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华侨志

丰顺县华侨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1、本志结构:首立大事记、概述,此为志之纲。分设丰顺华侨,侨乡、侨务及人物共四篇。分16章28节,此为志之体,末缀港澳篇作为附录。

出版时间: 1989年09月

目录

封面
丰顺县华侨志
题词

凡例
图片
-- 丰顺县侨眷分布图
-- 丰顺县城一角
-- 丰顺温泉汤坑汤井
-- 丰顺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办公大楼
-- 一九八一年五月落成的丰顺县中国旅行社大楼
-- 一九二五年暹罗华侨捐资兴建的丰顺县立一中教学楼——暹侨堂
-- 一九五六午侨捐丰顺县华侨中学原貌一角
-- 一九八五年华侨捐资重建的丰顺县华侨中学新姿
-- 华侨捐资建设中的丰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华侨健民楼』
-- 华侨捐资重新修茸的太平寺新貌。
-- 右图:抗日战争时期,新加坡丰顺会馆发动『售花救国运动』,部份工作人员合影。
-- 左图:新加坡丰顺华侨洪周君为校长的浮罗德港广华学校响应『售花救国运动』组织的『八一三卖花队』小组之一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丰顺华侨
-- 第一章 各历史时期出洋概况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
----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一一清末
---- 第三节 民国时期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章 侨居地的分布与侨胞人数
-- 第三章 华侨社会
---- 第一节 职业
---- 第二节社团组织
------ (一)同乡会
------ (二)宗亲会
------ (三)其他
---- 第三节 习俗
-- 第四章 华侨文化教育
---- 第一节 华文学校与教育
---- 第二节 文化与体育
-- 第五章 对侨居地的贡献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政治
---- 第三节 公益事业
-- 第六章 对祖国革命运动的贡献
第二篇 侨乡
-- 第七章 侨乡的形成及侨眷分布
---- 第一节 侨乡的形成
---- 第二节 归侨、侨眷的分布
-- 第八章 侨乡的特点及其变化
---- 第一节特点
------ (一)侨户生活与侨汇密切相关
------ (二)商业发达
------ (三)侨办的工业、交通事业引进了外来的科学技术
------ (四)公益事业突起
------ (五)侨房林主
---- 第二节 侨乡的变化
------ (一)生活
------ (二)农业
------ (三)工商业
------ (四)交通道路
------ (五)文化教育
------ (六)医疗卫生
-- 第九章 侨乡资源与特产
---- 第一节 资源
------ (一)水力
------ (二)地热
------ (三)矿藏
---- 第二节 特产
-- 第十章 文物 胜迹
---- 古寺钟声
---- 蓝田书院
---- 文庙
---- 金丰古树
-- 第十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时俗
-- 第十二章 艺文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歌谣
第三篇 侨务
-- 第十三章 清、民时期的侨务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十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侨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一)侨务办公室
------ (二)归国华侨联合会
------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丰顺县委员会下设的侨务工作组
---- 第二节 侨务工作
------ (一)贯彻落实各项侨务政策
------ (二)鼓励和保护侨汇
------ (三)接待安置归侨、难侨
------ (四)引导归侨,侨眷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五)对外宣传与接待
------ (六)出入境工作
---- 第三节 侨务系统企业
------ (一)丰顺县中国旅行社(亦名华侨旅行社)
------ (二)(陷)隍华侨旅行服务社
------ (三)丰顺县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
第四篇 人物
-- 第十五章 归侨、侨眷闻人名录
---- 归侨、侨眷处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先进工作者名录表
-- 第十六章 列传
---- 徐细养
---- 徐明文
---- 林责魁
---- 陈潘渔
---- 谭清源
---- 徐明皆
---- 詹采卿
---- 蔡书盛
---- 张鉴初
---- 黄茂成
---- 张迪元
---- 冯灿利
---- 余孟斌
---- 朱省三
---- 徐稼桢
---- 余作舟
---- 刘天和
---- 陈庸
---- 黄日三
---- 陈霖初
---- 罗宗琳
---- 冯剑南
---- 徐思华
附录 港澳篇
-- 一、概述
-- 二、社团组织
-- 三、对当地及家乡的贡献
后记
鸣谢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