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志

兴国县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兴国县志》(1986-2000)是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续修地(市)、县(市)两级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1986~2000年全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一部资料性文献。本志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目录

封面
兴国县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中国共产党兴国县委员会办公大楼
-- 兴国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大楼
-- 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兴国县委员会办公大楼
-- 1931~1932年中共江西省委驻县城牛坑塘旧址
-- 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 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到兴国,住在潋江书院。图为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内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旧址。
-- 潋江书院全景
-- 兴国将军园将军广场巨型火炬雕塑
-- 今昔红军桥
-- 兴国是全国第一大烈士县,在兴国县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镌刻着23179名兴国籍烈士。
--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
-- 天鹅湖美人壁
-- 丹霞湖湖心岛远眺
-- 均福山云海
-- 丹霞湖上白鹭谣
-- 均福山竹海
-- 宝石拱桥
-- 十八排映山红
-- 将军园
-- 朱华宝塔
-- 五福广场
-- 滨江东大道民居区
-- 将军大桥
-- 花园式居民小区——金福花园
-- 滨江西大道铜像雕塑
-- 五福广场夜景
-- 静静的潋江
-- 1996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兴国县委书记邝小平等陪同考察兴国。
-- 1997年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与兴国人民共度新春佳节。
-- 2003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等陪同考察兴国。
-- 200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县长刘建平等陪同考察兴国。
-- 2003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吴邦国,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委副书记王君,市委常委、中共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县长苏青生等陪同考察兴国。
-- 1997年12月14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由中共兴国县委书记邝小平等陪同下考察兴国。
-- 200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市委常委、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等陪同考察兴国。
-- 2004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市委常委、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等陪同,考察兴国县潋江镇罗廖村灰鹅购销联合体。
-- 2003年10月2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由省委常委、中共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市委常委、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县长苏青生等陪同考察兴国。
-- 2007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吴新雄,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陪同考察兴国。
-- 1986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到兴国县龙口乡芦溪村考察水保治理情况。
-- 2002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等陪同考察兴国。
-- 1994年12月15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在兴国考察工作。
-- 1996年4月14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吴官正到兴国考察灰鹅基地。
-- 1999年3月30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到兴国莲塘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故地重游后,在兴国宾馆与部分县领导及宾馆工作人员合影。
-- 2003年4月7日,中共中决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由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兴国县委书记赖联明等陪同考察兴国。
-- 1999年10月3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在兴国潋江书院考察时题词。
-- 2001年4月29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兴国考察时和老红军王邦忠亲切交谈。
-- 兴国卷烟厂
-- 广州黄浦码头整装待发的兴国联和化工生产的优质出口产品。
-- 公司引进世界最新自动、机械和电子技术的气调保鲜设备
-- 兴国县国兴水泥厂厂区
-- 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兴国将军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江西宝华山实业有限公司厂区
