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云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7月
目录
封面
云县志
《云县志》编纂委员会
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云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云县志》编辑室编纂职名
参加《云县志》总纂送审稿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地理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二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日照
----
第三节 风向
----
第四节 降雨霜期
--
第四章 山脉河流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利用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水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洪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冰雹霜冻低温
----
第六节 动物灾害
----
第七节 滑坡泥石流
卷二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迁徙
----
第三节 增减
----
第四节 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三章 婚姻生育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二节 生育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政策宣传
----
第三节 技术队伍
----
第四节 奖励政策
----
第五节 效果
--
第五章 儿童情况抽样调查
----
第一节 儿童情况
----
第二节 家庭情况
卷三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形态
----
第一节 封建经济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经济成份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审计
----
第四节 物价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第四章 经济成果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四节 工农业总产值
卷四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局级单位
----
第二节 县属农技单位
----
第三节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第四节 农场
--
第二章 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田建设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分布及产量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六节 品种选育推广
----
第七节 肥料使用
----
第八节 农具农机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第二节 渔业
卷五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森林面积蓄积
----
第三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组织及设备
----
第二节 防火
----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
第四节 保护生态植被
--
第三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林业“三定”
----
第三节 视察
----
第四节 查处
--
第四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林木良种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业科技
--
第五章 林产经营
----
第一节 木材采伐、加工
----
第二节 紫胶生产
----
第三节 多种经营
----
第四节 营林投资
--
第六章 林业机构
----
笫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卷六茶业
--
第一章 种植
----
第一节 宜茶条件
----
第二节 品种资源
----
第三节 品种引种
----
第四节 面积产量
----
第五节 种植技术
----
第六节 茶叶采摘
--
第二章 加工
----
第一节 初制
----
第二节 精制
--
第三章 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节 价格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茶园管理
----
第二节 扶持生产
卷七糖业
--
第一章 甘蔗
----
第一节 蔗区
----
第二节 品种
----
第三节 产量
----
第四节 栽培
--
第二章 制糖
----
第一节 土法制糖
----
第二节 机械制糖
----
第三节 食糖销售
卷八水利
--
第一章 引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二章 提水工程
----
第一节 水车
----
第二节 水轮泵
----
第三节 机电抽水
--
第三章 河道治理工程
----
第一节 南河治理工程
----
第二节 北河治理工程
----
第三节 长坡岭河治理工程
----
第四节 勐麻河治理工程
----
第五节 晓街河、涌宝河治理工程
--
第四章 饮水工程
----
第一节 乡镇集市引水工程
----
第二节 农村人畜引水工程
--
第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措施
卷九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机械冶炼
----
第一节 农机具制造
----
第二节 金属矿采炼
----
第三节 机械修理
----
第四节 小五金制品
--
第三章 电力化工
----
第一节 火电
----
第二节 水电
----
第三节 化肥
----
第四节 炸药
--
第四章 建材家具
----
第一节 水泥
----
第二节 砖瓦
----
第三节 石灰石料
----
第四节 木材
----
第五节 家具
--
第五章 印染编织
----
第一节 印刷
----
第二节 染织
----
第三节 棉花加工
----
第四节 服装
----
第五节 塑料编织
----
第六节 竹器编织
--
第六章 食品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副食品
----
第三节 糕点糖果
----
第四节 米线米干
----
第五节 白酒饮料
--
第七章 其他加工
----
第一节 制革
----
第二节 土纸纸箱
----
第三节 陶器石膏制品
----
第四节 烟丝
----
第五节 饲料加工
卷十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规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县城总体规划
----
第三节 市镇规划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工程
----
第二节 公用事业
----
第三节 房屋建设
----
第四节 村镇建设
----
第五节 环卫工作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
----
第二节 土地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材料
----
第二节 组织施工
卷十一交通
--
第一章 线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渡口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
第二节 汽车运输
----
第三节 农机运输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公路养护
----
第二节 交通监理
------
庆云桥
------
“6.20”洪灾,北河大桥冲毁,站人的地方为其中一人桥墩,洪峰为改道后的河道
卷十二邮电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邮电局
----
第二节 邮电所邮电支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分拣投递
----
第三节 函件包裹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
第五节 汇兑
----
第六节 机要通信
----
第七节 集邮储蓄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卷十三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
----
第二节 集体
----
第三节 国营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县城集市
----
第二节 乡镇集市
--
第三章 商品采购
----
第一节 购货渠道
----
第二节 农副产品采购
----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 商品销售
----
第一节 生活资料
----
第二节 生产资料
----
第三节 计划物资供应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国营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卷十四粮油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级
----
第二节 区乡级
--
第二章 粮食收购
----
第一节 征收统购
----
第二节 其他收购
--
第三章 粮食销售
----
第一节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农村供应
----
第三节 议销
----
第四节 票证
--
第四章 油脂购销
----
第一节 购入
----
第二节 售出
--
第五章 粮油仓储
----
第一节 仓库建设
----
第二节 仓储管理
----
第三节 检验储备
--
第六章 粮油调运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调出调入
--
第七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会计核算
卷十五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第二章 市场管理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物资
----
第三节 市场物价监督
----
第四节 经济违法查处
----
第五节 市场建设
--
第三章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一节 国营集体企业登记
----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
----
第三节 其他管理
卷十六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监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税种
----
第四节 税率
----
第五节 减免
----
第六节 征管
卷十七金融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保管发行
--
第三章 业务
----
第一节 信贷
----
第二节 存款储蓄债券
----
第三节 保险
----
第四节 会计结算
