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镇志
格式:PDF
费用:1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实事求是记述史实,力求反映陆家镇19年来改革开放的风貌、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在资政、教化及存史等方面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本志为《陆家镇志》(1992版)续志,上限1988年,下限2006年底。为保持事物完
整性,历史文化遗存、人物、杂记、彩照的部分内容上下限年份有所突破,大事记延伸至
2010年底。地域范围以下限年为准,托管村史料记载以划出时间为止。
三、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设章、节、目、子目,采取横排门类,纵
记史实,纵横结合的撰写方法,以类系事,以时为序。志书由序、概述、大事记、专志、前志概
要、编后记组成。
四、本志为现代语体文。概述中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结合运用
记事本末体;其余除章下无题序外,基本运用第三人称记述,仅记事实,不作评议。
五、涉及地名、行政区、机关、职称、术语等,均用当时名称;必要时,加注更改名称。名
称需多次应用时,于各章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如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凡境
内发生的人和事,则尽量采摘,力求完备,以示全貌。
六、本志采取公元纪年,以阿拉伯数字书写。个别章节涉及清代及以前的年月日用汉
字书写。
七、本志数据均以阿拉伯数字著录。统计数据,小数点保留二位,并四舍五入,小数点
整数缺位补“0”。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主,统计部门缺项的,采用主管部门的统计数
据。带“几”、“多”、“余”字的约数数字用汉字记载,如“二十几人”。党政干部任职更迭,依
据中共昆山市组织史资料。
八、本志计量单位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长度以米、公里,面积以平
方米、亩、平方公里,重量以克、公斤、吨,体积为立方米,容积为公升、立升,时间以年、月、日
(天),时(分、秒)及气温摄氏度(℃)为单位记述。
九、人物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凡对本镇贡献突出,影响较大者,均以传人志。断限
内无烈士,故英名录不作复载。在世人物以事系人人志,部分知名人士列表人志。
十、本志所用资料源于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档案、《昆山年鉴》、《昆山统计年鉴》、《陆
家镇统计资料简编》等。相关专志、党史、书籍、报刊及口碑史料,经考证核实选用,除必要
外,不另注出处。
内容时限:
1988-2006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昆山市第二轮地方志编委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
--
第二节 区划
--
第三节 行政村居委会
--
第四节 地名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土壤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土地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设规划
--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试点
--
第四节 镇村建设
--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试点
--
第六节 镇村管理
第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经济概况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节 统计审计
--
第五节 财政税收
--
第六节 便民服务中心
--
第七节 劳动人事
--
第八节 安全生产
--
第九节 经济服务中心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油作物
--
第三节 林业
--
第四节 畜牧业
--
第五节 水产业
--
第六节 多种经营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河道整治
--
第三节 圩田治理
--
第四节 排灌设施
--
第五节 防汛抗洪
--
第六节 水政管理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工业小区
--
第四节 镇村企业
--
第五节 民营企业
--
第六节 好孩子集团
--
第七节 外国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第八节 名厂名品
第九章 商贸服务
--
第一节 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商业网点
--
第四节 餐饮住宿
--
第五节 房地产业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第七节 金融保险
--
第八节 中介服务
--
第九节 装卸服务业
--
第十节 物流中心
第十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政协工作组
--
第五节 农工商总公司
--
第六节 民政
--
第七节 社会团体
--
第八节 红十字会
第十一章 政法入武
--
第一节 社会综合治理
--
第二节 公安
--
第三节 司法
--
第四节 人民武装
第十二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十三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医疗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妇婴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
第五节 疾病防治
--
第六节 体育运动
第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广播电视
--
第五节 档案工作
第十五章 历史文化遗存
--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存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存
第十六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民生保障
--
第二节 住房改革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十七章 民俗风情
--
第一节 风俗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称谓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党政职干表
杂记
前志概要
索引
《陆家镇志(1988—2006》编纂人员名单
《陆家镇志》(1992编纂人员名单
编后记