-- 铁路从新农村经过
-- 埠头乡蓼溪村元田社区
-- 长冈新村农家
-- 高兴镇长迳新村
-- 农村娃有了健身好去处
-- 快乐的埠头乡垓上村少年儿童
-- 兴国县实施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整体搬迁。这是集居住、商业、娱乐于一体的均村乡圳背移民集中安置点。
-- 社富乡黄岗村
-- 潋江镇新农村一角
-- 全国文明先进村镇——文院村
-- 潋江镇凤凰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
-- 高兴杨梅
-- 长迳猕猴桃
-- 兴国鱼丝
-- 高兴镇高湖葡萄
-- 埠头甜橙
-- 九山生姜
-- 均村油茶桃
-- 年糕
-- 蒙山脐橙
-- 兴国红鲤鱼
-- 兴国大水李
-- 兴国蒸笼床
-- 黄化梨
-- 2005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兴国将军园广场演出场景一角。
-- 1999年6月20日,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华山医院“三下乡”活动在县体育场举行文艺演出。
-- 2007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兴国”将军园演出场景。
-- 兴国山歌手在进行山歌演唱
-- 著名歌星周冰倩在将军园演出现场
-- 兴国山歌剧团演员演出场景
-- 红色歌手谢水莲
-- 喜迎十七大 山歌颂党恩
-- 潋江镇社区老年秧歌舞
-- 2004年10月13日,北京战友文工团回到《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将军故乡——兴国,演唱《长征组歌》。
-- 三僚九尾杉
-- 三僚“包裹伞”
-- 普惠寺内千年铁树
-- 均福山古杉
-- 高兴高多古榕树
-- 高兴高多贞节牌坊
-- 覆苟山碑
-- 潋江书院“三程过化”牌坊
-- 文天祥书“永镇江南”
-- 均村五里隘古茶亭
-- 兴莲乡下埠村清代黄氏宗祠牌楼
-- 县志办编纂成果
-- 《兴国县志》(1986~2000)编纂人员合影
-- 续修《兴国县志》评审会全体人员合影
-- 兴国县政区交通图
-- 兴国县城区图
目录
概述
专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区划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域面积
---- 第三节 区划变革
---- 第四节 乡镇场概况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 第二节 山脉 河流
----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 第四节 气候 水文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动物资源
卷二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 第五节 老龄人口
-- 第二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生管理
---- 第二节 计生服务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计生协会工作
卷三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生产
---- 第四节 果茶生产
---- 第五节 特种种植
-- 第二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品种改良
---- 第二节 技术改良
---- 第三节 植物保护
-- 第三章 畜禽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畜禽生产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章 水产
---- 第一节 渔业生产
---- 第二节 鱼病防治
---- 第三节 渔政管理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拥有量
---- 第二节 农机应用
---- 第三节 农机服务
---- 第四节 安全监理
-- 第六章 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 第三节 农产品流通
----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五节 农业开发资金管理
---- 第六节 农村合作基金管理
-- 第七章 名优特产
---- 第一节 粮油产品
---- 第二节 渔牧业产品
---- 第三节 果茶蔬产品
---- 第四节 手工业产品
卷四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第二节 林木种类
---- 第三节 资源保护
-- 第二章 森林培育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造林绿化
---- 第三节 长防林建设
---- 第四节 油茶生产
---- 第五节 林业基地
-- 第三章 木竹经营与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木竹购销
---- 第二节 林产品加工
---- 第三节 林业法制建设
---- 第四节 林地林权管理
---- 第五节 林木采伐管理
---- 第六节 木材市场管理
---- 第七节 野生动物管理
卷五 水利 水电
-- 第一章 水利设施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提水工程
---- 第三节 堤防工程
----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中低产田改造
-- 第二章 水电建设
---- 第一节 水电资源与开发
---- 第二节 规划勘测设计
---- 第三节 水电站
---- 第四节 电站改制
---- 第五节 电力生产
---- 第六节 输变电
---- 第七节 水利科技
---- 第八节 农电网改造
-- 第三章 水利水电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政管理
---- 第四节 供用电管理
-- 第四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抗灾救灾
卷六 水土保持
-- 第一章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一节 流失面积与分布
---- 第二节 流失成因与危害
-- 第二章 预防与治理
---- 第一节 水保治理规划
---- 第二节 预防管护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 第四节 能源建设
-- 第三章 治理成效
