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镇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南汇古城、自然环境、建置、人口、政治、军事、农业、水利、工业、商业、旅游业、金融业、城乡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等。
内容时限:
0000-2003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
目录
封面
惠南镇志
版权页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南汇古城
--
第一节成陆
--
第二节筑城设县
--
第三节古城旧貌
----
一、南汇方城
----
二、大街小巷
----
三、主要建筑
----
四、寺庙 教堂
----
五、其他建筑
----
六、古河 古桥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植被
--
第三节气候 自然灾害
----
一、气候
----
二、自然灾害
--
第四节土壤
----
一、强黄泥土种
----
二、黄泥土种
----
三、黑沼黄泥
----
四、半黄泥土种
----
五、黄夹沙土种
----
六、强黄泥果园土土种
----
七、黄泥果园土土种
--
第五节河流
----
一、护城河
----
二、浦东运河
----
三、卫星河(新闸港)
----
四、六灶港
----
五、二灶港
----
六、西乐河
----
七、其他干流
--
第六节生物资源
----
一、粮棉油
----
二、豆
----
三、蔬菜
----
四、瓜果
----
五、树竹
----
六、花卉
----
七、家畜 家禽
----
八、野生鸟、兽
----
九、昆虫、爬虫
----
十、水产
----
十一、其他
第三章建置
--
第一节1995年前的惠南镇
--
第二节1995年前的惠南乡
--
第三节“撤二建一”后的惠南镇
--
第四节各村概况
----
一、英雄村
----
二、西门村
----
三、民乐村
----
四、城北村
----
五、红光村
----
六、明光村
----
七、灶路村
----
八、勤丰村
----
九、惠东村
----
十、陆路村
----
十一、长江村
----
十二、塘路村
----
十三、海王村
----
十四、徐庙村
----
十五、陶桥村
----
十六、汇南村
----
十七、城南村
--
第五节各居民委员会概况
----
一、荡湾居民委员会
----
二、东门居民委员会
----
三、梅花居民委员会
----
四、北门居民委员会
----
五、南门居民委员会
----
六、西门居民委员会
----
七、听南居民委员会
----
八、听北居民委员会
----
九、东城花苑居民委员会
第四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状况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密度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一、性别构成
----
二、年龄构成
----
三、婚姻构成
----
四、文化构成
----
五、职业构成
----
六、姓氏构成
----
七、民族构成
--
第三节人口寿命
----
一、平均期望寿命
----
二、长寿人口
----
三、百岁老人名录
--
第四节人口迁徙
----
一、迁入
----
二、迁出
----
三、人口流动
--
第五节侨情
--
第六节计划生育
----
一、概况
----
二、组织和队伍
----
三、政策措施
第五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惠南地区组织
----
一、解放前中共惠南地区组织及活动
----
二、中共惠南乡(公社)委员会
----
三、中共惠南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
四、中共惠南镇委员会
----
五、中共惠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
六、“撤二建一”后的中共惠南镇委员会
----
七、“撤二建一”后的中共惠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
附录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惠南地区组织
第六章政权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惠南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机构
----
一、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的设置
----
二、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名录
----
三、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概况
--
第三节1995年前惠南镇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
----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二、历届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名录
----
三、工作机构设置
--
第四节惠南乡(公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
----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二、历届政府(管理委员会)领导人名录
----
三、工作机构设置
----
附录
--
第五节1995年撤并后惠南镇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
