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四场志

红星四场志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指导思想: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则,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记述红星四场的历史和现状。

目录

封面
红星四场志
红星四场史志编纂委员会
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红星四场志》审定验收单位
图片
-- 红星四场在哈密地区位置示意图
-- 新疆兵团农十三师红星四场行政区域规划图
-- 挖排清淤
-- 喜获丰收
-- 畜力运输是红星四场80年代前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图为缴公粮路上)
-- 夕归
-- 运送秸杆
-- 泡荒治碱
-- 2003年5月6日,兵团司令员张庆黎(前排右二)在农十三师师长孔星隆(前排右一)等师领导的陪同下,考
-- 1990年9月27日,农场一连职工王毅(后排右二)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模表彰大会,受到兵团领导郭刚
-- 团场领导谋划发展大计
-- 农十三师师长徐志新、师纪委书记王新生等师领导与现任中心团场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2004年6月21日,红星四场(中心团场)成立。
-- 新党员宣誓
-- 党课
-- 农十三师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经验交流会在农场召开。
-- 农十三师党委书记、政委吴慧泉(前左一)在团场领导陪同下检查工作。
-- 农十三师党委副书记、师长徐志新(左二)在团场领导陪同下检查团场棉花采收情况。
-- 棉花采摘
-- 优质小麦
-- 收割小麦
-- 红星四场土壤条件好,光热资源丰富,所产哈密瓜不仅含糖量高,且色香味俱佳,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甜
-- 皮棉衣分率检测
-- 支渠防渗
-- 绵羊
-- 林木病虫害防治
-- 营建防风林
-- 2002年红星四场学校,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开通了远程教育。
-- 计划免疫
-- 课外活动
-- 兵地共建
-- 幼儿舞蹈
-- 实验课
-- 1997年,农场“两基”教育通过验收,达到国家级标准。
-- 棉包外运
-- 银棉如山
-- 棉花是红星四场目前的支柱作物,近两年随着高密度植棉和膜下滴灌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棉花单产稳步
-- 棉花喷灌
-- 安装棉花膜下滴灌设备
-- 棉花加工车间一角
-- 场部花园—景
-- 近两年随着红星四场经济的发展,团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职工群众的医疗、教育、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 场部办公楼
-- 正在修建中的通连公路
-- 学校教学楼
-- 综合成教楼
-- 应急演练
-- 光荣应征
-- 打靶
-- 军体拳演练
-- 整装待发
-- 广场文化
-- 职工社火
-- 社火彩车
-- 文艺表演
-- 职工篮球赛
-- 电影下连队放映
-- 职工文艺汇演
-- 予制水泥板
-- 农场开发
-- 农场开发
-- 红星四场现有园艺面积300公顷,其中培植优质葡萄220公顷,年产优质葡萄1000余吨,创产值200余
-- 大枣是红星四场除葡萄之外的又一大园艺栽培品种,现栽培品种有哈密大枣、灰枣、梨枣等,其中以哈密大枣为主
-- 优质棉花
-- 金蜜宝哈密瓜
-- 无核白葡萄
-- 北戈壁生态葡萄园一景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场部
-- 第四节 农业连队
-- 第五节 自然村镇
-- 第六节 驻场单位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土地资源
--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种植规模
-- 第二节 作物
-- 第三节 种子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六节 灌溉效益
第五章 哈密瓜
-- 第一节 种植规模
-- 第二节 品种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采收、贮藏、包装、制干
-- 第五节 病虫害及防治
第六章 园艺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果园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理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效益
第八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机构队伍
-- 第三节 草场饲料
-- 第四节 畜禽种类
-- 第五节 品种改良
-- 第六节 疫病及防治
第九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管理
-- 第二节 农机具装备
-- 第三节 农机作业
-- 第四节 农机具保养维修
第十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农田
-- 第二节 水利
--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
第十一章 工(矿)副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采矿业
-- 第三节 副业
-- 第四节 电力
第十二章 商贸、物资、流通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三节 农畜产品营销
-- 第四节 农贸市场
-- 第五节 物资仓储管理
第十三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桥涵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
第十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队伍设备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工程施工
第十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纳税
-- 第五节 统计
-- 第六节 审计
-- 第七节 经营效益
-- 第八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三节 土地权属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 第五节 土地档案及土地资产管理
第十七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管理
-- 第五节 劳动保险职工福利
--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红星四场组织
-- 第一节 党的各级组织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委工作部门
-- 第五节 干部工作
-- 第六节 纪检监察
第十九章 行政
-- 第一节 红星四场机关行政机构和工作部门
-- 第二节 连级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档案、史志
第二十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三反整风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
-- 第四节 落实政策
-- 第五节 “三讲”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
第二十一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少先队
-- 第四节 妇联计生协
第二十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司法行政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章 武装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训练与活动
-- 第三节 兵役
第二十四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五节 校舍建设
-- 第六节 职工教育
-- 第七节 教育管理
第二十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十六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
-- 第二节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
-- 第三节 体育
第二十七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扶贫、救助
-- 第四节 婚丧管理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民族宗教
第二十九章 农场新风尚
-- 第一节 艰苦创业
-- 第二节 文明新风
第三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华里楠
---- 吕新芝
---- 高泽远
---- 杨友春
---- 申习智
---- 陈先达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一、红星四场历任正职领导人简介
------ 高泽远
------ 孟昭章
------ 王西林
------ 吉如玉
------ 付占峰
------ 苏培业
------ 杨造福
------ 王殿臣
------ 顾应先
------ 单顺才
------ 南炎秋
------ 余庆顺
------ 王剑国
------ 荣尚功
------ 李明宝
------ 任茂林
------ 王新敏
------ 杜育林
---- 二、红星四场建场初期场领导简介(1959)
------ 华里楠
------ 成和魁
------ 蔺明库
---- 三、红星四场现任场领导简介(2002年)
------ 王新敏
------ 杜育林
------ 曹光辉
------ 张毅
------ 郑新疆
------ 王永成
------ 杨秀理
---- 四、生产劳动模范简介
------ 王毅
------ 回福全
-- 第三节 人名录
-- 第四节 人物表
附录
-- 一、文献辑录
-- 二、文章摘编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