---- 第一节 科研成果
---- 第二节 治理效益
卷七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旧城改造
---- 第三节 新城建设
---- 第四节 市场建设
---- 第五节 公共设施建设
---- 第六节 工业园区建设
---- 第七节 园林广场建设
---- 第八节 文明卫生县城创建
---- 第九节 主要建筑物
---- 第十节 县城居民住房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乡镇规划
---- 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 第三节 圩镇建设
-- 第三章 建筑管理
---- 第一节 资质管理
----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招标投标
---- 第三节 质量检测与监督
---- 第四节 城建监察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四节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生态保护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 第四节 环境监测
卷八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采矿业
---- 第二节 机械维修制造业
---- 第三节 建材、陶瓷业
---- 第四节 化工业
---- 第五节 制烟业
---- 第六节 电力业
---- 第七节 食品、饮料业
---- 第八节 粮油、饲料加工业
---- 第九节 纺织、缝纫业
---- 第十节 皮革、塑料、玻璃业
---- 第十一节 印刷、包装业
---- 第十二节 造纸、文化用品业
---- 第十三节 木竹加工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术改造
---- 第四节 经营管理
---- 第五节 产品产量
卷九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桥梁 隧道 渡口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驾驶员培训
---- 第六节 铁路运输
---- 第七节 公路养护
---- 第八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投递与邮政设备
---- 第二节 营业项目
---- 第三节 邮政管理
---- 第四节 邮政资费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电报
---- 第二节 移动通信
---- 第三节 电信资费
---- 第四节 电信管理
---- 第五节 业务收入
卷十 商业 贸易
-- 第一章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方式改革
----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节 生猪定点屠宰
-- 第二章 商业门类与网点
---- 第一节 商业门类
---- 第二节 商业网点
---- 第三节 商场酒店选介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国有商业商品购销
---- 第二节 供销社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物资购销
---- 第四节 医药购销
---- 第五节 盐业购销
---- 第六节 烟草购销
---- 第七节 石油购销
---- 第八节 对外贸易
---- 第九节 集体、私营商业销售
-- 第四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外引企业
---- 第二节 内联企业
卷十一 粮油
-- 第一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价格
-- 第二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粮油调运与保防
---- 第三节 粮油质检
-- 第三章 粮油、饲料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业
-- 第四章 粮油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粮食市场管理
卷十二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监督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税收收入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货币
---- 第四节 存款
---- 第五节 信贷
---- 第六节 结算
---- 第七节 外汇管理
---- 第八节 金库 债券
---- 第九节 经营管理
---- 第十节 保险
卷十三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三节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 第四节 以工代赈管理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管理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土地调查
---- 第四节 耕地保护
---- 第五节 土地监察
-- 第三章 矿产管理
---- 第一节 种类与储量
---- 第二节 开采审查登记
---- 第三节 矿产执法监督
---- 第四节 收费管理
--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产权管理
---- 第二节 清产核资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注册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 第五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计量检定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标准化、代码、条码管理
--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三节 价格事务
---- 第四节 收费管理
---- 第五节 物价指数
-- 第八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内部审计
