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圃田乡志是依照史志详今略古,立足当代的原则,着重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文中简写为建国前或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为促进圃田乡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并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目录

封面
郑州市管城网族区圃田乡志
《圃田乡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 河南省原副省长岳肖峡题词
-- 河南省原副省长岳肖峡为列子文化艺术节 题词
-- 管城回族区原区委书记王宏文为列了研究会成立题词
-- 著名书法家张希和为列子文化艺术节 题词
-- 著名书法家刘锡山为列子文化艺术节 题词

凡例
图片
-- 管城回族区行政区划调整现状图
-- 圃田乡行政区域现状图
-- 圃田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
-- 圃田乡党委书记 马军
-- 圃田乡乡长谷合群
-- 圃田乡党委书记杨国安
-- 圃田乡党委书记 高建中
-- 圃田乡党委副书记陈明忠
-- 圃田乡党委书记荆清淼
-- 圃田乡党委书记马欢
-- 2005年9月,圃田乡召开乡党委工作会议。
-- 2005年9月,圃田乡召开党政领导班子全体人员会议,研究工作。
-- 2002年7月,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杨迪铣(前排右2)与郑州军分区司令员李文忠(前排右3)在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区长刘焕成、圃田乡党委书记荆清淼、乡武装部长王明安(左3)的陪同下视察乡民兵工作。
-- 1992年5月,郑州市长张世英在管城区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到圃田乡视察。
-- 2002年7月,郑州市委副书记郝建生(右2)、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右1)、区长刘焕成(右3)存圃田乡党委书记荆清淼(左3)、乡长马欢(左2)陪同下视察冰雹过后灾情。
-- 郑州市委副书记郝建生(右2)、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右3)、区长刘焕成(左3)在圃田乡党委书记荆清淼(左2)、常务副乡长赵富强(左1)的陪同下指导工作。
-- 郑州市副市长张立兴(左3)、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左4)、区长刘焕成(左2)、区委副书记郭桂琴(左6),副区长闫西有(左8)、副区长舒安娜(左1)等市、区领导视察抗击非典小分队表演并听取汇报。
-- 2003年,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左2)、区长刘焕成(右2)、副区长程广平(左1),在圃刚乡党委书记荆清淼(右3),乡长屿欢(右4)的陪同下视察郑东新区建设。
-- 省级科技示范乡圃田乡验收会议。
-- 2005年,管城区委书记魏治功(右1)任乡党委书记马军(右2)、乡长谷合群(右3)、乡人大主任李金池(左1)等陪同下现场研究指导救灾。
-- 2005年夏,乡长谷合群(前)陪同管城区委书记魏治功(后)深入田间察看水灾。
-- 郑州市、管城区、圃田乡各级领导参加郑东新区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奠基仪式。
-- 2002年冬,管城区委书记姚进忠(右1)在乡长马欢(右2)的陪同下慰问辖区困难户。
-- 管城区政协主席于秀兰(右2)、副区长闫西有(右1)在乡党委书记荆清淼(左2)、乡长马欢(左1)的陪同下在圃田乡进行调研。
-- 2002年,管城区副区长杜敏生(中)、闫西有(右)参加圃田乡第六届列子文化艺术节 。
-- 管城区政府副区长程广平(中)、乡党委书记荆清淼(右)、乡长马欢(左)在郑东新区征迁安置动员会上讲话。
-- 乡长谷合群(左2)到辖区重灾区慰问困难户。
-- 1998年2月,管城区副区长舒安娜到会祝贺列子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
-- 原河南省副省长辱肖峡同列子文化艺术研究会成员合影。
-- 1999年3月,管城区纪委书记高蕊芳在圃田乡党委书记高建中的陪同下视察列子文化艺术节 活动。
-- 圃田乡第三届列子艺术节 合影留念
-- 2000年,乡党委书记陈明忠(左2)、人大副主任赵文俊(左3)、党委副书记朱顺岐(右3)带领人大代表视察工地。
-- 2005年夏,乡党委副书记郝碧峰(左1)、乡人大副主任穆章 福(右1)带领群众疏通沟渠排涝。
-- 植树节 全乡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副乡长王志锋正在为小树浇水。
-- 乡机关干部参加区广播操比赛。
-- 青龙山庄
-- 2002年第六届列子文化艺术节 开幕式。
-- 列子之墓
-- 列子故里
-- 万亩莲菜基地
-- 山羊养殖
-- 养鸭基地
-- 寿朱海军书
-- 列子故里图 王本才 作
-- 愚公移山焦长河作
-- 杞人忧天袁四辈作
-- 朱海军全石
-- 2001年9月,荣获中国郑州--法国巴黎第六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金奖。
-- 2002年9月荣获中国--日本前桥市第七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金奖。
