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县志

巴县志

格式:PDF
费用:25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物。

内容时限: 1911-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5月

目录

封面
巴县志
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巴县志》总编室
序言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理
-- 第一章政区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区域变迁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一、区级政区
------ 二、乡级政区
---- 第四节城镇
------ 一、县城
------ 二、建制镇
---- 第五节地名
-- 第二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质
------ 一、构造
------ 二、地层
---- 第二节地貌
------ 一、低山
------ 二、丘陵
------ 三、河谷
---- 第三节土地与土壤
------ 一、土地
------ 二、土壤
---- 第四节矿藏
------ 一、煤
------ 二、天然气
------ 三、铁
------ 四、砂金
------ 五、石灰石、白云石
------ 六、耐火粘土、石英砂
------ 七、含钾凝灰岩
------ 八、砂岩、河沙、卵石、页岩
---- 第五节气候
------ 一、雾、日照、气温
------ 二、降水与湿度
------ 三、气压及风
---- 第六节水文
------ 一、地表径流
------ 二、河流
------ 三、地下水
------ 四、水文观测站
---- 第七节植物
------ 一、植被结构
------ 二、植物资源
---- 第八节动物
------ 一、野生动物
------ 二、饲养动物
---- 第九节野生中药材
---- 第十节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洪涝
------ 三、寒潮低温
------ 四、风灾
------ 五、雹灾
------ 六、滑坡、岩崩
第二篇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民国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节解放后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三节人民生活
------ 一、农民的收入与消费
------ 二、城镇职工的收入与消费
-- 第二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关系
------ 一、私有制
------ 二、集体所有制
------ 三、全民所有制
---- 第二节耕地
------ 一、面积变化
------ 二、耕地改良
---- 第三节肥料
------ 一、农家肥
------ 二、化肥
------ 三、菌肥
---- 第四节耕作制度
------ 一、田作
------ 二、土作
---- 第五节种植业
------ 一、种植区划
------ 二、粮食作物
------ 三、经济作物
------ 四、植物保护
---- 第六节养殖业
------ 一、家畜
------ 二、家禽
------ 三、蚕
------ 四、鱼
------ 五、蜂
---- 第七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农机具
---- 第一节机具种类
------ 一、提灌机具
------ 二、耕作机具
------ 三、播种栽插机具
------ 四、植保机具
------ 五、收割、脱粒、烘干机具
------ 六、农村运输机具
------ 七、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八、养殖、捕捞机具
---- 第二节农机修造、供应
------ 一、修造
------ 二、供应
---- 第三节农机管理
------ 一、机构
------ 二、技术培训
------ 三、机务审验
------ 四、安全管理
------ 五、机械管理
------ 六、机台责任制
-- 第四章水利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一、塘
------ 二、石河堰(坝)
------ 三、小型水库
------ 四、中型水库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一、小型引水堰
------ 二、中型引水堰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一、固定机灌站
------ 二、固定电灌站
------ 三、水轮泵站
---- 第四节喷灌
---- 第五节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二、治理
---- 第六节管理
------ 一、机构和管理体制
------ 二、工程管理
------ 三、水费
------ 四、岁修
-- 第五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资源
------ 一、林地资源
------ 二、林木资源
------ 三、林业区划
---- 第二节种籽、育苗
------ 一、种籽
------ 二、育苗
---- 第三节植树造林
------ 一、造林
------ 二、三类林改造
------ 三、零星植树
------ 四、义务植树
---- 第四节森林抚育
------ 一、幼林抚育
------ 二、间伐抚育
---- 第五节森林产品及利用
------ 一、森林采伐
------ 二、林副产品
---- 第六节林业行政管理
------ 一、机构
------ 二、林权管理
------ 三、采伐和经销管理
------ 四、森林防火
------ 五、病虫害防治
------ 六、制止乱砍滥伐
