵勤
------ 马宗金
---- 第五节 知名人物
------ 任增学
------ 孙战科
------ 晁楣
------ 吴百孙
------ 王黎光
------ 王强
------ 颜品
------ 王鹤鸣
------ 张晓鸥
------ 房艮孙
------ 陆璇
------ 施一声
------ 施卉
------ 房红军
-- 第三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农场领导更迭
---- 第二节 英模人物
-- 第四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建场转复官兵
---- 第二节 科技人员
---- 第三节 知识青年
-- 第五章 集体荣誉
附录
-- 一、地名考
---- 东风岭
---- 养鸡场
---- 红旗岭史话
-- 二、回忆录
---- 将军为我们踏察新点
---- 荒地书简
---- 拓荒日记摘抄
---- 三支青霉素
---- 难忘的“五一”劳动节——忆五分场副场长张克法
---- “进军”五分场
---- 开发红旗岭
---- 他们在这里办学
---- 童心童趣北大荒
---- 修筑宝饶公路红旗岭段的日子
---- 从向阳团到五十八团
-- 三、专文
---- 艰辛铸就辉煌——红旗岭农场30年发展纪实
---- 百里长堤——水利会战
---- 回访红旗岭农场
---- 企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和谐发展——红旗岭人尽享文化阳光
---- 集资集中办学
---- 给你一个家
---- 艰苦奋斗40年心甘情愿做奉献
-- 四、艺文
---- 啊!父辈们
---- 农场短歌(六首)
---- 诗歌摘选(三首)
---- 饶河风光词
---- 诗词摘选(九首)
---- 金缕曲·转业40年
---- 天净沙·红塔颂
---- 五星湖的歌
---- 流金的岁月火红的年代
---- 刻在大地上的句号——记红旗岭农场十二队党支部书记刘字孝
---- 三河两岭逞英豪——记红旗岭农场场长葛怀安
---- 20年如一日义务修理电器农场职工称他为——咱北大荒的“徐虎”
---- 放鹿归山
-- 五、传说
---- 挠力河的传说
---- 驼腰子闹市
---- 西丰趣闻
---- 东北黑蜂的传说
---- 大叶沟(大烟筒沟)惨案
-- 六、古文化遗址
---- 北山遗址
---- 狼窝遗址
-- 七、科技论文
---- 寒地养蜂地槽越冬法
《红旗岭农场志(1958~2005)》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