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枫香镇志

遵义县枫香镇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全面记述枫香镇历史与发展现状。 二、本志循修志传统,直言记事,秉笔直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做到真 实性、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有机统一。 三、本志系枫香镇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志书,为追本溯源,大部上限于民国,少 部追溯于民清。下限断于2007年12月,截止后发生的事件,专记到“限外史事” 中。彩图大事记下限到2012年。 四、本志采用章、节、目结构,横排竖写,纵横结合。概述、大事记、人物未 立章;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分列37章,卷末置附录,力呈全貌。 五、本志体裁,有志、述、记、传、图、表、照、考、录,以志为主,图表分 别附于有关章、节。文体一律为语文体、记述体。 六、本志纪年,民国以前及民国均用当时年号,括注公元纪年,括注纪年用阿 拉伯数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七、本志中的“解放前”、“解放后”,系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遵义之日 (1949年11月21日)为分界线。建镇前后以1992年9月28日为分界。 八、本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对于历史人物人志,主要视其在历史进程中 的贡献、作用、影响大小遴选,不依其官职大小、级别高低为人志的取舍条件,对 有影响而重要的健在人物则通过以事叙人和简介体现。 九、本志所用计量,一律依照当时量制记述。 十、本镇所辖地域明、清时分属沙溪、天旺两里。清末至民国设区,后又撤区 建联保、乡,隶属泮水区、鸭溪区,撤并建将6乡1镇中的枫香镇、花茂乡、纸房 乡合并建枫香镇。几经变更,故本志按“合一时共述,分治时分述”的原则记述。 十一、本志资料来源于《遵义府志》、《续府志》、《遵义县志》、县档案馆及镇 档案室档案;各村(居)和各部门提供的资料以及本志编修人员的采访笔录。

内容时限: -2007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遵义县枫香镇志》编委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村居概况
-- 第五节 地名溯源
第二章 自然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气候物候
-- 第五节 河流井泉暗河
-- 第六节 土壤
-- 第七节 野生植物
-- 第八节 野生动物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密度和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素质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 第六节 人口控制
第四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详查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六节 地籍管理
-- 第七节 土地资产管理
-- 第八节 土地执法监察
-- 第九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第六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招商引资
-- 第五节 经济效益与人民经济收入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第七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第八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运输
第九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和饮水工程
--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第十一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水电站
-- 第三节 农村电网
-- 第四节 电政管理
第十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过渡时期
-- 第四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五节 生产条件
-- 第六节 农业区划
-- 第七节 作物生产
-- 第八节 农技农艺
-- 第九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十节 扶贫工作
-- 第十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第十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权确定
-- 第三节 造林育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林产品和林副产品
-- 第六节 林政管理
第十四章 畜牧业和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畜禽饲料
-- 第四节 畜禽养殖基地和大户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水产养殖
-- 第七节 管理服务
第十五章 茶叶 杜仲 烟叶 中药材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杜仲
-- 第三节 烟叶
-- 第四节 中药材
第十六章 煤炭
-- 第一节 资源分布和储藏
-- 第二节 煤矿开发和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矿山安全和煤矿整合
-- 第四节 规模矿简介
第十七章 温泉
-- 第一节 分布和地质
-- 第二节 特性和功能
-- 第三节 开发和建设
-- 第四节 矿泉水厂和度假村
第十八章 陶瓷
-- 第一节 日用陶瓷
-- 第二节 生产用陶瓷
-- 第三节 生产技术和设备
-- 第四节 作坊和企业简介
第十九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农村副业
--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社
-- 第三节 社队企业
-- 第四节 镇办企业
第二十章 工业
-- 第一节 驻境国有工业
-- 第二节 合资企业
-- 第三节 股份企业
-- 第四节 私营企业
-- 第五节 企业安全管理和治理矿产资源开发
第二十一章 商贸
-- 第一节 集市与工商
-- 第二节 枫香食品站
-- 第三节 供销社
-- 第四节 粮油贸易
-- 第五节 供销社、粮油经济体制改革
--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第二十二章 政党政协社团
-- 第一节 国民党枫香基层组织
-- 第二节 共产党枫香基层组织
-- 第三节 政协社团
第二十三章 基层政权村民自治
-- 第一节 民国政权
-- 第二节 人民政权
-- 第三节 村民自治组织
第二十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基层国防组织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战事
第二十五章 中央红军在枫香
-- 第一节 红军进驻枫香
-- 第二节 苟坝会议
-- 第三节 中央红军赤化枫香
-- 第四节 苟坝红军标语辑录
第二十六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十七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收管理
第二十八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款贷款
-- 第三节 货币
第二十九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六节 殡葬管理
第三十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侦破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打击取缔邪教组织
-- 第六节 肃毒禁毒
第三十一章 法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执行
-- 第五节 司法
第三十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建设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基础设施和民居建设
第三十三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两基”工作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教育机构
-- 第五节 教育经费基础设施
-- 第六节 科技
-- 第七节 学校选介
第三十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 妇女儿童保健
-- 第六节 草药 草医 偏方 土法
-- 第七节 医疗制度
第三十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图书
-- 第三节 影视
-- 第四节 墓葬 雕刻 牌坊 古迹
-- 第五节 族谱
-- 第六节 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十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竞技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节 学会协会
第三十七章 地方话习俗宗教
-- 第一节 地方话熟语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宗教
人物
-- 一、人物传
-- 二、人物简介
-- 三、人物名录
附录
-- 一、限外史事
-- 二、枫香镇“十一五”规划
-- 三、枫香镇村镇建设总体规划
-- 四、书画作品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