----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二、历任镇长、副镇长名录
----
三、政府工作机构设置
--
第六节历届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
----
一、1995年前惠南镇人民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
----
二、惠南乡人民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
----
三、1995年撤并后惠南镇人民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
----
附录
第七章治安 司法
--
第一节治安
----
一、机构设置
----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三、户籍管理
----
四、消防管理
----
五、“110”报警机制
--
第二节司法
----
一、机构设置
----
二、民事调解
----
三、法律服务
----
四、法制宣传
第八章军事
--
第一节解放前的军事组织
----
一、明代抗倭武装
----
二、清代地方武装
----
三、商团
----
四、民国时期的地方部队
--
第二节解放前中共领导的武装组织
--
第三节驻军
----
一、解放前的驻军
----
二、解放后的驻军
----
三、军民共建
--
第四节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国防教育
--
第五节兵役
----
一、解放前的兵役制度
----
二、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
第六节人民武装部
第九章群众团体 社会团体
--
第一节农民组织
----
一、农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工会
----
一、历届代表大会
----
二、基层组织
----
三、主要活动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一、妇女代表大会
----
二、主要活动
--
第五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第六节商会 个体劳动者协会
----
一、南汇商务分会
----
二、惠南镇商会
----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惠南分会
--
第七节其他社会团体
----
一、残疾人联合会
----
二、老龄委员会
----
三、红十字会
第十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活动
----
一、文明居民教育
----
二、学英雄、学先进教育
----
三、普法和爱国主义教育
----
四、崇尚科学教育
--
第三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四节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
一、上海市文明单位(村、小区)
----
二、上海市农口级文明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小区)
----
三、南汇区(县)文明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小区)
----
四、上海市“五好文明(十佳)”家庭
----
五、南汇区(县)“五好文明”家庭
----
六、南汇区(县)“十佳”好事
----
七、南汇区(县)“百件”好事
----
八、南汇区(县)文明路段(示范区)
----
九、南汇区(县)文明窗口
----
附录
第十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农业合作化
----
四、人民公社化
----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六、延长土地承包期
--
第二节管理与服务机构
----
一、管理机构
----
二、服务机构
--
第三节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
----
一、耕作制度
----
二、耕作方法
----
三、良种的培育及推广
----
四、主要农作物及产量
--
第四节农业现代化建设
----
一、平整土地
----
二、“高、优、高”农业示范园区
----
三、“高、优、高”农业基地
----
四、现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
五、村级干部科技示范基地
----
六、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
第五节农业机械化建设
----
一、农具 农畜
----
二、农业机械化
--
第六节植物保护
----
一、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
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
第七节种植业结构调整
--
第八节食用菌
第十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管理与服务
----
一、机构设置
----
二、服务机构
--
第二节畜禽养殖
----
一、养猪
----
二、养牛
----
三、养羊
----
四、养兔
----
五、水貂饲养
----
六、家禽饲养
--
第三节养蜂业
--
第四节水产养殖
--
第五节河蚌育珠
--
第六节养殖企业概况
----
一、惠南公社(乡)畜牧场
----
二、沪郊蜂业生产联合社
----
三、大队(村)中心场
----
四、肉禽养殖大户
----
五、生猪养殖大户
----
六、特种禽养殖大户
----
七、种禽场
第十三章水利
--
第一节境内海塘
----