---- 第七节林场
------ 一、国营林场
------ 二、集体林场
-- 第六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经济类型
------ 一、私营工业
------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
------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能源工业
------ 一、电力工业
------ 二、煤炭工业
------ 三、石油工业
---- 第三节机械工业
---- 第四节冶金、铸造工业
------ 一、冶金业
------ 二、铸造业
---- 第五节化学工业
------ 一、化肥工业
------ 二、玻璃工业
------ 三、塑料工业
------ 四、电镀
------ 五、乙炔、橡胶、试剂、粘胶
---- 第六节建材工业
------ 一、砖瓦、石灰
------ 二、石(沙)材
------ 三、水泥
------ 四、装饰建材
---- 第七节纺织工业
------ 一、棉织业
------ 二、针织业
------ 三、茧丝绸
---- 第八节食品、饮料工业
------ 一、粮油加工业
------ 二、肉类加工业
------ 三、糖果、糕点业
------ 四、冷食品业
------ 五、酿造业
------ 六、制糖业
---- 第九节造纸、印刷业
------ 一、造纸工业
------ 二、印刷业
---- 第十节缝纫、制革工业
------ 一、服装业
------ 二、制鞋业
------ 三、皮革
---- 第十一节其他工业
------ 一、陶瓷业
------ 二、猪鬃加工业
------ 三、木、竹、棕、藤、革加工业
------ 四、文体用品
------ 五、火柴工业
------ 六、包装业
------ 七、电器仪表业
------ 八、饲料加工业
---- 第十二节管理
------ 一、机构
------ 二、企业管理
---- 第十三节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
-- 第七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类型
------ 一、私营商业
------ 二、集体商业
------ 三、供销合作商业
------ 四、国营商业
---- 第二节市场与交易
------ 一、市场
------ 二、交易形式
---- 第三节商品经营
------ 一、日用工业品
------ 二、农业生产资料
------ 三、药品
------ 四、盐、糖、烟、酒
------ 五、蔬菜、肉、禽、蛋
------ 六、干菜、果品
------ 七、糖果、糕点、调料
------ 八、土产日杂
------ 九、煤炭、石油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茶馆
------ 三、旅馆
------ 四、理发业
------ 五、照相业
-- 第八章粮油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民国时期粮食管理机构
------ 二、解放后的粮油管理机构
---- 第二节粮食征购
------ 一、民国时期粮食征购
------ 二、解放后的粮食征购
---- 第三节油料统(收)购
------ 一、食用油料统(收)购
------ 二、非食用油料统(收)购
------ 三、油料议购
---- 第四节粮油销售
------ 一、市镇粮食供应
------ 二、农村粮食销售
------ 三、油脂销售
------ 四、粮油议销
---- 第五节粮油储存、调拨
------ 一、仓库建设
------ 二、粮油保管
------ 三、粮油调拨
-- 第九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企业类型
------ 一、区级企业
------ 二、乡级企业
------ 三、村级企业
------ 四、组级企业
------ 五、联户企业
------ 六、户营企业
---- 第三节行业
------ 一、农业企业
------ 二、工业企业
------ 三、建筑业
------ 四、交通运输业
------ 五、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四节管理
------ 一、管理机构及权限
------ 二、计划管理
------ 三、生产管理
------ 四、财务管理
------ 五、质量管理
------ 六、技术管理
------ 七、劳动管理
------ 八、安全管理
------ 九、购销管理
---- 第五节职工队伍、工资、劳保福利
------ 一、职工队伍
------ 二、工资
------ 三、劳保福利
-- 第十章名特产
-- 第十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交通
------ 一、公路
------ 二、桥梁
------ 三、航道、码头、渡口
------ 四、铁路、机场
---- 第二节运输
------ 一、陆上运输
------ 二、水上运输
---- 第三节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运输市场管理
------ 三、路政管理
------ 四、交通安全管理
-- 第十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一、邮递
------ 二、邮政业务
------ 三、邮政资费
------ 四、邮政编码
---- 第二节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
---- 第三节邮电管理
------ 一、机构
------ 二、管理
-- 第十三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巴县故治建设概略
------ 一、重庆建设概略
------ 二、马王坪县治区建设概略
---- 第二节场镇规划
---- 第三节场镇建设
------ 一、市政建设
------ 二、公共设施
------ 三、环卫设施
------ 四、城镇绿化
---- 第四节农房与沼气
------ 一、农房
------ 二、沼气
---- 第五节设计和建筑队伍
