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县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南,力求观点正确,资料翔实。
二 本志上限始自1947年建市,下限断至1985年底。为保存史料,部分内容可因事而异,适当上溯。图片使用,根据需要,适当下延。
出版时间:
1995年06月
目录
封面
界首县志
图片
--
县城鸟瞰
--
县级领导机关
--
沙河大桥
--
电视塔
--
自来水厂水塔
--
A 百货商场
--
B 中原宾馆
--
C 双塔广场
--
农家小院
--
玉米
--
油菜
--
小麦
--
前进街集贸市场
--
光武小百货市场
--
陶庙山羊交易市场
--
地膜覆盖
--
收获季节
--
马铃薯交易市场
--
市场一角
--
市场一角
--
交易兴隆
--
三彩刻花坛
--
工艺陶(韩美林美术作品制作)
--
省委书记卢荣景与酒厂厂长蒋醒光在座谈
--
生产场地
--
沙河特曲系列产品
--
农地膜
--
农地膜生产线
--
撕膜捆扎球
--
A 中原鞋业有限公司
--
B 昆布健身食品
--
C 曙光食品厂系列产品
--
D 铜版纸生产线
--
界首皮毛制革厂羊剪绒产品
--
机油泵系列产品
--
化肥厂生产设备
--
苹果
--
葡萄
--
曹寺石榴
--
界首师范
--
界首一中
--
界首一小
--
东风剧场
--
李良成熏鸡
--
董长海麻花
--
宏兴糕点
--
吕长明五香牛肉
--
天棚街
--
古清真寺
--
黄古堆
--
新阳城遗址
--
界首县行政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城、区简介
----
一 县城
----
二 光武区
----
三 芦村区
----
四 城郊区
----
五 陶庙区
----
六 砖集区
----
七 胡集区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水文
----
一 地表水
------
附:苏轼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
----
二 地下水
--
第三节 气候与物候
----
一 气候
----
二 物候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一 成土母质
----
二 土壤分类与分布
----
三 植被
--
第五节 物产
----
一 动物
----
二 植物
----
三 矿物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 旱灾
----
二 水灾
----
三 病虫
----
四 冰雹
----
五 霜冻
----
六 于热风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分布
----
一 人口变动
----
二 人口分布
----
三 人口密度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 性别构成
----
二 年龄构成
----
三 文化职业构成
----
四 民族姓氏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一 晚婚晚育
----
二 节育措施
----
三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一 职工生活
----
二 农村人民生活
----
三 寿限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一 封建私有制
----
二 农民个体所有制
----
三 集体所有制
----
四 人民公社
----
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 作物栽培
----
二 马铃薯
----
三 耕作制度
----
四 农技农艺
----
五 农机具
----
六 作物保护
--
第三节 养殖业
----
一 畜禽业
----
二 渔业
----
三 特种养殖
--
第四节 副业
----
一 大黄竹编
----
二 三粉加工
----
三 大梁庄毛纺织
--
第五节 国营农场(站)简介
----
一 棉花原种场
----
二 马铃薯良种繁育场
----
三 畜禽改良站
----
四 良种繁育场
----
五 鱼苗养殖场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林果资源
----
一 用材林
----
二 经济林
----
三 果木林
----
四 古树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一 育苗
----
二 植树
--
第三节 林果保护
----
一 护管措施
----
二 病虫防治
--
第四节 果园(场)
----
一 葡萄场
----
二 园艺场
----
三 曹寺石榴园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一 颍河段支系治理
----
二 泉河段支系治理
----
三 茨谷河段支系治理
----
四 人工河与彭湖地区河网化
--
第二节 灌溉设施
----
一 井塘
----
二 机电灌站
----
三 涵闸
--
第三节 堤防工程
----
一 颍河、泉河段堤防
----
二 堤防管护
------
附:参加茨淮新河工程纪略
第七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力
----
一 发电
----
二 供电
----
三 变电所
----
四 管电
--
第二节 沼气
--
第三节 改灶节能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一 私营工业
----
二 国营工业
----
三 集体工业
----
四 乡镇企业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一 食品、卷烟
----
二 机电
----
三 建材
----
四 纺织、印染、缝纫
----
五 印刷、造纸
----
六 化工
----
七 制革、皮毛
----
八 竹木加工
----
九 制药
--
第三节 界首彩陶
----
一 工艺
----
二 品种
--
第四节 主要工厂选介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交通
----
一 道路建设
----
二 桥涵建设
----
三 运输工具
----
四 客货运输
----
五 公路养护
----
六 公路绿化
--
第二节 水路交通
----
一 航道建设
----
二 运输工具
----
三 客货运输
--
第三节 搬运装卸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一 路政
----
二 航政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一 邮路邮件
----
二 报刊发行
--
第二节 电讯
----
一 电话
----
二 电报
----
三 传真
第十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体制与网点
