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北农场志》(1955-1985)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采用“以类系事”、 “横排竖写”所志书体例特点,彰明各项内容的起始、沿革和现状,以利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查寻利用。行文按照黑志办(1984)6号文件《县志行文规定》所要求的规格和版式,一律采用语体文编写。
内容时限:
1955-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嫩北农场志
编纂机构
图片
--
嫩北农场
--
总场机关办公楼
--
嫩北中学教学楼
--
嫩北职工医院门诊楼
--
小白龙喷灌作业
--
粮龙吐金
--
暂露头角
--
多宝山牌都柿洒系列产品
--
省农场总局党委副书记、北大荒书法协会主席邓灿同志为十对职工乐园提字。
--
大荒新蕾
--
教育系统运动会开幕式
--
第十生产队职工乐园
--
叠翠园一角
--
劳动之余荡波人工湖
--
图为1955年建场时的办公室,领导者们曾在这里指挥建场工作。
--
1956年秋建成的场部办公室。
--
1956年秋建成的家属宿舍。
--
拖拉机翻开千古荒原第一犁。
--
春播会战前夕。
--
图为场党委书记郝万喜(前二排左五)、场长黄延亭(前二排左六)与在整风运动中下基层锻炼的干部归场合影。
--
在农场出生的“小北火荒人”
--
喜摘丰收果
--
1982年,本场农业获得特大丰收,创造了小麦单产、大豆单产、粮豆总产、上交和利润五超历史最高纪录。
--
晒粮场今夕
--
本场在第十六生产队兴建的第座粮食烘干塔
--
1972年,场党委书记郑良勇(前排左五)、部分场领导和分场总支书记与山河农场扑火英模上海知青蒋美华来场宣讲时合影。
--
1985年,省农场总局原党委副书记王锡禄同志(右二)在管局党委副书记朱勉(左二)陪同下视察第十六生产队时与场队领导座谈。
--
1967年6月,本场首次使用飞机进行航化作业。图为沈空支农飞机在农场机场降落时的情景。
序言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编 概一述
--
第一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土壤结构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主要物产
--
第二章 体制沿革
--
第三章 区域区划
----
第一节 区域演变
----
第二节 行政区划沿革
----
第三节 场部、工业单位及生产队简介
--
第四章 经营规模
----
第一节 经营概况
----
第二节 职工队伍构成
----
第三节 生产经营之最
--
第五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第二编 经济
--
第六章 农业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作物种植
----
第四节 农艺
----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水平
--
第七章 农业机械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机事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四节 标准化作业
----
第五节 农机修造与技术革新
----
第六节 农机队伍
--
第八章 畜牧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畜牧管理
----
第四节 畜牧队伍建设
----
第五节 饲料生产
--
第九章 水利,渔业志
----
第一节 水利资源
----
第二节 渔业生产
--
第十章 林业志
----
第一节 林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
----
第三节 林业资源
----
第四节 林业生产管理
----
第五节 果树栽培
--
第十一章 工副业志
----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沿革
----
第三节 工副业生产规模
--
第十二章 商业志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机构沿革和流通体制
----
第三节 工商管理
----
第四节 物价
--
第十三章 粮食·外贸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粮食管理
----
第三节 外贸出口
--
第十四章 基本建设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四节 房屋建设
----
第五节 给水供暖工程
--
第十五 章交通运输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公路建设与管理
--
第十六 章物资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供应与管理
--
第十七章 计划财务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历年资金变动情况
----
第四节 生产费用及非生产费用收支出情况
----
第五节 经营成果简析
--
第十八章 劳动工资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工资制度调整与改革
----
第四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待遇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六节 劳动定额
--
第十九章 电力、电讯志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电力事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电讯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十章 银行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金融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十一章 邮电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三编 政治
--
第二十二章 党的组织建设志
----
第一节 党委机构
----
第二节 党组织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十三章 宣传工作志
----
第一节 理论学习
----
第二节 新闻报导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二十四章 纪律检查志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三节 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
--
第二十五章 行政机构志
----
第一节 行政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届行政领导更迭
--
第二十六章 老干部工作志
----
第一节 离(退)休老干部概况
----
第二节 老干部待遇
----
第三节 老干部文化娱乐活动
----
第四节 老干部的历史作用
--
第二十七章 工会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工运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二十八章 共青团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组织活动
----
第三节 历次团代会
--
第二十九章 妇联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妇女工作
----
第三节 历次妇代会
--
第三十章 政治运动志
----
第一节 肃反运动
----
第二节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
第三节 社教运动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四编 政法
--
第三十一章 地方政府志
--
第三十二章 公安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大、要案件侦破
----
第四节 治安保卫
----
第五节 户籍
--
第三十三章 法庭志
----
第一节 机构溉革
----
第二节 民事案件审理
----
第三节 基层调节委员会
--
第三十四章 军事武装志
----
第一节 劳动农场时期驻军概况
----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沿革
----
第三节 征兵工作
----
第四节 拥军爱民活动
----
第五节 民兵工作
--
第三十五章 劳动改造志
----
第一节 劳改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党的劳改政策
----
第三节 改造教育
----
第四节 生活管理
----
第五节 狱政侦察
----
第六节 刑满就业
----
第七节 特赦罪犯
第五编 科技·教育
--
第三十六章 科学技术志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状况
----
第三节 科技活动及成果
--
第三十七章 教育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小学教育
----
第六节 中学教育
----
第七节 职业高级中学
----
第八节 职工业余教育
第六编 文化·体育·卫生
--
第三十八章 文化·体育志
----
第一节 文艺活动
----
第二节 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三十九章 医疗卫生志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医疗队伍及设备
----
第四节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第七编 人物
--
第四十章 历届党委书记简介
----
郝万喜
----
黄颜事
----
李德林
----
刘玉珊
----
郑良勇
----
孙景样
----
王永山
----
李国权
----
孔繁旺
----
肖云彤
----
王长富
----
肖长林
--
第四十一章 省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简介
----
全国公检法系统先进工作者
------
李信敬
----
省先进工作者
------
黄铁新
----
省劳动模范
------
王玉琢
------
王玉珍
----
省政法先进工作者
------
李春诚
------
王一纯
----
省“三八”红旗手
------
叶惠英
----
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
程爱国
----
农垦优秀教师
------
刘淑云
--
第四十二章 管局(地区)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名录
--
第四十三章 管局(地区)以上先进集体名录
第八编 社会
--
第四十四章 人口志
----
第一节 人口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
第三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
第四十五章 计划生育志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四十六章 知识青年志
----
第一节 接收概况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
第四十七章 职工物质生活志
--
第四十八章 民谣、谚语、方言、谒后语
----
第一节 民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方言
----
第四节 谒后语
第九编 附录
--
第四十九章 地名考略
----
第一节 场名由来
----
第二节 柏根里农场
----
第三节 门鲁河农场
----
第四节 邵家闾
----
第五节 柏根里火车站
----
第六节 飞机场
--
第五十章 开拓团考察资料综述
----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移民侵略概况
----
第二节 开拓团的地里分布及其活动
----
第三节 “兴亚拓土”碑初考
----
第四节 一封日本来信
--
第五十一章 回忆录
----
创业艰难
----
嫩北农场小学的组建
----
忆建场初期那些日子
初稿编撰、审定部门及负责人
领导提词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