-- 第九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服务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卷十四 党政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兴国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重要会议
---- 第三节 重要决策
---- 第四节 制度建设
---- 第五节 纪检监察
---- 第六节 织建设
---- 第七节 宣传工作
---- 第八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九节 台湾事务
---- 第十节 机要保密
---- 第十一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十二节 党史编研
---- 第十三节 党校教育
---- 第十四节 机关党建
-- 第二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总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
---- 第八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
卷十五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兴国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换届选举
---- 第三节 重要会议
---- 第四节 重要决定决议
---- 第五节 视察与执法检查
---- 第六节 督办代表建议
---- 第七节 人事任免
---- 第八节 民主评议
---- 第九节 乡镇人大工作
-- 第二章 兴国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机构编制
---- 第三节 施政述要
---- 第四节 制度建设
---- 第五节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 第六节 档案
---- 第七节 信访工作
---- 第八节 政府法制工作
---- 第九节 外事工作
---- 第十节 侨务工作
---- 第十一节 地方志编纂
---- 第十二节 老龄工作
-- 第三章 政协兴国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协委员
---- 第三节 重要会议
---- 第四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 第五节 视察考察与调查
---- 第六节 文史资料征集
---- 第七节 提案办理
卷十六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敬老院工作
-- 第二章 救灾救济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农村救灾、救济
----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三节 扶贫互助储金会
---- 第四节 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五节 有奖社会福利彩票
-- 第三章 婚姻与社团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社团管理
-- 第四章 基层自治组织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五章 行政区域管理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县界勘定
---- 第三节 地名工作
卷十七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实施
---- 第二节 干部选拔与任免
---- 第三节 职称评定
---- 第四节 人才交流
---- 第五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就业与培训
---- 第三节 监察与仲裁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五节 社会保险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工资
---- 第二节 企业工资
---- 第三节 福利待遇
卷十八 军事
-- 第一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建设
---- 第四节 国防教育
-- 第二章 武装警察
---- 第一节 建制
---- 第二节 训练执勤
-- 第三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抗灾抢险
---- 第二节 服务地方建设
卷十九 政法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预防犯罪
---- 第二节 专项整治
---- 第三节 见义勇为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专项斗争
---- 第二节 刑事侦察
---- 第三节 预审 看守
---- 第四节 社会治安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110”报警服务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技术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
---- 第六节 执行
---- 第七节 法医技术检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乡镇法律服务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卷二十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教育经费改革
---- 第三节 办学体制改革
---- 第四节 教学改革
---- 第五节 招生考试改革
--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职业与成人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 第四节 成人高等与职工教育
---- 第五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四章 教师与教学工作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学科研
-- 第五章 教育管理与学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管理
---- 第三节 校园校舍建设
---- 第四节 教学、图书设备
-- 第六章 社会办学与奖学
---- 第一节 民办学校
---- 第二节 希望小学
---- 第三节 捐资建校
---- 第四节 奖学奖教