------ 一、设计队伍
------ 二、建筑队伍
---- 第六节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治理
---- 第七节房地产
------ 一、公房公地
------ 二、私房
------ 三、房屋使用状况
---- 第八节管理
------ 一、机构
------ 二、土地管理
------ 三、建筑管理
------ 四、市政设施管理
------ 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 六、房地产管理
-- 第十四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收支平衡
------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
------ 四、财务管理
------ 五、财政监督
-- 第十五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制
---- 第三节税种
------ 一、田赋、农业税
------ 二、工商税
------ 三、所得税
------ 四、地方税
------ 五、其他税
---- 第四节工商税收收入
-- 第十六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组织
------ 一、票号、钱庄、当铺
------ 二、银行
------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
------ 四、保险公司
---- 第二节银行业务
------ 一、存款
------ 二、贷款
------ 三、结算
------ 四、财政拨款监督支付
------ 五、代理业务
---- 第三节保险业务
---- 第四节民间信用
------ 一、民国时期的民间信用
------ 二、解放后的民间信用
-- 第十七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计划编制与实施概况
------ 三、计划管理内容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一、机构
------ 二、专业统计
------ 三、统计调查
------ 四、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三节审计管理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物价政策与实施
------ 三、物价演变
------ 四、物价监督检查
------ 五、毗邻地区价格协作
---- 第五节标准计量管理
------ 一、计量单位的演变
------ 二、计量管理
---- 第六节工商行政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商企业管理
------ 三、集市贸易管理
------ 四、个体经济管理
------ 五、商标管理
------ 六、广告管理
------ 七、经济合同管理
------ 八、经济案件查处
第三篇政治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解放前的组织及活动
---- 第二节解放后的组织及活动
------ 一、中共巴县委员会
------ 二、中共巴县历次代表大会
------ 三、区(镇)乡(镇)党委
------ 四、主要活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民主党派
-- 第四章其他政党
-- 第五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一、重庆总工会
------ 二、巴县总工会
------ 三、四川省巴县总工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一、农民协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议制机构
------ 一、议事会、参事会
------ 二、民意咨询委员会
------ 三、临时参议会
------ 四、参议会
---- 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一、人民代表
------ 二、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简况
------ 三、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七章政府
---- 第一节县政府
------ 一、民国巴县政府
------ 二、巴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区公所
---- 第三节乡(镇)政府
-- 第八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县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政协主要工作概况
------ 一、参政议政、协商监督
------ 二、办理提案工作、处理来信来访
------ 三、组织学习
------ 四、视察参观
------ 五、落实各项统战政策
------ 六、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七、文史资料征集、整理
-- 第九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一、重庆公安局
------ 二、乡镇巡警总暑
------ 三、巴县警察局
------ 四、巴县公安局
---- 第二节惩治反革命
------ 一、镇反
------ 二、肃反
---- 第三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一、禁烟
------ 二、禁赌
------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五节看守、劳改、拘留
------ 一、看守
------ 二、劳改
------ 三、拘留
---- 第六节户政管理
---- 第七节交通管理
