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汽车制造厂志(1969-1983)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1969-1983)

格式:PDF
费用:2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第二汽车制造厂志》(以下简称《二汽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反映二汽(即东风汽车公司前身,1992年更名)前期的历史发展面貌。 二、全书分12篇51章,加附录共约55万字,概括反映了二汽自1953年首次筹建始至1983年止各个方面的历史情况。因前两次筹建皆未正式上马,故只在概述、大事记等少数篇章中,对当时的筹备情况作了简要反映,于其他部分均未涉及。另考虑到十堰市是在二汽建设中建立的,建市后又有较长一段时间与二汽处在政企合一的状态中,因而在自然环境及其他方面的内容上对其有关情况也适当作了记述。

内容时限: 1969-1983

目录

封面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编纂委员会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出版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编纂工作人员
《第二汽车制造厂志》编辑出版工作人员
题词
图片
-- 198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视察二汽部分专业厂后接见十堰二汽领导。
-- 198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视察第二汽车制造厂。
-- 1978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视察二汽。
-- 1978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由饶斌厂长(右一)、发动机厂党委书记李岚清(
-- 1978年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视察二汽。
-- 1978年1月10日,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视察二汽。
-- 1978年1月10日,交通部部长叶飞(左一)、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右二)视察二汽。
-- 1979年5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视察二汽。
-- 1981年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二汽。
-- 198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陪同下视察二汽。
-- 1982年10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湖北省委第二书记韩宁夫陪同下视察二汽。
-- ]982年10月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视察二汽。
-- 1982年10月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郝建秀视察二汽。
-- 1982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视察二汽。
-- 1982年11月9日,王震在湖北省委第二书记韩宁夫陪同下视察二汽。
-- 1982年10月19日,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视察二汽。
-- 1982年1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视察二汽。
-- 1983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二汽时听取饶斌、黄正夏等领导的汇报。
-- 1983年10月25日,湖北省省长黄知真(左一)、四川省委常委刘西荛(左二)视察二汽。
-- 1983年11月25日,国家经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吕东视察二汽。
-- 1983年12月16日,国务委员张劲夫视察二汽。
-- 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四川省委常委刘西荛与二汽领导合影。
-- 1978年7月1日,经过建设现场广大职工和民兄弟的艰苦奋斗,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
-- 1967年4月1日,二汽开工典礼大会在十堰大炉子沟举行。
-- 厂址原始地貌一十堰老街一角。
-- 早期踏看厂址。
-- 二汽部分领导在进行厂区规划。前一为郧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景修(当时为二汽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 放炮开山。
-- 筹建人员用过的扁担、马灯和工具。
-- 大规模破土动工。
-- 芦席棚车间。
-- 支援二汽建设的各地民工从汉江邓湾码头上岸,奔赴施工现场。
-- 芦席棚宿舍。
-- 广大职工和农民在山上架设铁塔。
-- 青年突击队战顽石。
-- 职工在汉江中抢运钢材。
-- 饶斌参加黄龙引水工程劳动。
-- 李子政(后立左二)和陈祖涛(前左一)等领导在总装配厂工地参加劳动。
-- 黄正夏、刘华斋参加劳动。
-- “铁姑娘队”拾厂房屋架。
-- 艰苦的工作环境。
-- 人拉肩扛运石料。
-- 吊装黄龙引水干管。
-- 上山下乡。
-- 挑灯夜战打基础。
-- 吊装厂房预制板。
-- 修建“干打垒”厂房。
-- 马家河水库加固工程。
-- 以土模代替木模预制混凝土梁柱。
-- 搅拌混凝土。
-- 铺设厂区铁路。
-- 总工程师孟少农和设计人员在研究车型。
-- 湖北省劳动模范郝文涛在现场指挥大型设备吊运进山。
-- 1974年,被二汽临时党委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的运输部汽车司机王茂洪
-- 调试多点焊机。
-- 攻克进口设备12000吨锻压机电气部分质量问题。
-- 开展现场工程质量分析。
-- 安装铸造设备。
-- 安装冲压机。
-- 长桥线的设计人员在现场调试。
-- 安装调试缸盖加工自动线。
-- 芦席棚内试装车。
-- 安装铸造设备
-- 1970年7月1日,铸造一厂第一台10吨无芯工频炉化出第一炉铁水。
-- 12000吨锻压机组顺利通过土门大桥运进工厂。
-- 大拖板汽车运输跨度达30米的天车进山。
-- 转运设备。
-- 长后桥高压微震造型自动线。
-- 缸盖铣削加工自动线。
-- 转向机壳体加工自动线。
-- 曲轴动平衡自动线。
-- 气缸体加工组合机床自动线。
-- 缸体往复式平面大拉床。
-- 高压多触头造型线。
-- 车身磷化自动线。
-- 五吨载重车装配线。
-- Kw高压造型线。
-- Gf铸造线。
-- 缸体大拉床。
-- 120兆牛(12000吨)锻压机组。
-- 五吨后桥装配线。
-- 工人在两吨半越野车装配线上装车。
-- 争分夺秒装车忙。
-- 自动线上生产忙。
-- 返修厂房屋顶。
-- 召开质量返修现场会。
-- 饶斌在生产现场调查研究。
-- 二汽筹备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饶斌和齐抗于1974年在南京合影。
-- 一汽支援二汽的部分工作人员同饶斌(左立五)合影。
-- 一汽召开支援二汽建设动员大会。
-- 二汽筹备处领导小组成员张庆梓(后排右二)与原二汽副总工程师谢渊(后排右一)等同志在南京合影。
-- 一汽职工热烈欢送支援二汽建设的战友。
-- 1965年6月,二汽筹备处在南京召开二汽产品设计试制会议。图为饶斌、孟少农、王汝浞等同志和二汽产品设
-- 饶斌向支援二汽建设的工作人员讲话。