卷十八党群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云县党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云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地下党
----
第二节 县委机构
----
第三节 党代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五节 党组、党委
----
第六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七节 党员
----
第八节 宣传教育
----
第九节 统战工作
----
第十节 专项工作
--
第三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云县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协会
卷十九政务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代表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明清州治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州、县参议会
----
第二节 人民政协
卷二十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反工作
----
第三节 禁毒缉毒
----
第四节 维护社会治安
----
第五节 治安管理
----
第六节 其他工作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审判
----
第三节 清案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调解
----
第二节 律师公证
----
第三节 教育宣传
卷二十一民政
--
第一章 优抚
----
第一节 抚恤
----
第二节 国家补助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四节 拥军优属活动
----
第五节 优抚对象先进代表会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
----
第二节 军地两用人才
----
第三节 伤残军人
----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
--
第三章 救济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四章 扶贫
----
第一节 扶持贫困户
----
第二节 扶贫效果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残疾人工作
----
第二节 敬老院
----
第三节 社会福利组织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五节 接待站
--
第六章 婚姻管理
----
第一节 宣传登记
----
第二节 执法检查
----
第三节 婚礼改良
--
第七章 民政经费
----
第一节 经费开支
----
第二节 管理检查
--
第八章 烈士陵墓
----
第一节 县级保护烈士陵园
----
第二节 乡级保护烈士陵园
----
第三节 革命烈士墓
--
第九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信访
----
第三节 支前
卷二十二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职工招用
----
第二节 复退转业人员安置
----
第三节 知识青年工作
----
第四节 精简职工
----
第五节 待业人员安置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工人管理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离、退休工作
--
第三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工资改革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
第三节 计件工资和奖金
--
第四章 劳保待遇
----
第一节 补贴
----
第二节 节 假待遇
----
第三节 医疗、工伤待遇
----
第四节 差旅、休养、丧葬待遇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五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工资收入
----
第二节 基本生活开支
卷二十三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兵役
--
第二章 匪患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匪患
----
第二节 剿匪
--
第三章 兵事
----
第一节 历代兵事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训练
----
第二节 表彰
卷二十四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新华书店
----
第四节 文化工作队
----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二章 团体场所
----
第一节 文化团体
----
第二节 文化活动场所
--
第三章 文艺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杨念祖 书法
------
黄平 书法
------
芳草(木刻) 杨顺安
------
董福海 书法
------
沈文安书法
------
篆刻(黄载杰)
------
云章国乐社会章
------
清康熙洞宾瓷花瓶
------
民国时期位于县城中心的莲花池
------
80年代初,县文艺宣传队在涌宝岔河街演出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文艺书刊
--
第四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六章 地方文献
----
第一节 地方志
----
第二节 经济部类著述
----
第三节 文史资料家乘谱牒
卷二十五教育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二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章 师资
----
第一节 结构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培训
----
第四节 教研
--
第四章 经费设备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三节 设备
卷二十六科技
--
第一章 机构组织
----
第一节 事业机构
----
第二节 学术团体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科研经费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宣传培训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鉴定推广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第三章 科技测报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地震测报
----
第三节 土壤普查
----
第四节 热水资源考察
----
第五节 草山资源普查
----
第六节 水文观测
----
第七节 水资源普查
卷二十七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有线广播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采编播音
----
第三节 传输维修
--
第二章 电视音像
----
第一节 电视差转台
----
第二节 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
第三节 电视覆盖网
----
第四节 音像管理
卷二十八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
----
第二节 事业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药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五节 公费医疗
--
第三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
----
第二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
第三节 营养不良性水肿
----
第四节 计划免疫与调查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爱国卫生
----
第一节 组织发动
----
第二节 卫生运动成果
----
第三节 饮水卫生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卷二十九体育
--
第一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组织设施
----
第二节 运动会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二章 运动项目
----
第一节 田径
----
第二节 球类
卷三十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汉族
----
第二节 彝族
----
第三节 白族
----
第四节 傣族
----
第五节 布朗族
----
第六节 拉祜族
----
第七节 回族
----
第八节 傈僳族
--
第二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扶持民族经济
----
第二节 发展民族文化教育
----
第三节 培养民族干部
----
第四节 民族理论研究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节 伊斯兰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
彝族支系咪俐妇女织布
------
云县医院门诊大楼
卷三十一汉语方言
--
第一章 云县方言音系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第四节 轻声、儿化及音变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词汇的构成和特点
----
第二节 云县方言词汇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构词方式
----
第二节 特殊句式
--
第四章 歌谣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附:音标举例
人物
--
一 传记
----
赵文明
----
杨国翰
----
张鸣凤
----
蔡发春
----
杜畹华
----
孙伟望 孙人杰 孙传庚
----
刘有培
----
王丕胡
----
张肇兴
----
宋遇春
----
赵伟
----
杨钰华
----
赵之璧
----
赵美山
----
张世卿
----
谢君谟
----
李登朝
----
张渡
----
董文英
----
严镕
----
叶荃
----
杨贞洁
----
何学友
----
唐联珠
----
赵正元
----
钟世俊
----
谢家全
----
杨泰来
----
张季良
----
张明芳
----
杨存刘
----
卢光华
----
李钟铭
----
黄学文
----
胡瑛
----
刘德积
----
董开林
----
马学尧
----
吴荣昌
----
张国柱
----
赵天贵
----
李子义
----
宋叔元
----
赵兴仁
----
沈文安
----
傅朝淮
----
罗志中
----
浦正昌
----
马德昌
----
姜敬泰
----
杨秉亨
----
俸光顺
----
张文星
附录
--
一 碑文
--
二 文献
--
三 法规布告
--
四 电文
--
五 民间传说
--
六 轶事
--
七 考证辨误
--
八 本书所用新旧地名对照
编纂始末
参加收集《云县志》资料人员
《云县志》审批小组
监沧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县志》初审人员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云县志》审查验收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