-- 2001年6月荣获《少儿画苑》第5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奖。书法刘森淼
-- 荣获河南1998年农民书画展览月一等奖。书法袁思辈
-- 书法唐文林
-- 荣誉证书和奖牌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建置
-- 第一节 自然概况
---- 一 地理位置
---- 二 地形地貌
---- 三 河流
---- 四 沟渠
---- 五 沙资源
---- 六 气候
-- 第二节 政区沿革
---- 一 建国前
---- 二 建国后
------ 附表:1987~2002年圃田乡行政村自然村一览表
---- 三 乡直机关
---- 四 行政村自然村
第二章 人口 姓氏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附表1:1949~2003年圃田乡户数人数一览表
---- 附表2:2002年圃田乡各行政村户数人数一览表
-- 第二节 姓氏
---- 一 姓氏分布
------ 附表:姓氏在各村分布一览表
---- 二 主要姓氏溯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一 计划生育政策
---- 二 四项手术
------ 附表:1983~2003年圃田乡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情况一览表
---- 三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
------ 附表:圃田乡计划生育负责人任职表
第三章 人物
-- 第一节 古之圣贤
---- 一 列子
---- 二 阴化阳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知名人士
---- 一 贾伟勋
---- 二 赵小宋
---- 三 赵娥云
---- 四 穆醒夫
-- 第三节 建国初期有功人员
---- 一 王增妮
---- 二 刘老照
---- 三 陈西荣
-- 第四节 支援大军南下和抗美援朝人员
---- 附表:1949年3月圃田乡支援大军南下人员名表
---- 附:1951年4-5月圃田乡抗美援朝人员名录
--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模范人物
---- 一 朱天来
---- 二 乔方勋
---- 三 陈文海
-- 第六节 本籍在外任职人员
---- 一 穆朝义
---- 二 朱宪军
---- 三 朱砖兴
---- 四 张绵玉
---- 五 张云龙
---- 六 阴莲枝
---- 七 刘仕俊
---- 八 张延明
-- 第七节 文化艺术拔尖人才
---- 一 刘森淼
---- 二 朱香华
---- 三 孙明增
---- 四 袁思辈
---- 五 朱海军
---- 六 周常学
-- 第八节 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 一 张哲涛
---- 二 孙改荣
---- 三 苗长运
-- 第九节 教育界先进人物
---- 一 孙兰英
---- 二 陈海叶
---- 三 赵金锁
-- 第十节 先进集体
---- 一 乡农业良种示范场
---- 二 乡卫生院
-- 第十一节 英雄烈士
---- 一 刘留根
---- 二 王军红
------ 附1:建国后圃田乡大专人员名录
------ 附2:中级技术以上人员名录
------ 附3: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 附4:副科级以上人员名录
第四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吴庄金星希望小学
-- 第二节 烈子古冢新墓碑
-- 第三节 文革一景请示台
-- 第四节 王师义无限忠于毛主席
-- 第五节 张套妮修桥补路几十年如一日
-- 第六节 六能贤捐资助公益
-- 第七节 当代愚公阴惜雨
-- 第八节 久病床前有孝媳
-- 第九节 大浪淘金亲兄弟欣逢盛世各显能
第五章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一节 实现耕者有其田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六章 农耕作物
-- 第一节 农作物分布及种类
---- 一 粮食作物
---- 二 经济作物
------ 附表1:1949~1990年圃田乡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一览表
------ 附表2:1991~2004年圃田乡粮油作物种植一览表
-- 第二节 农业生产
---- 一 施肥
---- 二 耕作
---- 三 栽培
-- 第三节 蔬菜业
---- 一 发展概况
---- 二 植物生长调节的应用
---- 三 无公害蔬菜
---- 四 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 一 组织机构
---- 二 良种推广
---- 三 植物保护
---- 四 科学试验
第七章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平整土地
-- 第二节 农田水利修复工程
--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工程
---- 一 万亩节水示范区建设工程
---- 二 节 水喷灌示范工程
第八章 畜牧养殖兽医
-- 第一节 大牲畜
---- 附表:1986~2003年圃田乡大牲畜饲养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 家畜家禽
