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卫生志644-1985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安岳县卫生志》的起迄日期。上限从唐·贞观18年起,下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85年止。
二、编纂对象、范围:
1.为体现部门志的特色,凡与安岳县卫生事业发展脉络无关的事情,本志未作记载。
内容时限:
644-1985
目录
封面
安岳县卫生志
图片
--
安岳县县城内卫生机构分布示意图
--
安岳县县城内卫生机构分布示意图
--
县卫生局办公大楼
--
1985年,县卫生局获中共内江市委、市府授予的《文明单位》奖牌。
--
县卫生学校
--
县人民医院一角
--
1984年,县人民医院获省政府授予的《重大科技成果奖四等奖》奖状。
--
县妇幼保健所
--
1983年,县中医医院获省政府授予的《科技成果三等奖》奖状
--
县中医医院
--
县卫生防疫站一角
--
县精神病医院一角
--
1983年,天马乡获省爱卫会颁发的奖状
--
1983年,天马乡获省爱卫会颁发的奖状、奖品
序
凡例
《安岳县卫生志》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
一、民国时期
------
1.公安局卫生科
------
2.警察局卫生课
------
3.戒烟委员会
----
二、新中国时期
------
1.县卫生局(科)
------
2.县爱国卫生运动会委员会
------
3.县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办公室
------
4.县地方病防治领导水组办公室
------
5.县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第二节 卫生防疫机构
----
一、民国时期—戒烟所
----
二、新中国肘期
------
1.钩虫病防治组
------
2.县卫生防疫站(组)
--
第三节 医疗预防机构
----
一、民国时期
------
1.县卫生院
------
2.县红十字会诊疗所
----
二、新中国时期
------
1.县人民医院(卫生院、第一人民医院)
------
2.县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
------
3.县精神病医院
------
4.龙台红十字会医院(诊疗所)
------
5.区卫生院(所、医院)
------
6.岳阳镇(城关镇)卫生院 (所、医院)
------
7.乡(公社)卫生院(联合诊所、医院)
------
8.工厂、学校医务室
------
9.农村生产大队(村)医疗室
------
10.合作医疗室(站)
--
第四节 妇幼保健机构
----
一、县妇幼保健所(站)
----
二、城关镔产院
----
三、乡接生站
--
第五节 医学教育及学术组织
----
一、民国时期
------
1.西医传习所
------
2.中医师公会
------
3.西医师公会(筹)
----
二、新中国时期
------
1.县卫生学校
------
2.县中医中级函授班
------
3.县中医函授大学班
------
4.县医药卫生科技情报站
------
5.县医学会
------
6.县中医学会
--
第六节 党、团群众组织
----
一、中共党组织
------
1.中共安岳县卫生局党组(机关支部)
------
2.中共安岳县人民医皖总支(支部)
------
3.中共安岳县中医医院支部
------
4.中共安岳县卫生防疫站支部
------
5.中共安岳县卫生学校支部
------
6.中共安岳县精神病医院支部
------
7.区(镇)卫生院党组织
----
二、共青团组织
----
三、工会组织
----
四、妇女组织
----
五、民兵组织
----
六、县红十字会
------
1.民国时期
------
2.新中国时期
----
七、其它群众卫生组织
------
1.民国时期
--------
(1)义诊委员会
--------
(2)夏令卫生运动委员会
--------
(3)卫生委员会
------
2.新中国时期—卫生工作者协会
第二章 卫生工作
--
第一节 卫生管理
----
一、民国时期
------
1.登记和管理制度
------
2.病案书写制度
------
3.征调制度
------
4.诊疗制度
----
二、新中国时期
------
1.政治思想工作
------
2.精神文明建设
------
3.行政管理
------
4.经济管理
------
5.业务管理
------
6.对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
------
7.药政管理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一、民国时期
------
1.常见病与疫情报告
------
2.对公共场所清洁卫生的管理
------
3.预防接种
--------
1旧法种痘
--------
2新法种痘
------
4.戒鸦片烟
------
5.民间卫生习俗
----
二、新中国时期
------
1.疫情报告
------
2.传染病防治
--------
(1)流行性乙型脑炎
--------
(2)乙型肝炎
--------
(3)钩端螺旋体病
--------
(4)狂犬病
--------
(5)结核病
--------
(6)麻风
--------
(7)头癣
--------
(8)性病
------
3.计划免疫
------
4.肿瘤普查
------
5.地方病防治
--------
(1)钩虫病
--------
(2)疟疾
--------
(3)大骨节病
--------
(4)中华分枝睾吸虫病
--------
(5)地方性氟中毒
--------
(6)克山病
--------
(7)布氏杆菌病
------
6.卫生监督
--------
(1)工业
--------
(2)农业
--------
(3)放射
--------
(4)水质
--------
(5)场镇污物
--------
(6)学校
--------
(7)食品
------
7.爱国卫生
--------
(1)两管五改
--------
(2)除四害
--
第三节 医疗预防
----
一、医疗护理
------
1.清末与民国时期
--------
(1)医事人员的来源与执业形式
--------
(2)医疗业务
------
2.新中国时期
--------
(1)人材的来源与调配
--------
(2)医疗业务
--------
(3)巡回医疗
--------
(4)责任制护理
--------
(5)医疗收费标准
--------
(6)医药费减免
--------
(7)公费医疗
--------
(8)合作医疗
----
二、制剂
----
三、支援外地建设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一、民国时期
----
二、新中国时期
------
1.推行新法接生
------
2.普查普治妇女病
------
3.儿童保健
--------
(1)查治儿童病
--------
(2)托幼卫生
----
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五节 中医
----
一、民国时期
------
1.中医人员的来源
------
2.中医人员的执业形式
----
二、新中国时期
------
1.建立和发展中医队伍
--------
(1)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
--------
(2)吸收个体、集体制中医人员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
------
2.培养中医后继人才
--------
(1)中医带徒
--------
(2)开班培训
--------
(3)函授教育
--------
(4)送人进修
--------
(5)为名老中医落实学术继承人
------
3.西医学习中医
------
4.学术经验交流
------
5.振兴中医
--
第六节 医学教育
----
一、民国时期
----
二、新中国时期
--
第七节 医药学术活动
----
一、医药卫生科技情报站的组织活动
----
二、医学会的组织活动
----
三、中医学会的组织活动
----
四、撰写医学论文
----
五、医药科研活动与成果
--
第八节 技术职称晋升工作
----
一、民国时期
------
1.中医师
------
2.助产士
----
二、新中国时期
--
第九节 卫生宣传
第三章 医林人物
--
第一节 中医
----
周国颐
----
周即生
----
邹浩生
----
汤选卿
----
康继皋
----
王仲郁
----
周易源
----
李仲权
----
王守常
----
卿文才
----
傅希宁
----
田仿衡
--
第二节 西医
----
邹海帆
第四章 医风药俗
--
第一节 医风
----
一、“六字真言”考
----
一、“医不叩门”考
----
三、“医不送终”考
----
四、“门户之见”考
----
五、“神药两解”考
----
六、“秘不外传”考
----
七、“中医带徒繁文缛节”考
----
八、“旧法接生”考
----
九、“旧法育婴”考
----
十、“药王会”考
--
第二节 药俗
第五章 卫生改革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领导体制
--
第四节 人事制度
--
第五节 医学教育
--
第六节 其它方面
附:表图索引
后记
《安岳县卫生志》编纂领导小组和编纂组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