---- 第八节消防管理
-- 第十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一、巴县地方法院检察处
------ 二、四川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检察处
------ 三、巴县人民检察院
---- 第二节检察工作
------ 一、刑事检察
------ 二、法纪检察
------ 三、经济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控告申诉检察
------ 六、综合治理
-- 第十一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一、巴县地方法院
------ 二、四川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
------ 三、军法室
------ 四、巴县司法处
------ 五、巴县人民法院
---- 第二节审判制度和程序
---- 第三节案件审理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申诉复查
------ 五、判后执行
---- 第四节监狱
-- 第十二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司法工作
------ 一、法制教育
------ 二、调解
------ 三、公证
------ 四、律师
-- 第十三章军事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一、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二、解放后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军
------ 一、清末民国驻军
------ 二、解放后的驻军
---- 第三节兵役
------ 一、民国时期的兵役
------ 二、解放后的兵役
---- 第四节重大战事
------ 一、清末民国时期战事
------ 二、解放巴县
------ 三、剿匪
---- 第五节防空
------ 一、机构
------ 二、防空工事
-- 第十四章民政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基层政权建设
------ 一、基层政权建置
------ 二、基层选举
---- 第三节优抚、安置
------ 一、优抚
------ 二、安置
---- 第四节救济、福利
------ 一、社会救济
------ 二、灾害救济
------ 三、福利事业
------ 四、扶贫扶优
------ 五、收容遣送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殡葬改革
------ 一、改革旧的丧葬习俗
------ 二、改革土葬、推行火葬
-- 第十五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一、招工
------ 二、下乡
------ 三、退休补员
------ 四、办大集体
------ 五、自谋职业
---- 第二节裁员与精简下放
---- 第三节工资与津贴
------ 一、工资制度
------ 二、工资改革与调整
------ 三、津贴与补贴
---- 第四节劳动保险和福利
------ 一、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 二、病、伤、残待遇
------ 三、职工假日待遇
------ 四、死亡抚恤
------ 五、困难补助
---- 第五节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 一、劳动保护
------ 二、安全生产
---- 第六节人事工作
------ 一、干部来源
------ 二、干部编制
------ 三、干部任免
------ 四、干部调动
------ 五、干部监察与奖励
-- 第十六章政务纪要
第四篇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机构
------ 一、教育局
------ 二、大学、中专招生办公室
---- 第二节学校
------ 一、书院、义学、私塾
------ 二、幼儿园(班)
------ 三、小学
------ 四、普通中学
------ 五、职业、专业学校
---- 第三节成人教育
------ 一、农民教育
------ 二、职工教育
------ 三、干部教育
---- 第四节方针、学制、考试
------ 一、教育宗旨、方针
------ 二、学制
------ 三、考试制度
---- 第五节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结构
------ 三、师资培训
------ 四、工资待遇
------ 五、社会地位
---- 第六节教育经费
------ 一、经费来源
------ 二、经费管理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科学技术队伍
------ 一、事业及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 二、农村技术人员
------ 三、引进各类技术人才
----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
------ 一、科学技术研究
------ 二、科学技术成果引进及推广
---- 第三节科学技术普及
------ 一、科学技术普及及组织
------ 二、科学技术宣传
------ 三、科技信息咨询服务
------ 四、科学技术培训
---- 第四节科学技术管理
------ 一、科学技术成果管理
------ 二、科技人员管理
------ 三、科学技术经费管理
------ 四、科技情报管理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机构
------ 一、行政管理机构
------ 二、文化事业机构
---- 第二节音乐、舞蹈
---- 第三节曲艺
---- 第四节美术、书法、篆刻、摄影
---- 第五节文学
------ 一、文学组织及刊物
------ 二、文学创作