-- 1972年12月27日,新成立的二汽临时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 1975年6月21日,一机部在二汽召开5吨载重车鉴定定型会。
-- 1975年7月1日,中共建设二汽现场领导小组在张湾隆重召开庆祝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大会。
-- 1978年7月15日召开5吨载重车形成生产能力庆功大会。
-- 锻造厂形成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
-- 技术改造扩建设计任务书预审会。
-- 国务院于1980年3月11日发文,批准二汽从1980年至1985年自筹资金3.3亿元,用于分期续建。
-- 党委会在研讨工作。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刘源张教授在二汽讲授全面质量管理。
-- 质量自检。
-- 深入用户开展售前售后服务。
-- 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在开展QC质量活动。
-- 东风联营公司召开二届一次董事会。
-- 中共郧阳地委、行署祝贺二汽建厂十五周年。
-- 1984年10月5日,二汽隆重举行襄樊基地奠基典礼。
-- 二汽党委第一书记黄正夏为襄樊基地奠基石揭幕。
-- 1983年10月,在菲律宾中标的东风汽车于上海港发运。
-- 二汽生产的东风越野车参加建国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
-- 东风汽车整装待运。
-- 1979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一机部党组命名二汽为大庆式企业。图为授旗仪式
-- 1983年,二汽整车产品荣获国家经委授予的优秀新产品奖。
-- 二汽党委为支援广西前线部队的服务队颁发奖旗。
-- 2吨平头越野车
-- 1吨半平头越野车
-- 3.5吨平头载重车
-- 3.5吨长头载重车
-- 3.5吨(可翻驾驶室)平头载重车
-- 整车产品道路试验(爬坡)
-- 沙海试车
-- 整车产品道路试验(涉水)
-- 3.5吨军用越野车
-- 东风车到拉萨
-- EQ140五吨载货车
-- 整车待运
-- 二汽改装车
-- 用二汽底盘改装的客车
-- EQ140-1五吨载货车
-- “东风”EQ245三吨半越野车
-- EQ240两吨半越野车
-- 二汽系列车型
-- 二汽热电厂一角。
-- 工厂夜景。
-- 排列有序的厂房。
-- 总厂办公大楼。
-- 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平面图
-- 十堰市政区图
前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综述
--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经济地理
-- 第二章 筹建始末
---- 第一节 早期筹备
---- 第二节 正式上马
---- 第三节 建成投产
---- 第四节 开拓前进
-- 第三章 概况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机构沿革
-- 第一章 机构演变
---- 第一节 筹备处时期
---- 第二节 革委会阶段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人事更迭
---- 第一节 历任党委主要领导
---- 第二节 历任厂长、副厂长
---- 第三节 历任总师、副总师
第四篇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选择厂址
---- 第一节 早期选址工作
---- 第二节 选定厂址
-- 第二章 勘测与设计
---- 第一节 包建的确定与勘探
---- 第二节 总体布置
-- 第三章 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
-- 第四章 组织施工
---- 第一节 开工前的准备
---- 第二节 大规模施工
---- 第三节 出“政治车”
---- 第四节 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 第五节 两个基本车型投产
---- 第六节 自筹资金续建二汽
---- 第七节 工厂设计和施工单位
第五篇 专业生产厂
-- 通用铸锻厂
-- 设备修造厂
-- 设备制造厂
-- 刃量具厂
-- 动力厂
-- 冲模厂
-- 车身厂
-- 车架厂
-- 车轮厂
-- 总装配厂
-- 车箱厂
-- 底盘零件厂
-- 钢板弹簧厂
-- 木材加工厂
-- 铸造一厂
-- 发动机厂
-- 铸造二厂
-- 车桥厂
-- 锻造厂
-- 传动轴厂
-- 水箱厂
-- 标准件厂
-- 化油器厂
-- 仪表厂
-- 轴瓦厂
-- 精密铸造厂
-- 粉末冶金厂
-- 铸造三厂
-- 水厂
-- 热电厂
第六篇 生产
-- 第一章 生产调度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投产前的生产调度
---- 第三节 组织均衡生产
---- 第四节 生产管理
---- 第五节 产品扩散
---- 第六节 文明生产
-- 第二章 产品开发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产品设计与试验
---- 第三节 产品开发
-- 第三章 工艺和材料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生产准备
---- 第三节 生产工艺
---- 第四节 材料技术
-- 第四章 生产运输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第五章 动能供应
---- 第一节 供电
---- 第二节 供水
---- 第三节 供气
-- 第六章 工具供应
-- 第七章 集体企业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发展
---- 第三节 概况
-- 第八章 配套产品的生产供应
---- 第一节 配套工作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配套产品与厂家
---- 第三节 生产调度
---- 第四节 自动化仓库
-- 第九章 外事外贸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友好往来
---- 第三节 外贸工作
-- 第十章 通讯联络
第七篇 企业管理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整顿
---- 第三节 主要计划编制程序
---- 第四节 统计工作
---- 第五节 推行“双全面"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产品质量工作
----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
---- 第四节 检验管理
---- 第五节 质量改进及用户服务
-- 第四章 设备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设备状况
---- 第三节 设备全面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设备的使用、保养与修理
---- 第五节 能源管理
-- 第五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科技费用管理
---- 第三节 技术革新与合理化建议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科技档案管理
---- 第六节 科技服务
----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建厂投资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四节 成本管理
---- 第五节 价格管理
---- 第六节 会计核算
---- 第七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七章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劳动调配
---- 第四节 定员定额
