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埠镇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白塔埠镇志》编纂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足当代,略古详今,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以事分类,横分纵述。坚持图文并重,采用以志为主,多用图片,述、记、表、传、
录多种体裁并用。地图、彩色图片置于书前,统计图表、照片插于有关章节之中,与文相应。
三、本志时间原则上为1949年至2010年期间。有的内容上溯到解放前或者更早。下限
有的内容到2011年8月,着重记述现当代历史和现状,突出重要事件。
四、本志记载地域范围以现行的行政区划为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陇海铁路南北并存
两个东海县民主政权,白塔埠大部分地区一直属于路北东海县,志中记述的东海县和白塔埠
地区的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历史状况全部是指路北东海县,文中不再一一注明。
五、本志卷首为概述、大事记,主体采用章、节、目结构,以事物性质分类。
六、本志所记人物,以本籍为主,兼顾对本镇有较大影响和贡献的部分客籍人物。分传
记、简介、表、录四类,坚持“生不列传”原则。人物简介中的人物主要分二类:一是本籍正科
级以上领导干部、市级以上劳模、优秀企业家、社会精英等等;二是担任白塔埠党委行政主委
领导职务或者在白塔埠工作过的,后来担任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或者有较大影响的;另外,
白塔中学的历任校长和部分校友也作了简单介绍,内容放在第十四章第五节《中学》之后,
没有放在第十七章《人物》一章。
七、本志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采用朝代、帝王年号和民国纪年并注公元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公元纪年。
八、本书数字书写,按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联合公布
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以1987年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布的
《计量实施细则》为准。
九、本志资料,来自历史文献、档案、口碑,均经核实,一般不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949-2010
目录
封面
图片
《白塔埠镇志》编委会
凡例
序言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区域沿革
--
第二节 位置面积
--
第三节 行政村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系水文
--
第四节 矿藏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规模构成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农业水利
--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土地面积粮食产量
--
第三节 水利
--
第四节 农技推广
第五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特色村
第六章 企业
--
第一节 原县属企业
--
第二节 原镇属企业
--
第三节 原校办企业
--
第四节 原村属企业
--
第五节 现有重点企业
第七章 交通邮政电信
--
第一节 民用航空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公路桥梁
--
第四节 邮政电信
第八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金融
第九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国土管理
--
第二节 电力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十章 商业贸易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庙会
--
第五节 特色食品
第十一章 权力机构群团
--
第一节 中共白塔埠地区党组织沿革以及主要负责人
--
第二节 建国以来白塔埠地区行政机构以及主要负责人
--
第三节 白塔埠镇人大主席、副主席
--
第四节 建国以来白塔埠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览表
--
第五节 群团组织
第十二章 公安司法民政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民政
第十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武装组织
--
第三节 战事
--
第四节 白塔埠人民革命斗争小故事
--
第五节 白塔埠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调查
第十四章 教育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旧学
--
第三节 幼教
--
第四节 小学
--
第五节 中学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医疗卫生
第十五章 文化体育旅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艺宣传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旅游
--
第五节 历史文化考证
--
第六节 民间故事
第十六章 社会生活
--
第一节 生计习俗
--
第二节 乡里习俗
--
第三节 人生礼仪
--
第四节 节庆
--
第五节 游艺篇
--
第六节 民间信仰
--
第七节 方言土语
--
第八节 谚语、俗语
第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第二节 先进人物表
--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 人物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