一、里护塘
----
二、钦公塘
--
第二节境内河道
----
一、卫星河
----
二、浦东运河
----
三、水系建设
--
第三节河道开挖与疏浚
----
一、河道开挖
----
二、河道疏浚
--
第四节水利排灌
----
一、“三车”灌溉
----
二、电力排灌
----
三、灌溉渠道
第十四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 手工业
----
一、解放前的工业、手工业
----
二、解放初期的工业、手工业
----
三、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乡镇工业
----
一、乡镇工业的管理机构
----
二、乡办工业
----
三、镇办工业
--
第三节工业企业改革
----
一、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
二、股份合作制
----
三、合资及合作企业
----
四、独资企业
----
五、联营企业
----
六、私营、个体企业
----
七、企业产权转让
--
第四节工业企业概况
----
一、上海大众涂装材料有限公司
----
二、上海申南鞋业有限公司
----
三、上海申利螺纹工具有限公司
----
四、上海南汇申利精细化工厂
----
五、上海惠标紧固件有限公司
----
六、上海汇源鞋业有限公司
--
第五节名牌产品 新产品
--
第六节惠南工业园
--
第七节惠南招商中心
第十五章商业
--
第一节解放前商业
--
第二节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商品流通体制
----
一、生活资料购销
----
二、粮油购销
--
第四节多种经济成分的商业企业
----
一、供销合作社
----
二、商业站 水产站 食品站
----
三、合作商店
----
四、商业公司
----
五、粮油购销及加工企业
----
六、个体商业企业
----
七、集市贸易市场
----
八、超市
第十六章旅游业
--
第一节旅行社
--
第二节旅游景点
----
一、古钟园
----
二、城北桃源民俗村
--
第三节旅游宾馆及酒店
----
一、南园宾馆
----
二、衡山度假村
----
三、上海汇苑宾馆
----
四、上海汇亨新亚大酒店
第十七章金融业
--
第一节解放前的金融业
----
一、典当业
----
二、银楼业
----
三、钱庄 银号
----
四、高利贷 民间借贷
----
五、银行
--
第二节解放后的金融业
----
一、银行
----
二、信用合作社
----
三、保险公司
----
四、证券营业部
----
五、储蓄
----
六、贷款
第十八章交通 运输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水上运输管理
----
二、陆上运输管理
--
第二节内河航运
----
一、主要航道
----
二、水上货运企业
----
三、水路客运
--
第三节陆上运输
----
一、公交公司 公交线路
----
二、环城公交
----
三、汽车出租公司
----
四、惠南镇区域内部分货运企业
第十九章公用事业
--
第一节邮政 电信
----
一、机构设置与设备
----
二、邮政业务及线路
----
三、电信业务及线路
----
四、南汇信息(电信)大楼
--
第二节供水
----
一、概况
----
二、供水设施
--
第三节供电
----
一、解放前的电力供应状况
----
二、解放后的电力供应发展
----
三、供电及用电管理
--
第四节供气
----
一、机构设置
----
二、液化气及天然气供应
----
三、供气管理
第二十章财政 税务
--
第一节财政
----
一、机构设置
----
二、财政收支
--
第二节税务
----
一、机构设置
----
二、税收
第二十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管理机构设置
----
一、惠南镇建设管理办公室
----
二、惠南镇规划建设委员会
----
三、惠南乡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
----
四、惠南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
五、惠南地区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
第二节住房建设
----
一、农村住房建设
----
二、城镇居民住房建设
--
第三节古宅 新楼
----
一、黄家楼
----
二、潘家宅第
----
三、叶家楼
----
四、高楼大厦
--
第四节老镇改造
----
一、南、北门大街改造建设
----
二、东、西门大街改造建设
--
第五节惠南新城
----
一、东城区
----
二、工业区
----
三、农业园区
--
第六节桥梁建设
----
一、解放前的部份桥梁
----
二、乡村桥梁
----
三、城镇桥梁
--
第七节道路建设
----
一、乡村道路
----
二、城镇道路
--
第八节下水道建设
----
一、1984年前的下水道建设
----
二、1985年后的下水道建设
--
第九节部分建筑业、房地产业企业简介
----
一、建筑业企业
----
二、房地产业企业
第二十二章教育
--
第一节私塾 义塾 书院
----
一、私塾
----
二、义塾
----
三、书院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材 教学
----
三、惠南镇境内各幼儿园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制 教材 教学
----
三、惠南镇境内各小学
--
第四节中学 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制 教材 教学
----
三、惠南镇境内各县(区)属中学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惠南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
--
第六节镇域内其他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部分中等专业学校