-- 第三节 大牲畜的饲料及饲养
-- 第四节 畜牧管理
---- 一 机构业务
---- 二 疫病防治
---- 三 科技兴牧
-- 第五节 兽医站
---- 一 机构沿革
---- 二 防病治病
---- 三 肉食检疫
-- 第九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主要林果树种
------ 一 主要林木树种
------ 二 主要果树种类
-------- 附表:本乡1949~2003年果园面积产量一览表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一 防风固沙林
------ 二 河道植树
------ 三 庭院植树
------ 四 路旁植树
---- 第三节 林业保护
------ 一 林木病虫害及防治
------ 二 严禁砍伐林木
---- 第四节 林果业的三个新台阶
-- 第十章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一节 历年产业调整
---- 第二节 种植业调整
---- 第三节 养殖业调整
---- 第四节 种植养殖专业户
------ 一 水产养殖
------ 二 科学种田
------ 三 育种专业户
------ 四 农副产品加工
第十一章 水利 电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沿革
-- 第二节 水利
---- 建国前后水利建设
---- 二 提灌站桥闸
---- 三 打井队
-- 第三节 电业
-- 第四节 水电设施管理
第十二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旧的传统农用工具
---- 一 耕作工具
---- 二 收打工具
---- 三 浇水工具
---- 四 运输加工工具
-- 第二节 农机具的发展
-- 第三节 农机具的分类及应用
---- 一 耕播机械
---- 二 收割脱粒机具
---- 三 加工机具
-- 第四节 农业机械管理
---- 一 组织沿革
---- 二 农机队伍
---- 三 新技术推广
------ 附表:1986~2003年全乡农用机械情况表
第十三章 知识青年农场
-- 第一节 农场概况
---- 附表:圃田乡青年农场知青历年进出情况表
-- 第二节 连队设置及支援单位
-- 第三节 建设发展
-- 第四节 场办企业
第十四章 乡村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领导机构
---- 附表1:全乡村办企业统计表
---- 附表2:今乡乡办企业统计表
-- 第三节 驻辖区单位简介
---- 一 郑州纺织机械厂仓库
---- 二 郑州公路段重油库
---- 三 郑州管城中医院
---- 四 河南省民生养殖有限公司
---- 五 河南省谷物储备库
---- 六 中原图书批销中心
---- 七 郑东新区购物中心
---- 八 香江物流集团郑东家俱城
---- 九 郑州市双凤皮鞋厂
---- 十 金三角陶瓷城
---- 十一 郑州陶瓷城
---- 十二 中原陶瓷城
---- 十三 京珠石材
---- 十四 海华制衣
---- 十五 五洲建材
第十五章 商业金融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集贸市场
-- 第三节 庙与庙会
---- 附表:本乡古会庙会一览表
-- 第四节 粮油管理
---- 一 粮油政策
---- 二 主要管理业务
---- 三 管理机构
-- 第五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七节 工商所
-- 第八节 税务所
第十六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住房建设
-- 第二节 街道硬化
-- 第三节 自来水设施
-- 第四节 改厕工作
第十七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一 建国前的一条官大道
---- 二 建国后道路的发展
---- 三 辖区内主要铁路公路干线
------ 附表:全乡乡村道路一览表
---- 四 辖区内主要桥涵
---- 五 圃田火车站
---- 六 公路管理
-- 第二节 圃田电信所
---- 一 建国前的邮政状况
---- 二 建国后的邮政发展
第十八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党组织及历届党代会
---- 一 党组织
---- 二 历届党代会
------ 附表:乡(公社)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任职表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主席人民政府
---- 附表1:乡(社、区)行政正副职一览表
---- 附表2:民主建立小乡政府干部名表
---- 附表3:建国前村吕制干部名表
---- 附表4:建国前保甲制保长名录
-- 第三节 乡人民政协组织
-- 第四节 群团组织
---- 一 农民协会
---- 二 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历届团代会
---- 三 乡妇女联合会
---- 四 乡工会委员会
-- 第五节 建国前后重大政治运动
---- 一 支援大军南下
---- 二 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 三 土地改革
---- 四 抗美援朝
---- 五 农业合作化
---- 六 整风反右
---- 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八 反右倾
---- 九 整风整社反“五风”