----
一 私营商业
----
二 集体商业
----
三 国营商业
----
四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一 农副产品
----
二 副食品
----
三 工业品
----
四 生产资料
----
五 医药品
----
六 对外贸易
--
第三节 集贸市场
----
一 集市、庙会
----
二 界首骡马市场
--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
一 饮食业
----
二 服务行业
----
三 修理业
----
四 风味小吃
第十二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购销
----
一 市场交易
----
二 统购统销
----
三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储运
----
一 粮油存储
----
二 调运
--
第三节 加工
----
一 面粉
----
二 油料
----
三 豆类、谷物
----
四 饲料加工
第十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私营改造
----
一 私营商业改造
----
二 私营手工业改造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一 工商户核证
----
二 工商企业登记
----
三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一 商标管理
----
二 广告管理
--
第四节 物价、市场管理
----
一 物价管理
----
二 市场管理
--
第五节 计量、标准化管理
----
一 计量管理
----
二 标准化管理
第十四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一 收支
----
二 财政管理
----
三 监督审计
--
第二节 税务
----
一 农业税
----
二 工商税
----
三 稽征管理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企业
----
一 钱庄、当铺、钱桌
----
二 银行、保险公司
--
第二节 货币
----
一 货币演变
----
二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存储
----
一 存款
----
二 储蓄
--
第四节 贷款
----
一 农业贷款
----
二 工商贷款
----
三 基本建设贷款
----
四 豁免
--
第五节 保险
----
一 承保
----
二 理赔
--
第六节 公债、国库券
----
一 公债
----
二 国库券
第十六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一 城址变迁
----
二 市区建设
--
第二节 区镇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一 房屋建筑
----
二 乡村照明
----
三 新村选介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
一 公房管理
----
二 私房改造
----
三 土地管理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第十七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 建县前党组织
----
二 界首县党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第十八章 政府
--
第一节 界首市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一 政府沿革
----
二 政府机构
----
三 信访工作
--
第三节 乡镇政府
第十九章 人大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普选及乡镇选举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
一 重要决策
----
二 提案办理
----
三 视察活动
----
四 联系选民
第二十章 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一 参政议政
----
二 提案处理
----
三 学习视察
----
四 文史资料征集
第二十一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一 市职联
----
二 县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一 农民协会
----
二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青年团体
----
一 组织建设
----
二 团代会
----
三 重要活动记略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一 组织沿革
----
二 历届妇代会
----
三 主要工作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一 商会
----
二 工商业联合会
第二十二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一 治安管理
----
二 专项斗争
----
三 打击刑事犯罪
----
四 边沿联防
----
五 消防工作
--
第二节 检察
----
一 刑事检察
----
二 经济检察
----
三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一 刑事审判
----
二 民事审判
----
三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 法律顾问处
----
二 公证
----
三 法制宣传
----
四 调解
第二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社会赈济
----
一 城市救济
----
二 农村扶贫
----
三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 福利生产
----
二 社会福利院
----
三 农村五保
----
四 收容遣送
--
第四节 婚葬管理
----
一 婚姻登记
----
二 殡葬改革
--
第五节 复退军人安置
第二十四章 人事劳动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一 干部队伍
----
二 干部任免
----
三 干部培训
----
四 考察、奖惩
----
五 编制工作
----
六 科技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一 就业安置
----
二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一 干部工资