----
三、特殊教育学校
----
四、其他教育单位(部分)
----
五、大学
--
第七节教育管理 教育经费
----
一、教育管理
----
二、教育经费
第二十三章卫生
--
第一节卫生管理机构
----
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二、惠南镇环境卫生管理所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一、私人开业医生
----
二、联合诊所 惠南乡(公社)卫生院
----
三、卫生室 卫生所
----
四、县(区)属医院
--
第三节医药经营企业
----
一、中西药店
----
二、中草药与秘方
--
第四节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农村合作医疗
----
三、儿童保健
----
四、妇女保健
--
第五节传染病防治
----
一、除“四害”
----
二、预防接种
----
三、传染病防治
--
第六节环境卫生
----
一、镇区环境卫生整治
----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
三、创建全国卫生县城
----
四、创建市、县(区)卫生村
--
第七节饮用水卫生
----
一、镇区饮用水
----
二、农村饮用水
--
第八节饮食、食品卫生
--
第九节献血
第二十四章文化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一、城厢民众教育管
----
二、惠南镇文化馆(中心)
----
三、惠南乡(镇)文化站
----
四、惠南镇文化服务中心
----
五、惠南镇图书馆
--
第二节境域内的文化事业单位
----
一、南汇区(县)文化馆
----
二、南汇区(县)图书馆
--
第三节文化设施
----
一、古戏台
----
二、茶楼书场
----
三、影剧院
----
四、文化广场
----
五、金秋苑
----
六、南汇区文化艺术中心
--
第四节民间文艺
----
一、民间舞蹈
----
二、民间曲艺
----
三、民间音乐
----
四、歌谣及其作品选录
----
五、谚语
--
第五节群众文艺队伍及活动
----
一、群众文艺队伍
----
二、群众文艺活动
--
第六节送戏下乡(社区)及作品选录
--
第七节当代书(篇)目选
--
第八节广播 电视
----
一、有线广播站
----
二、广播电视站
--
第九节轶事
----
一、琵琶弹开浒墅关
----
二、古钟的传说
----
三、银杏的传说
第二十五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一、民众教育馆
----
二、体育专职干部
----
三、体育运动委员会
----
四、社区体育指导员
----
五、全民健身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一、体育场
----
二、游泳池
----
三、体育馆
----
四、健身苑、点
--
第三节运动会
----
一、南汇县运动会
----
二、惠南镇运动会
----
三、惠南乡运动会
--
第四节全民健身运动
--
第五节学校体育
----
一、幼儿体育
----
二、小学体育
----
三、中学体育
第二十六章民政 劳动 社会保障
--
第一节民政工作
----
一、机构设置
----
二、拥军优属
----
三、复退军人安置
----
四、社会救济
----
五、婚姻登记
----
六、社会福利事业
----
七、社会救助
--
第二节劳动
----
一、劳动管理
----
二、劳动保护
----
三、工资 奖金
----
四、知识青年下乡与安置
----
五、知识青年支边、支内与安置
----
六、下放工人安置
--
第三节社会保障
----
一、养老保险
----
二、医疗保障
----
三、失业保险
----
四、社会救助
第二十七章社会生活
--
第一节人民生活
----
一、衣
----
二、食
----
三、住
----
四、行
----
五、用
--
第二节民俗 风情
----
一、传统岁时节庆
----
二、新岁时节庆
----
三、庙会
----
四、婚嫁 喜庆
----
五、其他风俗
----
六、丧葬 祭祀
----
七、改造陋习、弘扬社会新风
--
第三节宗祠
----
一、晋昌宗祠
----
二、黄氏支祠
----
三、卫氏家祠
----
四、赵家祠堂
----
五、洪家祠堂
--
第四节宗教信仰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基督教
----
四、天主教
----
五、寺庙
----
六、教堂
第二十八章人物
--
第一节文化及科技类人物
----
李中梓(1588~1655)
----
顾成天(1663~1744)
----
鞠士林(1793~1874)
----
顾良壁(1833~1929)
----
朱祖尧(?~1907)
----
顾忠宣(约1851~1928)
----
黄素(生卒不详)及其子孙
----
唐志陶(1884~1944)
----
李欲振(1888~1933)
----
顾宜孙(1897~1968)
----
朱梅馥(1913~1966)
----
金昂(1924~1994)
----
钟虹(1921~2003)
--
第二节政治及经济类人物
----
李府(?~1553)
----
王芹伯(1888~1951)
----
闵湘帆(1896~1989)
----
朱人俊(1916~1993)
----
吴锡钦(1916~1996)
----
朱人侠(1916~1993)
----
潘琪(1917~1990)
----
洪长发(1918~1987)
----
朱人元(1920~1989)
----
张大鹏(1922~1994)
----
潘佐英(1926-05~1969-12)
----
徐仁纪(1936~2001)
--
第三节革命烈士
----
王耀然(1903~1948)
----
俞祥彬(1924~1947)
----
朱杰(1925~1948)
----
尹小根(1927~1945)
----
徐金龙(1942~1969)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