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国土地志

灌云县国土地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立足当前,贯通古今,详今略古,尊重事实,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 述灌云县土地管理的发展、演变和现状。 二、本志上限不限,追溯到有史可据,下限迄至2002年。部分图片选自近期。

出版时间: 2007年06月

目录

封面
灌云土地志
《灌云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灌云县地图
-- 灌云县区域变更示意图
--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培荣(左四)在灌云县考察调研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工作,县长尹哲强(右一).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钱怀芝(左一).副局长孙召明(左二)陪同省厅邻导考察调研
-- 充分开发利用低产盐田,图为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唐铁飞(左三)出席县临港产业区工业项目开工仪式
-- 局办公大楼
-- 局办公大楼夜景
-- 档案管理在全市国土系统率先达省一级
-- 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地籍资料
-- 信息化建设
-- 数字化管理
-- 圩丰镇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伊芦乡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下车乡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燕尾港镇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板浦镇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图河乡国土资源所办公楼
-- 海堤达标工程
-- 新沂河出海口枢纽18孔中深泓闸
-- 新沂河出海口挡潮闸
-- 亚洲第一大坝—新沂河出海口橡皮大坝
-- 鲁河乡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吴赵村防渗渠、泵站、分水闸
-- 昔日千顷荒滩
-- 今朝万亩良田
-- 千亩坟场旧貌
-- 千军万马上阵
-- 千亩高产农田
-- 万亩藕田
-- 喜获丰收
-- 荷花绽放
-- 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 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推进城市建设进程
-- 附图
-- 全县城乡大力开展土地国策、国法、国情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 “大地情深”大型文艺晚会获全省“土地日”宣传活动一等奖
-- 开展土地国情、国策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咨询活动
-- 新沂河大桥
-- 人民广场一隅
-- 盐河风光带
-- 淮北第一神山——大伊山
-- 海船石
-- 鳄鱼石
-- 在建中的石佛寺
-- 大伊山风景区
-- 李汝珍故居
-- 李汝珍故居后花园
-- 建于宋代的国清禅寺
-- 伊芦山中庵
-- 伊芦山罗成扣马松
-- 伊芦山石刻
-- 伊芦山奇泉
-- 荣誉附图
-- 市局评审委员会对《灌云县土地志>进行评审
-- 局领导与编撰人员合影
-- 参加《灌云县土地志》评审人员合影
-- 局领导班子合影
-- 局工作会议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境域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一、民国时期区划
---- 二、解放区区划
---- 三、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 第三节 土地人口
---- 一、人口
---- 二、人口密度
---- 三、土地对人口的承载量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
---- 一、低山
---- 二、岗岭
---- 三、平原
---- 四、岛屿
---- 五、滩涂
-- 第二节 气候
---- 一、气温
---- 二、地温
---- 三、日照
---- 四、降水
---- 五、蒸发
---- 六、霜
---- 七、风
---- 八、气象灾害
-- 第三节 水系
---- 一、水系形成
---- 二、主要河流
---- 三、水资源
-- 第四节 植被
---- 一、农作物
---- 二、林果
---- 三、水生植物
---- 四、蔬菜、食用菌
---- 五、药材
-- 第五节 矿产
-- 第六节 盐滩
-- 第七节 名胜古迹
---- 一、大伊山
---- 二、伊芦山
---- 三、龙苴城遗址
---- 四、宋国清禅寺
---- 五、李汝珍纪念馆
---- 六、开山岛
第三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成因
---- 一、黄泛沉积物母质
---- 二、湖相沉积物母质
---- 三、岩石风化物母质
-- 第二节 土地面积
-- 第三节 土壤分类
---- 一、盐土
---- 二、棕壤
---- 三、砂礓黑土
---- 四、潮土
-- 第四节 土壤性状
---- 一、物理性状
---- 二、化学性状
---- 三、土地评级
第四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三、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
---- 一、私有土地使用制度
---- 二、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 三、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第五章 土地经济
-- 第一节 土地税
---- 一、田赋
---- 二、农业税
---- 三、农林特产税
---- 四、耕地占用税
----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
---- 六、契税
---- 七、盐税
-- 第二节 土地费
---- 一、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
----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 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
---- 四、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费
---- 五、非农业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 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 七、征(拨、使)用地管理费
---- 八、土地使用权出租租金
---- 九、土地复垦保证金
---- 十、造地补偿费
---- 十一、土地荒芜费
---- 十二、耕地开垦费
---- 十三、土地管理事业性收费
-- 第三节 矿产费
---- 一、采矿登记费
---- 二、矿产资源费
---- 三、矿产管理费
---- 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 五、矿山资源补偿费
---- 六、采矿权使用费
-- 第四节 地租
---- 一、农业地租
---- 二、城镇地租
-- 第五节 地价
---- 一、农田地价
---- 二、城镇地价
-- 第六节 土地市场
---- 一、私有制土地市场
---- 二、公有制土地市场
---- 三、隐形土地市场
第六章 土地开发与保护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一、盐碱地开发
---- 二、滩涂开发
-- 第二节 复垦治理
---- 一、复垦
---- 二、土壤改良
---- 三、改造低产田
---- 四、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三节 农田保护
---- 一、修筑海堤
---- 二、整治河道
---- 三、划定农田保护区
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 一、农林用地
---- 二、建设用地
---- 三、水域利用
---- 四、山地利用
---- 五、未利用土地
-- 第二节 土地利用特点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二、专项规划
---- 三、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第八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一、清朝以前的地籍管理
---- 二、民国时期的地籍管理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地籍管理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二、地籍调查
-- 第三节 土地登记
---- 一、初始土地登记
---- 二、变更土地登记
---- 三、土地证书
-- 第四节 土地统计
-- 第五节 土地权属纠纷调处
第九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用地审批
---- 一、清朝以前的用地审批
---- 二、民国时期的用地审批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用地审批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一、国家建设用地
---- 二、乡(镇)村建设用地
---- 三、城镇居民建住宅用地
---- 四、外商投资企业用地
-- 第三节 建设用地全程管理
-- 第四节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
---- 一、征用土地补偿安置
---- 二、拆迁安置补偿
第十章 土地法制建设
-- 第一节 法规宣传
---- 一、土地法规
---- 二、宣传教育
-- 第二节 执法监察
---- 一、组织网络
---- 二、执法检查
---- 三、专项查处
---- 四、典型案例
-- 第三节 土地信访
---- 一、建立组织
---- 二、信访职责
---- 三、办理规则
---- 四、接待制度
---- 五、调查处理
-- 第四节 综合治理
---- 一、目标管理
---- 二、社会监督
---- 三、创建“三无乡镇”
---- 四、开展“双创”活动
第十一章 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一、新中国成立前土地管理机构
---- 二、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管理机构
---- 三、县级土地统管机构
---- 四、乡(镇)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一、政治思想教育
---- 二、业务培训
---- 三、制度建设
---- 四、先进单位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一、财务统一管理
---- 二、树立经营土地理念
----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第四节 档案管理
---- 一、土地档案的发展
---- 二、土地档案管理的投入
---- 三、土地档案的管理
---- 四、土地档案的利用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六节 党组织和工会
第十二章 附录
-- 一、重要文件
-- 二、论文摘选
-- 三、通讯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