------ 三、民间文学集成
---- 第六节戏剧
------ 一、川剧
------ 二、话剧、歌剧
---- 第七节电影
------ 一、电影队
------ 二、电影院
------ 三、经营管理
---- 第八节图书
------ 一、藏书
------ 二、阅览与流通
------ 三、发行与销售
---- 第九节文物
------ 一、文物普查
------ 二、馆藏文物
------ 三、文物保护单位
---- 第十节风景名胜
------ 一、东温泉风景区
------ 二、圣灯山自然保护区
------ 三、云篆山风景区
-- 第四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一、广播事业
------ 二、广播宣传
------ 三、广播队伍
---- 第二节电视
-- 第五章档案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收集与整理
------ 一、收集
------ 二、整理与鉴定
---- 第三节保管与利用
------ 一、民国时期的档案保管与利用
------ 二、解放后的档案保管与利用
---- 第四节指导
------ 一、培训文档人员
------ 二、基层指导
-- 第六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农村体育
------ 三、职工体育
------ 四、妇女、幼儿体育
------ 五、老年人体育
---- 第二节训练
------ 一、运动员训练
------ 二、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 第三节竞赛
------ 一、县级运动会
------ 二、单项比赛
------ 三、承办全国、省、市级比赛
---- 第四节体育场地
-- 第七章卫生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卫生保健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饮水卫生
------ 三、食品卫生
------ 四、工业卫生
------ 五、学校卫生
------ 六、妇幼保健
------ 七、儿童保健
---- 第三节疾病防治
------ 一、防疫
------ 二、传染病防治
------ 三、地方病防治
------ 四、水肿病防治
---- 第四节医疗
------ 一、医疗网点
------ 二、医疗设备
------ 三、医疗业务
------ 四、医疗制度
---- 第五节医学教育
------ 一、学校培训
------ 二、短期培训
------ 三、函授
---- 第六节药政
------ 一、药品管理
------ 二、药品价格管理
------ 三、药摊管理
第五篇社会
-- 第一章人口、民族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一、年龄构成
------ 二、性别构成
------ 三、家庭、婚姻构成
------ 四、职业、行业构成
------ 五、文化构成
---- 第四节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机械变动
---- 第五节人口控制
------ 一、机构
------ 二、计划生育工作
---- 第六节民族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 第三章帮会
---- 第一节哥老会
---- 第二节青帮
---- 第三节洪帮
-- 第四章习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一、服饰、饮食、居住
------ 二、婚姻
------ 三、生寿
------ 四、丧葬
------ 五、生育
------ 六、节日
---- 第二节农事习俗
---- 第三节道德风尚
------ 一、尊老爱幼
------ 二、文明礼貌
---- 第四节社会陋习
------ 一、吸毒
------ 二、赌博
------ 三、娼妓
-- 第五章方言、俗谚
---- 第一节方言
------ 一、语音
------ 二、词汇选录
---- 第二节俗谚
------ 一、气象谚语
------ 二、生产谚语
------ 三、生活谚语
------ 四、歇后语
第六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龚晴皋
---- 刘衡
---- 石开扬
---- 邹容
---- 龚秉枢
---- 李湛阳
---- 温友松
---- 游曦
---- 谢承常
---- 陈家齐
---- 喻克猷
---- 周贯植
---- 周文钦
---- 童庸生
---- 向希平
---- 程攸生
---- 汤慕禹
---- 李惠康
---- 梅际郇
---- 申文英
---- 石青阳
---- 童宪章
---- 文伯鲁
---- 陶闿士
---- 向宗鲁
---- 杨庶堪
---- 曾吉芝
---- 李奎安
---- 曹燮阳
---- 伍时英
---- 胡景伊
---- 龚秉权
---- 王英
---- 朱之洪
---- 彭兴道
---- 汪云松
---- 向楚
---- 任鸿隽
---- 胡绍全
---- 李巽芳
---- 朱必谦
---- 赖以庄
---- 李显文
---- 张德成
---- 蒲芳南
---- 沈德成
---- 尹素珍
---- 吴櫂仙
---- 于新民
---- 杨道南
---- 周钦岳
---- 龚志贤
---- 罗贤林
---- 周小琴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王湘
---- 陈廷杰
---- 陈泽霈
---- 吴象痴
---- 苏太馀
---- 涂素华
---- 宋辑先
---- 黄锡滋
---- 冯陶钧
---- 童子钧
---- 何敬平
---- 唐慕陶
---- 袁尊一
---- 王天行
---- 吕予方
---- 谢予
---- 任士学
-- 第三章英名录
附录
-- 一、文件
-- 二、书信、函电
-- 三、诗词
-- 四、中央机关及所属单位驻巴县各乡调查表
本志编纂始末
-- 附一、县志分纂分工表
-- 附二、部门志名录
巴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届至第四届成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