-- 第七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服务
---- 第三节 科技运用
---- 第四节 星火计划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六节 科研单位
卷二十一 文化 广播电视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图书发行与馆藏
----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六节 文物
---- 第七节 文学创作
---- 第八节 传说故事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重要宣传活动
卷二十二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改革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
---- 第三节 采购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防疫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疾病医疗
---- 第一节 机构及技术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业务
-- 第六章 医疗队伍与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卫生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德医风建设
---- 第三节 卫生管理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团体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输送
卷二十三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红色资源
---- 第二节 绿色资源
---- 第三节 三僚堪舆文化
-- 第二章 旅游工作
---- 第一节 规划与开发
---- 第二节 宣传与服务
卷二十四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工作
---- 第二节 畲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宗教组织
---- 第二节 宗教工作
卷二十五 社会风尚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二节 新风美德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生活变迁
---- 第二节 生活消费
---- 第三节 居民收入
卷二十六 艺文
-- 第一章 散文选
-- 第二章 诗词歌赋
---- 第一节 古体诗词选
---- 第二节 新诗选
---- 第三节 兴国山歌选
---- 第四节 儿歌选
---- 第五节 赋选
-- 第三章 对联选
-- 第四章 书目选
卷二十七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王又庸(1891~1963)
---- 欧阳登升(1896~1971)
---- 陈奇涵(1897~1981)
---- 王根僧(1898~1965)
---- 王月香(1902~1979)
---- 曾子贞(1903~1964)
---- 朱明(1903~1964)
---- 汤振莲(1905~1993)
---- 杨尚奎(1905~1986)
---- 李友秀(1905~1997)
---- 邱会魁(1905~1993)
---- 李士才(1906~1994)
---- 丁龙飞(1907~1990)
---- 谢国仪(1907~2000)
---- 钟平(1907~1987)
---- 尹林平(1908~1984)
---- 谢象晃(1908~2002)
---- 黄文明(1908~1995)
---- 胡嘉宾(1908~1985)
---- 钟国琴(1910~1990)
---- 钟发宗(1910~1997)
---- 李挺(1910~1990)
---- 肖华友(1910~1991)
---- 周爱民(1911~2001)
---- 李树彬(1911~1992)
---- 邱先通(1911~1975)
---- 张富华(1912~1957)
---- 康志强(1912~1986)
---- 李锡周(1912~2004)
---- 钟国楚(1912~1996)
---- 周彬(1912~1999)
---- 曾新泮(1912~2003)
---- 魏国禄(1912~1980)
---- 马泽迎(1912~1974)
---- 李呈瑞(1912~1967)
---- 曾克林(1913~2007)
---- 邓飞(1913~2006)
---- 王义祥(1913~2003)
---- 胡祥壁(1913~2006)
---- 吴华(1913~2003)
---- 黄运昌(1913~1986)
---- 谢特山(1913~1996)
---- 张英辉(1913~2000)
---- 刘玉堂(1913~1980)
---- 陈远波(1913~1963)
---- 刘世洪(1913~1986)
---- 邓存伦(1914~1991)
---- 谢继友(1914~1992)
---- 杨上堃(1914~1984)
---- 欧阳竟(1914~1992)
---- 周光(1914~2002)
---- 钟韻(1914~1977)
---- 钟鼎兴(1914~1977)
---- 钟文法(1914~2001)
---- 叶运高(1914~1979)
---- 陈美福(1914~2000)
---- 刘涌(1914~1972)
---- 邓经伟(1914~1998)
---- 俞增林(1914~1986)
---- 毛会义(1914~1975)
---- 邱会作(1914~2002)
---- 李佐玉(1914~1992)
---- 杨卓(1914~1995)
---- 李良汉(1914~2004)
---- 龚兴贵(1914~2002)
---- 钟人仿(1914~1975)
---- 朱品文(1914~1980)
---- 黄有凤(1914~1989)
---- 邱会嵩(1915~1998)
---- 谢良(1915~1991)
---- 黄朝天(1915~1998)
---- 钟生栋(1915~2007)
---- 曾昭墟(1915~1973)
---- 曾广珍(1915~1987)
---- 钟生溢(1915~1980)
---- 温玉成(1915~1989)
---- 魏洪亮(1915~1990)
---- 杨汉林(1915~1985)
---- 肖华(1916~1985)
---- 刘凤邻(1916~1986)
---- 欧阳辉(1916~2004)
---- 刘伟(1916~1998)
---- 罗振云(1916~2002)
---- 鄢祥丕(1916~2002)
---- 李克林(1916~2007)
---- 陈坊仁(1916~1967)
---- 曾广初(1916~1988)
---- 钟云元(1916~1997)