---- 十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十一 “文化大革命”
---- 十二 拨乱反正
---- 十三 平反冤假错案和为改造好的“五类分子”摘帽
---- 十四 统战工作
第十九章 政务
-- 第一节 人民武装
---- 一 机构编制
---- 二 民兵
---- 三 兵役
---- 四 辖区驻军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一 机构人员
---- 二 财政业务
-- 第三节 民政
---- 一 机构人员
---- 二 优抚
---- 三 社会福利救济
---- 四 精减退职人员补助
---- 五 农村五保
---- 六 婚姻登记
---- 七 殡葬改革
---- 八 敬老院
-- 第五节 土地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土地制度
---- 三 几次大的土地工作事项
------ 附表:圃田乡基本农田保护区汇总表
---- 四 环境保护
-- 第六节 人民信访
-- 第七节 综合治理工作
-- 第八节 城管工作
-- 第九节 统计工作
-- 第十节 审计
第二十章 政法
-- 第一节 司法
---- 一 机构人员
---- 二 司法业务
-- 第二节 派出所
---- 一 机构人员
---- 二 社会治安
---- 三 户籍管理
------ 附表:乡(乡社)1949~2003年户数人数统计表
---- 四 身份证发放与管理
---- 五 暂住人口管理
第二十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概况
-- 第二节 教育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一 师资水平
------ 附表:圃田乡教师队伍发展情况统计表
---- 二 民办教师
-- 第四节 基础教育
---- 一 学前教育
------ 附表1:圃田乡2003年学前班统计表
------ 附表2:圃田乡2003年私立幼儿园统计表
---- 二 小学教育
------ 附表1:圃田乡1986 2003年小学学生人数一览表
------ 附表2:圃田乡2003年小学基本情况一览表
---- 三 初中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特殊教育
---- 一 圃田乡农业技术学校
---- 二 育德学校
---- 三 郑州市少林文武中等专业学校郑州分校
第二十二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状况概述
-- 第二节 乡卫生院
---- 一 建制沿革
---- 二 取得的成绩
------ 附表1:圃田乡卫生院历届院长一览表
------ 附表2:圃田乡卫生院技术职称人员名表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一 本地区主要传染病及防治
---- 二 防疫科
---- 三 防疫接种
---- 四 食品卫生监督
-- 第四节 中医中药
-- 第五节 中药文化
第二十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圃田史迹
---- 一 圃田大泽千年度
---- 二 古城原有庚王墓
---- 三 穆王擒虎深薮处
---- 四 宣王中兴会中都
---- 五 有道之士数列子
---- 六 李冲、李靖两分书
---- 七 北宋西辅东营岗
---- 八 慈禧回銮过商都
---- 九 马龙举义青龙山
---- 十 水磨五周有史书
-- 第二节 民间文化
---- 一 社火
---- 二 本乡辖区的老艺人
---- 三 纸扎艺术
---- 四 歌谣
---- 五 格言
---- 六 农谚
---- 七 谜语
---- 八 歇后语
---- 九 语音与方言
第二十四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婚姻
---- 一 说亲定亲
---- 二 婚嫁
---- 三 特殊婚姻
-- 第二节 生育
---- 一 孕妇禁忌
---- 二 分娩接生
---- 三 婴儿起名
---- 四 报喜
---- 五 产妇禁忌
---- 六 做九
---- 七 走满月
-- 第三节 丧葬
---- 一 报丧
---- 二 停尸待殓
---- 三 灵棚设置
---- 四 殡葬
---- 五 谢孝脱孝
-- 第四节 民间节日
---- 一 春节
---- 二 元宵节
---- 三 二月二
---- 四 清明节
---- 五 端午节
---- 六 中元节 (七月十五)
---- 七 中秋节
---- 八 十月朝节 (十月一)
---- 九 冬至(交九)
---- 十 腊八节
---- 十一 祭灶(腊月二十三)
-- 第五节 法定节日
---- 一 元旦
---- 二 “三八”国际妇女节
---- 三 植树节
---- 四 “五一”国际劳动节
---- 五 “五四”青年节
---- 六 “六一”国际儿童节
---- 七 “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 八 “八一”建军节
---- 九 教师节
---- 十 国庆节
-- 第六节 民族宗教
---- 一 民族
---- 二 宗教
第二十五章 民间传说名胜古迹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一 春草传
---- 二 青龙山的传说
---- 三 道士铺的由来
---- 四 青龙山上金马驹
---- 五 列子打短工
---- 六 列子看小孩
---- 七 列子下凡铸铁钟
-- 第二节 名胜古迹
---- 一 圃田春草
---- 二 卦台仙境
---- 三 凤台荷香
---- 四 汴河新柳
---- 五 青龙山文景题赞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