----
二 工人工资
----
三 安全生产
----
四 职工福利
----
五 离休退休
第二十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一 兵役机构
----
二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驻军
----
一 清末驻军
----
二 民国时期驻军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驻军
--
第三节 民兵
----
一 建制
----
二 训练
--
第四节 人民防空
----
一 机构
----
二 人防工程
--
第五节 主要战事记略
第二十六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 机构设施
----
二 群众文化活动
----
三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一 小说、散文、诗歌
----
二 书法、绘画、摄影
--
第三节 戏剧曲艺
----
一 戏剧
----
二 曲艺
--
第四节 电影、电视
----
一 电影
----
二 电视
--
第五节 报刊、广播、通讯报导
----
一 报刊
----
二 广播
----
三 通讯报导
--
第六节 图书档案
----
一 图书
----
二 档案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一 古遗址
----
二 古城址
----
三 古墓葬
----
四 古建筑
----
五 古井
----
六 革命遗址
----
七 古迹
----
八 馆藏文物
第二十七章 教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一 私塾学堂
----
二 学前教育
----
三 小学教育
----
四 中学教育
--
第二节 专业教育
----
一 师范教育
----
二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一 农民业余教育
----
二 职工教育
----
三 电视函授教育
--
第四节 教育改革
----
一 教学改革
----
二 学制改革
----
三 招生制度改革
----
四 勤工俭学
--
第五节 师资经费
----
一 教师
----
二 教育经费
第二十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医术
----
一 医疗
----
二 医术
--
第二节 医政、药政管理
----
一 医政管理
----
二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一 除害灭病
----
二 农村卫生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一 地方病防治
----
二 职业病防治
----
三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一 新法接生
----
二 儿童保健
----
三 妇女病查治
--
第六节 土方、验方、秘方
第二十九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 科研单位
----
二 学术团体
----
三 基层农科网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一 获奖产品
----
二 科技论文
--
第四节 科技普及
----
一 科普宣传
----
二 技术培训
----
三 科技交流
--
第五节 气象测报
----
一 地面测报
----
二 气象预报
----
三 气象资料
--
第六节 水文测报
----
一 水位
----
一 流量
----
三 降水量
--
第七节 地震测报
----
一 机构设施
----
二 网点部署
----
三 测报仪器
----
四 地震史料
第三十章 体育
--
第一节 场地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 体育课程
----
二 体育师资
----
三 中小学运动会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一 机关体育活动
----
二 工厂体育活动
----
三 农民体育活动
----
四 武术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一 县体育运动会
----
二 参加全国、省、地运动会和单项比赛
第三十一章 习俗
--
第一节 节日时令
----
一 传统节日
----
二 法定节日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一 农业生产
----
二 工业生产
--
第三节 婚丧喜庆
----
一 婚嫁
----
二 丧葬
----
三 喜庆
--
第四节 衣食住行
----
一 服饰
----
二 饮食
----
三 居住
----
四 出行
--
第五节 恶习流弊
----
一 赌博
----
二 吸毒
----
三 娼妓
----
四 封建迷信
第三十二章 方言熟语
--
第一节 方言
----
一 语音
----
二 语法
----
三 词汇
----
四 标音举例
--
第二节 熟语
----
一 谚语
----
二 歇后语
第三十三章 宗教帮会
--
第一节 宗教
----
一 佛教
----
二 道教
----
三 伊斯兰教
----
四 基督教
--
第二节 帮会
----
一 哥老会
----
二 青帮
----
三 洪帮
----
四 红枪会
----
五 黄学会
第三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刘福通
----
郭其昌
----
朱在东
----
王希孔
----
段希文
----
王朝隆
----
王升堂
----
臧致平
----
郭庭杰
----
王凤保
----
李永祥
----
乔道三
----
刘朝敬
----
王宪邦
----
赵心顺
----
杨久荣
----
饶学仲
----
徐寅亮
----
王丹岑
----
董种珊
----
胡国饮
----
范清修
----
郝广发
----
田思勤
----
马光印
----
段振民
----
任效文
----
杨玉璧
----
闻兰英
----
李绍文
----
荆吉祥
----
卢之勤
----
张其濬
----
刘宗一
----
戚耀华
----
张洪元
----
房自婷
----
饶绍周
----
段静斋
----
翟金凤
--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 楹联选
--
二 重要文献辑存
----
陈胜故里在何地
----
刘福通祖籍考
----
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
----
豫皖苏建国学院在界首
----
刘福通家谱见证人丁香甫笔录材料
--
三 重要文件选录
--
四 界首县委、县政府关于编纂地方志的文件
修志始末
修志机构、人员、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