---- 吕黎平(1917~2001)
---- 谢滋群(1917~2007)
---- 陈云东(1917~2005)
---- 王延年(1917~1967)
---- 袁光宇(1917~1991)
---- 黄玉昆(1917~1997)
---- 谢有法(1917~1995)
---- 谢立全(1917~1973)
---- 丁振愈(1917~1978)
---- 李贻树(1918~2000)
---- 邓子华(1918~1997)
---- 康一民(1918~1999)
---- 雷永通(1918~1969)
---- 陈熙(1918~1990)
---- 傅德林(1919~2004)
---- 王屏(1919~2007)
---- 刘建汉(1932~1955)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钟连燊
---- 李祖煊
---- 谢玉钦
---- 谢寿华
---- 吴德华
---- 王通
---- 杨居桃
---- 谢里仁
---- 朱希
---- 刘德胜
---- 欧阳迁
---- 欧阳远
---- 张凤标
---- 谢群
---- 黄益源
---- 邓寿峰
---- 谢礼顺
---- 郑执中
---- 管瑞才
---- 李远沛
---- 邱会圩
---- 徐春山
---- 杨步青
---- 魏廷槐
---- 何祖福
---- 杨德明
---- 王芝富
---- 陈辉明
---- 钟生盛
---- 赖秉霖
---- 钟能康
---- 叶显棠
---- 杨景星
---- 丁山
---- 肖时任
---- 王波生
---- 刘建槐
---- 谭成章
---- 袁国材
---- 刘生春
---- 邱文山
---- 刘定基
---- 钟文平
---- 钟绪烈
---- 肖家元
---- 邱云辉
---- 李佐荣
---- 朱日亮
---- 林斌
---- 朱子坚
---- 王又新
---- 俞宏
---- 刘克明
---- 刘达奇
---- 钟昭隆
---- 曾纪桂
---- 李衍福
---- 吴宗汉
---- 吴羽林
---- 王太钧
---- 杨礼慈
---- 熊杰
---- 钟甫
---- 王世年
---- 何有兴
---- 林文兴
---- 潘开文
---- 刘显模
---- 温盛辉
---- 谢水莲
---- 刘恋
---- 曾美
---- 王焕忠
---- 罗永祥
---- 钟瑞
---- 廖经贵
---- 徐国东
---- 胡绍明
---- 刘云辉
---- 王道金
---- 刘占彪
---- 陈封锦
---- 郭德林
---- 刘国保
---- 李良枫
---- 古德保
---- 刘岱
---- 罗彰
---- 胡波
---- 阙耀华
---- 邹衍
---- 钟炳昌
---- 阙声
---- 郑生
---- 李盛财
---- 郑宗淮
---- 李中
---- 潘开桂
---- 钟光
---- 吴日承
---- 王一萍
---- 王功贵
---- 刘自浩
---- 刘凯荣
---- 曾宪桂
---- 刘英仙
---- 郭传荣
---- 刘子立
---- 林凤山
---- 欧阳平
---- 刘崑
---- 胡先汉
---- 陈运春
---- 邱前章
---- 陈祖仁
---- 古远兴
---- 黄奕棋
---- 周玉清
---- 李久荣
---- 赖玉明
---- 杨希祥
---- 谢永胜
---- 余扬正
---- 姚士禄
---- 钟帆
---- 刘毅
---- 江学彬
---- 李光明
---- 吴振兴
---- 陈福明
---- 曾杰
---- 李克振
---- 刘伟
---- 谢良洪
---- 张继璜
---- 钟德华
---- 袁光兰
---- 丁声扬
---- 刘森峻
---- 陈斗西
---- 刘耀宗
---- 曾宪金
---- 罗江
---- 何德藻
---- 曾明
---- 钟尚清
---- 肖鹏
---- 池龙
---- 陈长元
---- 柳旭明
---- 黄波
---- 谢爽秋
---- 赵涌
---- 刘远嵘
---- 毛成采
---- 李文达
---- 钟圣清
---- 吕继绍
---- 谢名荣
---- 谢延芝
---- 朱道全
---- 欧阳熊
---- 刘生铭
---- 钟文菁
---- 傅学棠
---- 姚平
---- 徐伟
---- 陈慕申
---- 侯美仁
---- 刘赐绍
---- 谢庆明
---- 邓宗琦
---- 陈生金
---- 钟定华
---- 巫成彩
---- 罗德良
---- 钟定清
---- 阙贵善
---- 谢毓淮
---- 陈正清
---- 钟能锭
---- 肖益祥
---- 谢庆兰
---- 潘定兴
---- 叶春
---- 刘显族
---- 陈敬学
---- 古远富
---- 欧阳庆
---- 肖能遑
---- 刘科鸿
---- 肖传兴
---- 李缵仁
---- 黄明延
---- 刘宗禧
---- 张香庭
---- 徐荣茂
---- 钟明河
---- 胡斌
---- 欧阳明
---- 廖唐廉
---- 彭崑生
---- 邱锋
---- 赵先邦
---- 谢名苞
---- 陈友西
---- 谢芳森
---- 谢云
---- 郑汕
---- 杨金云
---- 刘生梁
---- 谢彬
---- 曾宪林
---- 肖雨
---- 朱华布
---- 黄庆来
---- 刘宗华
---- 黎祖交
---- 蔡世民
---- 徐明
---- 王承喜
---- 朱克辉
---- 曾昭华
---- 肖惟璋
---- 王太华
---- 刘志中
---- 肖云
---- 杨骑
---- 曾晓安
---- 尹升平
---- 赖素萍
---- 黄国华
---- 舒安安
---- 陈崇北
---- 吴平原
---- 钟贤源
---- 肖能愿
---- 邱杰
---- 雷万春
---- 张志
---- 张宁
---- 肖江锋
---- 黄武雄
---- 钟清华
---- 周逸钧
---- 张鲁西
---- 赵燕清
---- 陈勇
---- 杨建力
---- 吕小平
---- 陈茂生
---- 曾祥运
---- 赵宏
---- 谢秀琦
---- 陈毓平
---- 吕安湘
---- 毛京明
---- 王延群
---- 王亮生
---- 黄高棠
---- 李斌
---- 邓经国
---- 吕向群
---- 王璟
---- 郭声琨
---- 丁武军
---- 舒向党
---- 钟力民
---- 张颖
---- 王太钧
---- 周祥生
---- 赖昌荣
---- 徐庆华
---- 周加荣
---- 谢金水
---- 刘春明
---- 朱爱莹
---- 丁武将
---- 廖香俊
---- 李康顺
---- 曾庆红
---- 郑永唐
---- 张文刚
---- 毛炳文
---- 杨逢春
---- 邱录贵
---- 李兰贵
---- 罗嗣海
---- 池泽新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县(处、团)级人物
---- 第二节 经济企业界人物
---- 第三节 教育科技界人物
---- 第四节 文艺、新闻界人物
附录
-- 一、荣誉录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人物
-- 二、文献选录
-- 三、史志拾遗
---- 第一节 史志遗漏人物、事件补缺
---- 第二节 抗日阵亡国民党官兵名录
-- 四、前志勘误
-- 五、历修县志
-- 六、限外辑要
-- 七、修志机构、人员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