---- 第五节 工资奖励
---- 第六节 劳动纪律
-- 第八章 原材料供应管理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原材料来源及消耗
---- 第三节 原材料运输与设备
---- 第四节 原材料供应
---- 第五节 原材料管理
-- 第九章 销售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三节 汽车销售管理
---- 第四节 配件销售管理
---- 第五节 联营配件生产管理
---- 第六节 销售途径
---- 第七节 技术服务
-- 第十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
---- 第四节 工伤事故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六节 监测工作
--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协会
第八篇 联营工作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联营的产生
---- 第二节 联营机构
---- 第三节 董事、经理及总师
-- 第二章 联营厂家
---- 第一节 联营类型及厂家
---- 第二节 联营公司基本情况
-- 第三章 联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四章 联营成果
---- 第一节 东风系列产品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九篇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党的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党委班子建设
---- 第二节 基层支部建设
---- 第三节 党员发展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二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党政干部的管理
---- 第二节 科技干部的管理
----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三章 党的宣传工作
---- 第一节 时事政策宣传
---- 第二节 理论教育
---- 第三节 生产经营的宣传
---- 第四节 报刊工作
-- 第四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第五章 党校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基建工作
---- 第三节 干部培训工作
---- 第四节 教学理论研究
---- 第五节 社会科学学会
---- 第六节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第六章 统战工作
-- 第七章 工会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立功竞赛活动
---- 第三节 班组建设
---- 第四节 女工工作
---- 第五节 劳保福利工作
-- 第八章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九章 共青团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突击队与突击手活动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 第十章 武装保卫工作
---- 第一节 人民武装工作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 第三节 治安保卫
---- 第四节 消防工作
第十篇 职工文化
-- 第一章 职工教育
---- 第一节 干部业务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工人文化技术教育
---- 第三节 中等教育
---- 第四节 职工高等教育
-- 第二章 子弟教育
---- 第一节 学龄前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教学设施
---- 第四节 教师队伍
---- 第五节 教育成果
-- 第三章 文艺活动
---- 第一节 阵地与设施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艺术活动
-- 第四章 职工体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体育队伍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第四节 群众活动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第十一篇 生活福利
-- 第一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设施
---- 第二节 防病治病
---- 第三节 医疗成果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二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劳保制度
----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三节 防暑御寒
-- 第三章 生活服务
---- 第一节 职工宿舍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职工食堂
---- 第四节 商业服务
第十二篇 附录
-- 附录一
---- 一、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针十四条
---- 二、关于十堰二汽的几个路线是非问题
---- 三、关于新时期加强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 四、第二汽车制造厂关于1982年全面开展企业整顿、全面推行科学文明管理的报告
---- 五、第二汽车制造厂基本建设交工验收申请报告
---- 六、第二汽车制造厂基本建设竣工验收鉴定书
---- 七、国务院对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的贺电
---- 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对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的贺电
---- 九、机械工业部对第二汽车制造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的贺电
---- 十、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国家计委顾问周子健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基本建设竣工验收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1
---- 十一、二汽外汇使用及引进技术情况(1966年至1984年)
-- 附录二:邓小平视察二汽
-- 附录三 专题文选
---- 一、"五一五"会议纪要
---- 二、饶斌在庆祝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大会上的讲话
---- 三、赵紫阳视察二汽时的讲话(摘要)
---- 四、从实际出发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第二汽车制造厂为老厂实行技术改造和新厂建设作出榜样
---- 五、总结经验 乘胜前进——黄正夏同志在建国35周年、建厂1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附录四 先模录
---- 一、二汽建厂十五周年功臣
---- 二、劳动模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